第449章 总是要往后排一排的

作品:《亮剑:独立团长上交缴获百倍返还

    会议室里的风向,在刘姓将军那番话之后,悄然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


    先前高涨的反攻热情迅速冷却,取而代之的是对“友军”的深深猜忌和防范。


    一部分人或许仍旧渴望着反攻的功勋。


    但在座的大多数,尤其是那些深谙权力游戏规则的老油条们,已经开始将目光从外部的日寇,转向了内部那个日益壮大的红色力量。


    日军是癣疥之疾,虽痛,但终有解决之日。


    哪怕一时解决不了,只要拖下去,凭着国土之广,人口之众,早晚能把他们拖垮。


    就算拖不垮,只要他们不打到山城来,这山城的歌舞升平,这锦衣玉食的生活,似乎也还能继续。


    这是他们内心深处隐秘的想法。


    但是,红党和他们的军队……


    那可是心腹大患,是真正威胁到他们根基的存在!


    他们恐惧地想象着:


    一旦日本人真的被赶走了,凭着八路军现在表现出的战斗力,尤其是那个李云龙部,简直是如狼似虎!


    到时候,谁能制衡他们?


    难道这大好河山,就要拱手让给那些泥腿子?


    让给他们那群什么都不懂的农民?


    那我们这些人怎么办?


    他们会容得下我们?


    恐怕到时候清算起来,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权位、财富、甚至身家性命,都将化为乌有!


    这个念头让他们不寒而栗!


    不行!


    绝对不行!


    自始至终,坐在主位上的伟源长都沉默不语,面沉似水。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平静地看着部下们或激昂、或忧虑、或阴狠的表情。


    手指有规律地叩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当然高兴看到日军遭到重创,太原大捷的消息传来时,他确实也曾有过片刻的振奋。


    但他内心深处,对八路军,尤其是对那个屡屡搅动风云的李云龙,始终充满了挥之不去的警惕和深刻的不安。


    资助八路军的力量一直找不到源头。


    而李云龙借助着这股力量快速发展壮大。


    现在才只一个旅的规模就能取得这样的战果。


    如果能好这股助力......


    说不定能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利益!


    如果用不好,或者说,任其发展下去,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掘墓人。


    如何在抗日这面堂皇的大旗下,既要有效地打击日寇,削弱其力量;


    又要巧妙地限制“友军”的过度发展。


    同时还要确保自身的政治和军事利益最大化……


    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精打细算。


    良久,在所有目光的注视下,伟源长终于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瞬间压下了室内所有的嘈杂与纷争:


    “太原大捷,乃国之幸事,民之幸事。”


    他首先定下了基调,肯定了胜利本身。


    “八路军此役,奋勇杀敌,功勋卓著,理应通电全国,予以嘉奖。”


    他满足了那些需要“面子”的声音,也给予了八路军应有的荣誉。


    至于其他的......


    还是先缓缓。


    “至于……全面反攻之事……”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众人,特别是那些主战派将领,语气变得审慎。


    “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从长计议。”


    急什么?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现在八路军已经是捅了蜂窝了!


    只要拖上一段时间,让八路军跟晋省的日军消耗几天。


    到时候再来考虑出兵也不迟啊!


    正好中条山那里被困住了。


    如果能借助这股力量把中条山的力量释放出来;


    等八路军的日军两败俱伤之时出击......


    那取得的战果将更大!


    远比现在出击要好得多!


    他心中自有盘算。


    “命令,”他的语气变得不容置疑。


    “各战区,务必密切关注敌我态势,加强戒备,巩固防线。”


    “可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发动有限度之攻势,袭扰疲惫敌人即可。”


    “但,绝不可擅自发动全面反攻,以免陷入被动。”


    最后,他提到了那个最敏感的话题:


    “关于对八路军……”


    他似乎沉吟了片刻,像是在斟酌词句,实则早已成竹在胸。


    “……可先发电嘉奖李云龙及其所部,褒奖其收复太原之功。”


    “并……勉励其务必坚守太原,再接再厉,为党国分忧,为抗战大业,尽量吸引并消耗华北日寇之主力。”


    “至于……具体的援助与军事策应……”


    他再次顿了顿,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待后续战局明朗,再行议定。”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四平八稳。


    既肯定了八路军的赫赫战功,满足了全国人民的期待,又巧妙地压下了立即反攻的冲动。


    更重要的是,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支持承诺。


    “从长计议”、“容后再议”,这些字眼背后,是拖延,是观望,是深藏的算计!


    而那句“勉励其坚守太原,吸引并消耗日寇主力”,更是字字诛心!


    这无异于将刚刚浴血奋战、夺下太原的八路军,直接推到了日军必然疯狂反扑的最前沿!


    让他们去承受最大的压力和牺牲!


    山城方面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不可谓不精明!


    他们乐于看到八路军这颗“钉子”深深楔入华北,与日寇在太原这片焦土上反复拉锯!


    最好是两败俱伤,元气大损。


    如此,他们便可安坐后方,积蓄实力,坐收渔翁之利。


    至于那曾经高喊的民族大义,统一战线?


    在诡谲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冰冷的权力斗争面前;


    似乎,总是要往后排一排的。


    会议室内的灯光依旧明亮,却照不透某些人心中的阴霾与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