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成亲

作品:《锦鲤福妻有灵泉:荒年种田惊天下

    七月初五,临山村东头多了一户热闹。


    “谁家要成婚?”


    “刘婶家的那个傻子!”


    “啊?他居然要娶妻了?!怎么前头也没个信儿?”


    “这谁知道呢,我也是昨个儿晚上才听说的。好像是说前几日才定下来的。”


    “也没个下聘啊?娶得谁家的闺女?”


    “……杨家那个被救回来的丫头,就上次救了咱村十几号人的,那个薛姑娘!”


    因为薛晴和谢瑾的婚事突然,临山村的村民们七嘴八舌议论不已,几乎将焕然一新的小院团团围住。


    只见破旧的院门两边,各自垂挂了两条红布。红布偏上的一头,被不知谁的巧手挽了两朵像模像样的大红花。


    走进院子里,干净整洁的各个角落,一株桂花树是唯一的绿色。只不过因为还未长高,没有什么香儿味道。


    再往里的堂屋门,同样红绸垂挂。


    虽简单,却也分外喜庆。


    就是比门口处,多了个小门神。


    杨文林昨日跑走之后,临到晚了才回家。


    被李氏问了也只憋着气不吭声,也不说怎么了。


    李氏不在意,最后也没问下去,只说明日晌午就要准备婚事。


    杨文林自己也不知在别扭什么。


    他闷头睡到天光大亮,隔着两条村道都能听到乱哄哄的,憋不住就跑来了。


    薛晴是嫁,此时还未出现,正在吴氏院子里梳妆打扮。


    谢瑾在屋子里。


    他被刘氏和李氏几个婆子拉住,不知嘀嘀咕咕的在说些什么。


    杨文林心里不快,不想进屋,又不想走,就卡了个门边站着瞧。


    瞧里里外外忙忙碌碌的人,盯了盯院子里特意摆出来的两张桌子。


    上面摆了几个白玉般的盘子,平日里不怎么吃的花生瓜子、果脯糕点堆了个满当当。


    看了一会儿,又挪开眼,眼底忽然映入一身红布衣的少年。


    杨文林一愣,眼不自觉瞪大了。


    他想起见到谢瑾第一面的光景。


    那时他刚输了钱躲回家,满心烦躁,自己家里又没有吃食,他便去寻吃的。


    也就是路过一个荒废的院子时,听到了他娘和他奶的声音。


    他才知道,家里多了一个人。


    他透过半开的院门去看,就看到一个比他高比他俊的少年。


    心里顿时更烦了,在他娘看到他唤他进院时,扭头就走了。


    后来才知道谢瑾是个傻子。


    不过是个傻子,也就没什么俊不俊。他忙得很,也就没怎么同一个傻子说话。


    也就是薛晴来了之后,特别是前段时日,傻子居然日日跟着薛晴,他才又想起这个人。


    嘴上不说,但一直觉得挺碍眼的。


    如今更是不想看。


    只是……


    喜服加身,身形挺拔,面容俊秀。


    想看不到都难。


    还没有什么反应,屋里的一撮人就簇拥着中间的大高个出了门。


    刘氏脸上的笑意,此时也多了几分真意。


    她多走了几步,面向闻声而来的乡亲们,将人招呼了一番。


    “喜事突然,就没有来得及同大家伙儿一一告知。”


    她先简单解释说了婚事突然,随后将薛晴的话转述了出来——


    “小晴说了,等过些日子忙完了,她请大家吃席面。”


    这话说了,众人更加热烈了,叫好声一片。


    都是因为薛晴的一句话。


    这里很多人都是被救了一命的,原本还有些不满如此仓促的婚事。


    但听得薛晴这话,也知姑娘自己有主意。就该欢喜欢喜,等着日后吃喜面。


    谢瑾胸前缠着大红绸花,跟着刘氏等人向院门口走。


    他要去接他的妻子了。


    路过左右围拢的,或相识或眼生的村民时,人被一连番的夸赞。


    “这小傻子什么时候这么俊了?”


    “就是啊,以前倒是没看出来。”


    “……”


    只见少年新衣映衬脸上喜色,脸侧的红斑浅浅,离远了居然已经有些不显了,面容也就更加俊俏非常。


    特别是一双桃花眼,潋滟晶亮。连异色的瞳孔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因为距离近,刘氏她们和薛晴商量时,就借用了杨六伯家的牛车来代步。


    谢瑾坐在板车头前,抓着垂落的红布一角,一路被嬉笑热闹的人群,簇拥着往前挪。


    到了杨老二家的院子门口,众人默契围了大半个圈。


    同样的喜气临门。


    谢瑾被刘氏她们拉着站到院门口,等着。


    不多时,院中出现一红嫁衣红盖头的女子,莲步轻移。


    吴氏伴在女子左边,右边则是杨老三的媳妇王氏。


    喜事突然,也就没有太多讲究。


    下聘和成亲能赶到一日落实,但宴请却是无法的。


    昨日晌午,吴氏去请了王氏来帮忙。今日一早,也让人给在码头做工的杨老三捎了信儿。


    只不过码头地儿远,杨老三最快也要下午晌才会回来。


    一行人走至院门,不过片刻功夫。


    谢瑾一双眼睛只盯着红盖头,傻愣愣站着。似乎要透过那一层厚实的绸布,看清底下是一张什么艳丽面容。


    吴氏忍不住嗔笑他:“小瑾这是痴了,还不赶快来接。”


    有人轻轻推了一下,谢瑾才有了动作。


    他一路双手揪绸布,规规矩矩,此时因为紧张,忘了方才屋里被叮嘱的话,抬手就抓住了女子被宽袖掩映了半边的手。


    吴氏递出去搭手的喜帕顿在了空中。


    四周传来嬉笑。


    “快松开,不是让你抓手!”


    吴氏无奈,轻拍了一下少年手背。


    然后把他手扯开,将喜帕替搭在他手心上,又引着女子的手与之相握。


    这是当地成婚的风俗。


    喜帕上绣着连理枝,双手相握直到拜堂,寓意以后的日子里夫妻俩携手相伴,生死相扶。


    一大一小两只手紧紧握着,中间没有一点缝隙。


    隔着一层不薄不厚的布料,薛晴感受到少年比她更热的手心,忍不住唇角一勾。


    她被谢瑾引着往前走,直至坐上铺满了红绸布的牛车。


    同时,一旁有人一甩手中喜棒。


    “咚!”一声,清脆锣声漾开。唱喜的人扬声开道。


    “吉时已到——良缘佳偶,花车迎喜!”


    又有人天女散花般,撒开早就准备好的红纸花,和九十九枚铜币。


    众人闹纷纷哄抢时,唱喜人接着道:“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白头同心——!”


    薛晴耳边尽收这些祝福话语,也生出几分紧张来。


    不管她的目的是为何,总也是成了亲。


    也是两世间第一次的新奇体验。


    她一时失神,轻轻扯了下连接手中的另一人。


    少年不知她为何,但也又紧了紧手心。


    薛晴才感受到手心潮湿,红手帕已经透了点水意。


    看来谢瑾比她更加紧张。


    牛车悠悠,稳稳往前行。


    伴随着嬉笑热闹的人声,薛晴抿了抿胭脂红唇。


    被红盖头掩住的脸颊,不自觉染上了一层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