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当年的另一个问题

作品:《穿书之我在种田文里稳定发疯

    李景谦刚洗漱完,就见叶苏念怔愣地坐在床榻边,乌黑的墨发湿漉漉地披在身后。


    他快步上前,从她手中接过柔软的布巾替她擦拭。


    “还在想三哥的事?”


    叶苏念摇头,“不是,我是在想其他事。”


    她在想如今书中的剧情算是全部崩坏了,有些事是不是就不会在按照之前知道的那样发生?


    周春莲上一世有没有见到过李景潇谋反?


    李景谦见她暗自沉思,深邃的凤眸微微一动,但却没有说什么,而是专心的给她擦拭着头发。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叶苏念跟周春莲之间有着某种奇怪的关系。


    既然念儿不想说,他便不问。


    离老爷子六十大寿还有两天的时间,虽不需要叶苏念帮忙,可她还是感受到了府里的忙碌气氛。


    听崔嬷嬷说,各地的宗族子弟代表都会在这两日到达江陵,来给老族长贺寿。


    顺便商量筹备十月份寒衣节的祭祖事宜,以及下一任少族长人选。


    即便李景谦不是老爷子指定的下一任少族长,但他身为李氏嫡系子孙,这时也要出面去接待或是认识认识这些南来北往的同辈李氏子弟。


    毕竟以后这些人可都算是他的下属与责任。


    此次老爷子六十大寿,除了李氏分散在各地的族人来贺寿外,还有皇室中人与当朝权贵、名门世家及世家豪族、豪绅名士等也都来给他贺寿。


    虽说李氏是士族之首,李晋云是李氏当家人,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身份,肯定不会来这么多人给他贺寿。


    毕竟皇室对李氏的态度,没有人比他们这些世家权贵的当家人清楚,可奈何不了人家李晋云手里有三十万大军,而且还是朝廷承认的大军。


    这样一来,李氏不仅是士族之首,更是士族门阀之首。


    也是他们这些士族唯一能对抗朝廷的砝码。


    自从东方家坐上那位子后,皇室与士族大家之间的矛盾就愈演愈烈,皇室想要提拔寒门子弟入朝,培养只效忠于他们皇家的势力。


    可世家大族却看不起寒门出来的子弟,时常利用朝中关系打压从寒门出来的子弟,逼得他们不得不站队。


    毕竟大乾朝半数朝政皆掌控在世家大族子弟的手里,寒门子弟若是想要改换门庭,就得依附于世家大族。


    至于皇家,不是他们不想站,而且他们的能力与价值远远不值得皇家为了他们与世家翻脸。


    松涛院中,老爷子李晋云正与李景淮对坐在窗户前下棋。


    后者正凝神思索着眼前的棋局,却听老爷子问道:“四郎今日可有听话带上泽安招待贵客?”


    老爷子想缓和他们父子四人的关系,便让李景谦两兄弟带着李泽安这个父亲去招待来贺寿的贵客。


    也顺便让李泽安给两兄弟介绍一下多年未见的叔伯堂兄。


    闻言,李景淮的目光仍落在棋局上,指间夹着一枚莹润的黑子,回道:“孙儿来您这之前,刚好瞧见父亲正在给四郎他们介绍从邢苍城赶来的叔伯兄长。”


    邢苍城那一支李氏也是嫡支,与他们关系较为亲近。


    老爷子眼里的笑意渐深,手上慢悠悠地又落下一子:“如此甚好。”


    “见过老爷,二少爷。”姜伯匆匆地走了进来。


    老爷子眼皮子一抬:“何事?”


    姜伯恭敬回道:“了志大师带着他的弟子静安已到门外,说是来回答老爷您当年问的另一个问题。”


    老爷子微讶,随即连忙道:“快请了志大师与静安小师父进来。”


    “是。”姜伯领命下去。


    李景淮瞧着眉梢舒展,难掩高兴的祖父,眼底闪过一抹异样,他起身整理了下衣摆,道:“既有贵客到访,那孙儿就先行下去。”


    老爷子笑看他一眼,“无妨,了志大师不是那等计较之人,你就安心坐下为我们煮茶吧。”


    李景淮凤眸半垂,温声应是。


    在他们说话间,姜伯领着了志大师与静安小师父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


    “晋云见过了志大师!”老爷子起身双手合十与大师见礼。


    一身僧袍的了志大师拇指碾着手上的佛珠,道了句佛号:“李施主。”


    “劳烦大师特地走一趟江陵,是晋云之过,大师坐!”老爷子示意他们移步旁边的茶桌。


    “李施主多虑了,老衲只不过是刚好游历到此处,想起了还欠李施主一个问题,便登门解惑。”


    他之所以对李晋云有问必答,一是他的祖上有功德,二是他自己结的善缘。


    隔着矮桌,老爷子与了志大师盘膝对坐在蒲团上,李景淮跪坐在左侧给两人煮茶,静安小师父则坐在师父身后。


    了志大师碾了碾手上的佛珠,道:“老衲带着弟子一路游历,发现除了盛京城外,就数这青州百姓过得最为舒心,李施主这些年做的很好。”


    李晋云笑道:“这都是晋云该做的。”


    了志大师道了句佛号,“李施主大善。”


    听着两人闲谈的李景淮,把煮好的热茶给他们倒上。


    了志大师带着弟子游历多年,无论是各地民情风俗,还是天下局势,他都能与李晋云略道一二,是以,两人说起话来自是十分投机。


    待他们聊得差不多了,了志大师才主动提起:“李施主当年问老衲,李氏能否在东方家当权期间安然度过百年,不知老衲是否有记错?”


    此言一出,李景淮倒茶的动作稍顿,复又若无其事地将茶倒上。


    老爷子对上他柔和平静,似能看透人心洞悉一切的目光,缓缓点头:“大师没记错。”


    “老衲瞧李施主似乎心中已有答案。”了志大师神色平静柔和。


    老爷子笑道:“不愧是了志大师,晋云想换个问题问大师,不知大师可愿解惑?”


    了志大师双手合十,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道:“李施主是个有福之人,那孩子远道而来与李氏结姻,更正了福星的命格,李氏或能流芳千古,扬名后世。”


    不仅解决了皇权与世家积怨已久的问题,还解救了一众受难的百姓,也造福了后世之人。


    这些了志大师没有说,只是点到为止。


    不过大家都是聪明人,不需要把话说太透。


    老爷子听罢,眼中多了一抹沉思,他忽然抬眼,目光落在静安脸上,问道。


    “静安小师父,听说你去岁途经曲州阳水县时,给一名妇人批过命,不知那妇人是否此刻就在我李府上做客?”


    静安毕竟年纪还小,最先反应是看向师父,上次偷跑出去看那女施主的命格,被师父责罚诵读抄写经文的事还历历在目。


    了志大师接过话:“李施主心中既已答案,何须再问小徒。”


    老爷子与敛眸深思的李景淮都听明白了了志大师的意思。


    静安确实给叶氏批过命格,而且命格极好!


    思及此,老爷子笑道:“晋云谢过大师解惑,大师可愿留府暂住几日解乏,晋云也想与大师谈经论道几日。”


    了志大师碾了碾手上的佛珠,道了句佛号:“叨扰了,李施主。”


    他也想见见那位小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