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镇旅游区

作品:《通六零:资本亲妈要下乡,军爹抢亲我给钱

    20万拆迁款也不是个小钱,是让他们盖房子的。


    两位老人要是用不着盖房子,三兄弟分了也可以的。


    邢老二抢着说:“爸,回头你和我奶去我家住,我那儿的房子大,肯定把你们照顾的好好的。”


    邢老三没有房子,他是和媳妇儿俩人开的小吃摊。


    原本他们打算等古镇盖好之后,把小吃摊开到古镇,谁知这个条件还没谈,就说不拆迁了,他们更着急了。


    “爸,我给你们盖房子,我们住在一起,等古镇盖好后,我在里面赚钱养活你和我奶……”


    邢家吵的一团乱。


    苏梦朝着村长使了个眼色。


    村长就把拆迁合同拿了出来。


    “邢大伯,你可想好了,要拆还是不要拆,你要是同意就签合同,咱们继续进行,你要是不同意,就算了,反正人家公司还有别的地方盖古镇……”


    谁知还没等邢胜利说话,邢老二便一把把合同抢了过来。


    “爸,签吧,再不签,那二十万也没有了,况且……”


    况且还有苏梦的五十万……


    邢胜利抬头看了苏梦一眼,苏梦冷冷一笑。


    “别签,千万别签,我这卡里的五十万,还留着给我儿子办彩礼呢,没有你的份,刚才我说的话全部收回,公司既然都不打算用你的房子了,我何必多此一举呢。”


    街坊邻居不同意了。


    “邢胜利,你快点签,我等着盖房子给我儿子娶媳妇儿。”


    “就是,快点签,别因为你一颗老鼠屎,坏了咱们一锅汤,咱们这么多人还等着工作呢。”


    其他人都要钱,要工作,不想让这些好处落别人手里。


    原来还等着邢胜利帮他们争取点福利,现在一听苏梦她们要改道,都着急了。


    邢胜利被逼无奈,只好把字给签了。


    村长又说:“你们这二十户的地方都已经划好了,每家每户都是半亩小院子,二层小洋楼,图纸都给你们划好了,二十万足够你们盖的了。”


    “另外苏总也说了,等你们把房子盖好之后,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空调还有洗衣机,以古镇旅游区的名义赠送给咱们,一户一套。”


    截止到现在,所有拆迁户的合同全部签完,钱款等合同到了公司之后,就会到达村里公共的账户上。


    至于村子里是发给每家每户自己盖房子,还是说统一盖,这些就跟他们公司无关了。


    盖房子和盖古镇同时进行,依然由冉然负责。


    他们带着合同离开了,只是回去的路上,冉然对苏梦再次好奇。


    “褚玉安,苏梦阿姨跟邢胜利还有一段婚姻呢?怎么回事?我怎么没有听妈妈提起过?”


    褚玉安很是无语:“兴许楚阿姨不喜欢八卦吧。”


    冉然瞥了褚玉安一眼,有些话没有问出口。


    既然妈妈跟褚良都到了京都了,俩人为何没结婚,苏梦阿姨怎么就跟褚良结婚了,那妈妈呢?


    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妈妈现在怎么样了?


    本该他们的房子要过来没有?


    妈妈要救的那些救回来没有?


    马上要改革开放了,二舅舅肯定抓住了改革的春风大赚一笔,好想了解详细情况,回到妈妈那个奋斗的年代。


    *******


    楚知秋和楚凌霄从老家回来了。


    一进门,楚知秋大喊一声:“晚晚,在家吗?”


    听到声音,楚亭晚赶紧从厨房里跑了出来,手上沾着面,她正和褚良一起包饺子。


    “二哥,凌霄哥哥,你们回来了。”


    看到楚亭晚在家,楚知秋把包递给楚凌霄,直接把门给反锁上了。


    拉着楚凌霄来到了厨房。


    “晚晚,快看,这些是什么?”


    楚知秋一路上把包看的严严实实的,到家里才打开。


    打开后,拿出了几幅画,还有几个用报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青铜器。


    “啊,这,这些是不是要上交给国家?”


    楚亭晚看着精美的青铜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些东西可从来没有在家里出现过,他们究竟是从哪儿找到的。


    楚知秋点点头:“这些东西定然要交给国家,太贵重了,我们也保护不了,只是这些可是咱们祖传的东西,我得用它们换点东西……”


    楚亭晚看到上面的痕迹:“西周的?换回咱妈的院子?”


    不愧是亲兄妹,想的什么都知道。


    “像这样的古董,咱们老宅的地下库里还有很多,我都给封上了,要都给国家太亏了,但是咱们自己藏着也没有多少价值。”


    “不如,用这些东西换些原本属于咱们的东西,这样我们心里才平衡。”


    楚知秋说完看看褚良,褚良双手一摊:“你们说的,我赞同。”


    但是需要中间人,楚知秋第二天就去找了赵刚。


    赵刚通过组织关系已经回到城里,虽然暂时没有恢复他原来外交官的职业,却也能安插在其他部门。


    比方说翻译,或者当一个外教老师。


    赵刚的叔叔正在运作。


    楚知秋找到他之后,说明了来意。


    赵刚的叔叔看了他贡献的青铜器,连连称赞。


    “那十年中,人们的认知有限,不认识这些东西,导致很多东西都毁掉了。现在有这些供考古专家们参考,是件很好的事情。”


    这次只过了三四天,赵刚的叔叔就把好消息给楚知秋了。


    楚知秋和赵刚一样,成了京都大学的教授。


    一个教考古,一个教外语。


    青铜器上交给国家博物馆,楚知秋的那些画捐献给京都大学,楚知秋教学生的时候,就能亲眼看到这些古籍了。


    楚知秋有了工作,自然是双国籍,户口就在京都大学。


    有了这个户口,和捐赠协议之后,他先把京都胡同的两个宅院给要了回来。


    楚亭晚的母亲嫁妆其实是两个大的四合院,但是在发展中,有些院子被占了,成了街道办事处,成了各种委员会的办公室。


    好在两个主院都还在,而且主院之间离的并不远,中间只隔了一条巷子,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是个走廊。


    能把过去的宅院换成现在的房本,可不简单。


    听楚知秋说,除了捐赠的古董外,楚知秋还贡献出两条小金鱼,不过,楚知秋知道,两个四合院的价值远超小金鱼。


    京都的院子办完了,接下来就是沪市的。


    但是因为沪市的房子本身就是现在的房本,楚知秋并没有太费劲,直接找到赵刚的哥哥给办理了。


    沪市两个房子,一个是西边,一个是原来他们住的别墅,赵刚哥哥办完,楚知秋连沪市都没去,人家直接把房本邮寄过来了。


    不得不说,任何时代,都是特权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