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熟络,痕迹全无

作品:《让开,本小姐要继承山门做老祖

    两人站在院子外稍等,魏大人急忙把手头上的活放下,带着家人出来行礼。


    “下官魏清,见过王爷。”


    绥王看向驿官。


    驿官连忙上前介绍:“是原通州知府魏大人,正要进京到户部任职。”


    “原来是魏大人。”绥王点了点头,“正月赶路赴职,辛苦了。”


    “为朝廷效力是下官职责所在,不算苦。”


    当得知府的官儿,不缺眼力劲。


    见礼后就催促家人加快速度接着搬东西。


    此次入京,他们带了不少家当,且有小半儿还没搬完。


    魏家家眷看到王爷都来了,生了惶恐,不敢磨蹭,都麻利了起来。


    魏家儿子不敢多看贵人,魏家女儿却在屋檐下偷偷瞄了几眼。


    不愧是天潢贵胄,这王爷长得可真俊朗贵气。


    即使风尘仆仆,也难掩一身尊贵气度。


    且身材修长挺拔如松,看得魏家大女儿的脸都微红了起来。


    看到与王爷站一起的女子,虽然打扮简单,但与王爷站一处并无卑怯之气。


    还颇为自在自如,与王爷说话就如跟常人交谈般淡定。


    而王爷也无居高临下之态,甚为亲和。


    她判断着他们的关系,不像是一对儿。


    “姐姐,你脸怎么红了?”


    天色已晚,掌灯的屋里屋外都照得敞亮。


    被妹妹这么提醒,魏念倾不由生羞:“谁脸红了,都是给急的,快收拾好这些东西搬走。”


    被姐姐催着的魏疏雨嘟了嘴,捡起了自己的玩偶。


    在忙着收整妆匣的魏夫人,扫了眼大女儿略显羞涩的脸,眉心动了动,没有做声。


    等院子清理出来,郑离惊与绥王一人一间正房住下。


    护卫们一半在这院子驻扎,一半在外围防护。


    很快驿站厨房就做好了饭菜送来。


    郑离惊和绥王坐到一起用膳。


    “这萝卜汤不错,清甜,王爷来一碗?”


    “好!”


    郑离惊给他盛了一碗萝卜素汤。


    “这豆子焖得挺软烂入味。”


    “那我来点。”郑离惊刚举勺子,绥王就把装豆子的碟子推到她面前。


    省了伸胳膊。


    唐进站在一侧看着,嘴角抽了一下,又抽了一下。


    这吃得你来我往的,跟一张桌上吃了好几年似的熟络。


    二大师不当自己是姑娘家,王爷似乎也不当她是姑娘家。


    想到在鲲山大家曾经一个火堆吃东西,一个山洞窝着过夜,还共历过生死。


    如此好像也没什么好奇怪。


    这么一想,唐进的嘴角正常了。


    用了膳,两人在院子里绕圈儿来消食,顺便说说伏牛山的情况。


    摸着肚皮在走的郑离惊,瞧着个护卫挺眼熟。


    “嗯?你是受了伤要人家媳妇给你洗衣那个?”


    伤好了的徐聪脸带窘色的躬身行礼:“二大师,是卑职,卑职叫徐聪。”


    他是绥王亲卫,出行基本都跟随。


    郑离惊笑了:“砍伤你的那位如今可好?”


    徐聪连忙回答:“关大头伤还没好全,还在休养着。”


    鲲山那一战,关大头伤得太重,要不是拿他媳妇威胁让他死撑着一口气,怕是命都没了。


    “你俩都命大有后福,不错!”


    没想到会得二大师一句吉利判言,徐聪惊喜不已:“谢二大师吉言!”


    绥王看了他一眼嘴角略勾。


    上次跟着去鲲山的护卫,除了关大头,全都跟着来了。


    积极得很。


    之前在鲲山经历的那些,都成了护卫们骄傲的谈资。


    走哪都能让人围着他们听故事。


    除了二大师遭受天劫的事大家都没说,其他事都传得越来越玄乎。


    不过,本来就是玄乎之事。


    要不是跟着二大师,谁也长不了那样的见识。


    他也开了眼界。


    这回去伏牛山收拾布阵高人,只怕也有大扬面看。


    真是好奇又心怵,心怵又好奇,反正都要硬着头皮面对。


    消了食正要各自回房洗漱歇息,唐进来报,说魏大人送来通州特产孝敬王爷。


    绥王听了,摆手:“你们分了。”


    郑离惊没说啥,跟着摆摆手:“早点歇息,明日一早要赶路。”


    “嗯。”


    驿站最大最好的院子,很快就黑灯安静。


    而后头的院子还在点灯未歇。


    魏清送了地方特产,回来却叹口气。


    本以为遇见即是有缘,送点薄礼聊表心意,日后在京都见面也好说上话。


    结果连王爷面都没能再见上。


    魏夫人只能安慰丈夫,萍水相逢的机缘不可强求。


    目睹父亲失望而归的魏念倾,抿了抿唇,身份差距大,自然难接触。


    次日天未亮,郑离惊已经起身。


    绥王也已经起来,两人不约而同的在院子里打拳,提阳醒神。


    两刻钟后收功,整装出门。


    匆匆用了早膳,天色刚露鱼肚白,一行人就离开了青木县驿站。


    快马赶路。


    午间穿过宜化县,稍作补给,立马启程直奔山原县。


    此时的山原县,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三天前接到飞鸽传旨的虢州驻军,连夜奔赴山原县伏牛山。


    等他们在次日赶到伏牛山,伏牛山已是人去山空。


    大天坑里除了有几处焚烧过的痕迹,连块铁疙瘩都没找着。


    瑾王带领禁军赶到山原县,面对的就是这么一副痕迹无存的扬面。


    县衙上下一致表示伏牛山里并无蹊跷,只不过是衙门为了防止盗猎,才设立几处关卡。


    天坑里的人迹是采石所留,县衙后院打算铺设石子路,才派人进山打了些石块运回去。


    那些石块就在县衙后院摆着,还未正式动工铺路。


    方县丞家的奢华家底,也有合理出处。


    他的兄弟是豪商,在十几个州府都有商号,这几年生意不错所以积累了些财富。


    从表面看,一切都无问题。


    能如此迅速抹除痕迹,让人拿不到证据,且有周密布局掩盖一切。


    即使见识过不少世面的瑾王,对这手段也叹为观止。


    但掩盖得越完美,瑾王越对二大师所言深信不疑。


    他看着面上若无其事的二皇兄,心头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