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决断,送出京都

作品:《让开,本小姐要继承山门做老祖

    被家里晾了好些天的郑唯真,躲在自己院子里提心吊胆着。


    背上的伤口已消肿结疤,她担心伤好就会迎来家人审判。


    她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可以让发生过的事变得合情合理。


    这两日她更是心神不宁,果然,母亲派人来传她去正堂。


    去正堂,而不是去瑞和院。


    这意味着母亲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顾及她的面子。


    而是真的要全家来决定她的去留。


    真的来真的了。


    郑唯真白了脸,再无昔日的孤傲自信和倔强,只有心底生恐慌。


    来到屏退了下人的正堂,她跪在父母跟前,哭着认错。


    郑唯秀也跪下,说自己不该和大姐吵架打架。


    郭氏让她起身,庶女的这点错,已经领罚不计。


    但大女儿从根底上的错,不是打两鞭跪一下就能过去。


    看不得家里的好有人与她沾光,享了妹妹带来的荣耀却看不得她优秀。


    心里无父母,更无兄弟姐妹,唯有她自己。


    毫无孝义,只当这个家是供养她的器皿,只用于索取,其他一切跟她无关。


    谁欠的她?


    郭氏一想到那日这女儿对她怒喊她偏心,埋怨家人孤立她,就心火起。


    做母亲的偏了她这个白眼狼十六年她忘了。


    妹妹回来半年为家里付出这么多,居然都容不得她对妹妹好。


    说家人孤立她,从来就是她在排斥家人。


    从前是,现在也是。


    结果怪到家人头上来。


    如此左性的女儿,再这般下去还得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大女儿尚未对家人和别人造成不可逆的祸害。


    她看着难得低头认错的女儿不为所动。


    “多的我就不说了,说多也未必入耳。”


    当着全家人的面,郭氏肃脸说道:“家门越是显赫荣耀,家风越要自查自律,俗话都说建城不易毁城旦夕,这道理凡是能延续的世家大族都懂。”


    “不懂的,或者说懂却做不到的,最终会从云头坠落,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郑家,自然不能做这样的短命世家。”


    出身大族的郭氏,对家族延续的宗旨,比之武安伯更通透。


    对这个大女儿,她并非没努力教导过。


    就算她病重之时,都没有放弃去掰正她,就连自己母亲也都费了不少心思。


    屡次恨其难教,但到底没真不理了她。


    本以为退亲后这个女儿多多少少都知道些好歹了。


    结果三重大喜那日,暴露出来的性子让人心惊。


    且还拒不认错,埋怨父母顶撞父母。


    她容不得庶妹说她一句,自己对父母无礼却理直气壮。


    这等心性,留家,不但影响一家和睦和谐。


    还有其他隐患。


    天知道她知道这女儿竟然生出恶念时,有多心寒。


    嫁出去,也未必是好事。


    自家都教不好的女儿,难道去别人家就能变好不成。


    结亲是结两家之好,可不是结仇。


    所以郭氏决定送这个女儿去岳山:“不送你去思过宫,你就在你妹妹自小长大的凌云观清修,养养你的性子。”


    “改得好,有你回来的时候,改不好,你就在那道观住着,郑家的名声不能因你给毁了。”


    郭氏话落,郑唯真当即摇头。


    她哪里愿意去道观清修,她哭着求饶。


    但郭氏置若罔闻,“这个决定虽说是我与你父亲共议,但家中兄弟姐妹,你问问哪一个会反对?”


    “你一直以来对他们是什么态度,人人心里都有数。”


    她对这个大女儿的失望,已经积攒太多。


    郑唯真不敢问,她知道自己同家中姊妹情感淡薄。


    根本没有过真心相对的时候。


    他们不会帮她。


    对她包容最大的母亲,如今也冷漠得不复从前。


    她跪地痛哭,求父母不要这样对她:“我错了,我以后不这样了还不行吗?”


    “我以后孝顺你们,和睦姊妹,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我说到做到,父亲,母亲,求你们不要送我去道观!”


    她要是被送走,必定难以归家。


    她没有妹妹那样的本事,也没有妹妹那么得人心。


    她会被家人就此遗弃。


    就如右相家的嫡长女,京都的人都会当人死消失。


    无人惦记她,无人心疼她,无人需要她。


    意识到这些,郑唯真才知道,自己有多微不足道。


    武安伯是个对孝道奉行得最彻底的人,虽然曾经孝错了人。


    大女儿这暴露出来的孝义缺失,对他来说是绝不可原谅之错。


    要不然他也不会毫不留情的执行家法。


    所以迟来的认错,他认为是想逃避惩罚的手段。


    “不用多说,你就该去凌云观吃吃苦,娇养你十几年,养出你这么个白眼狼儿,是我郑家不修。”


    “从今往后,必须整顿家风,郑家子孙可以没多大出息,但绝不能不忠不孝不义。”


    作为一家之主,这一锤就定了音。


    郑唯真慌得痛哭流涕,不断磕头认错。


    一向骄傲得有错都仰着头颅,认为她错得起的大姐,如今跪地哭成这样,郑唯秀和郑唯荷都看得抿了唇。


    戚芮溪瞄了眼丈夫,微微张口想说话,郑绍君却对妻子摇头。


    对于这个大妹妹,他很支持父母施以严惩。


    他太知道她的性子了。


    这次要是高举轻放,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故态复萌。


    此刻的痛哭认错,绝不是真正认知到她有多错。


    不过是不想被惩罚而已。


    安哥儿觉得好吵。


    他一点也不同情这大姐。


    “我支持送大姐去道观清修,她脾气太坏,也不讲理。”


    他摆出好处:“二姐能在道观学很多东西,大姐去了,就算学不到本事,学到些做好人的道理也是极好的事。”


    二姐的优秀,他知道大姐这样的人学不来她半分。


    但只要惩罚她,就比包容她要有用。


    安哥儿的话,得到大哥赞同:“ 大妹妹确实该多加反省,在道观重塑你自己。”


    “过去那些年你享尽家中宠爱,换来的不是你对我们这些家人亲近爱护,而是你独尊于众人之上。”


    “你该知道,没有这个家,没有我们这些家人,你什么也不是。”


    家中男丁都意见一致,稍稍有点被眼泪触软了心的戚芮溪和两个庶妹,都沉默住了。


    郑离惊也一言不发。


    她的态度一早就摆明,听父母的。


    至此,无论郑唯真怎么哭着求饶,家人一致同意送她去道观清修。


    修养性情。


    哭着不愿离家的郑唯真,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


    武安伯当天就安排马车装上人,由安哥儿送出京都。


    等郑唯真醒来发现自己是在马车上,人都要气疯了。


    “我不走,我要回府,快送我回去。”


    透过马车窗,看到外面的农田,她气得大喊要回家。


    安哥儿驱马来到马车边,脸上挂着一抹讥笑。


    这是他不曾在家人面前露出过的邪气表情。


    让郑唯真看得一愣,心底倏然生了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