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离殇,百里送行

作品:《让开,本小姐要继承山门做老祖

    府里准备了七辆马车的礼物,满当当的随行运去凉州。


    郭氏抱着母亲难舍难分,哭得伤心。


    害怕这一别,就再无见面的机会。


    郭老太太也极为难受。


    她已经六十二岁,能颠簸一次,不知还能否颠簸第二次。


    武安伯请了假,准备送岳母大舅子他们出京。


    郑离惊和弟弟也打算送一程。


    善若瞧着师姐没有带上自己的意思,偏了嘴。


    “我也想送祖母和伯爷伯娘他们。”她是郭家义女呢,怎不让她尽尽孝心。


    “你要去?”郑离惊微乐,这丫头愿意出门是好事。


    “那快去多拿几件衣服,病刚好没多久,可别再受寒。”


    善若开心了:“好!师姐你等等我。”


    她连忙让半夏帮忙收拾出一个包裹。


    此次送行要送到虢州地界,有两天路程。


    相对郭氏的难分难舍,他们这几个送行的人,还能聚在一起两日,没那么伤感。


    但看到外祖母住的屋子空了出来,郑离惊微酸了鼻子。


    她知道外祖母这一走,能再回到这里让他们承欢膝下的机会有些渺茫。


    盼团聚,伤别离。


    外祖母和母亲的人生,都无二十年可弥补。


    在郭氏扶门哭得肝肠寸断中,马车徐徐离开了武安伯府。


    坐在马车里的郑离惊,抱着泪水止不住的外祖母。


    安慰她:“ 还会有相聚机会的,外祖母要保重好身体,莫要伤及肝经损了精气神。”


    善若也说道:“祖母莫哭,等姑母身体好些,说不定我们都能去凉州看您呢!”


    这话让郭老太太更为酸楚。


    与其让身体不好的女儿颠簸,还不如她这把老骨头硬朗上几年能多走两趟。


    只是岁月不饶人。


    来一次京都,尽管有外孙女日日为她调补身体,但终归是感觉到衰老难挡。


    人到暮年,就怕有一天夜睡晨不醒,什么都来不及交代。


    一别两牵挂,一个流泪离开京都。


    一个哭着被儿子儿媳扶回瑞和院。


    郑绍君和妻子一步不敢离开母亲。


    按照二妹妹交代,给母亲喝了安神补气的汤药。


    看着母亲泪痕未干的睡去,才算松一口气。


    从瑞和院出来,郑唯秀揉着发红的眼睛,有些无精打采。


    对她们都挺慈爱的外祖母走了,父亲和二姐弟弟还有善若都去送了。


    少了一半人,府里变得冷清许多。


    “大姐,三姐,我们去暖房待着吧,等母亲醒了,我们再过来陪她一起用膳。”


    越冷清,就越不想一个人待着。


    郑唯荷看向大姐,她觉得面子大失的大姐不会跟她们一起。


    结果郑唯真一言不发的已经朝暖房方向走去。


    没了出门交际的勇气,就只有窝在家里度日。


    外祖母来时,她不觉得有多稀罕。


    但人一走,就会相隔两千里路,再要见上不容易。


    看母亲那深度伤悲,如同就此死别了般。


    她到底觉出些凄清茫然。


    有一日母亲若是离去,她是否也会这般母女情深,伤痛欲绝?


    当曾经暗怨母亲重病死去会影响自己婚期的记忆浮上心头,她知道,答案是多么的清晰。


    清晰到让她脸生火辣。


    三姐妹去了暖房,然而少了两人,终归难有热闹劲头。


    各自拿了话本子来看,就图个人气儿窝在一处。


    出了京都城,马车队在几十名护卫下朝西北官道走。


    心情低落的郭老太太连午食都吃不下。


    直到落脚青木县的驿站,才勉强用了些汤饭。


    大舅舅和大舅母都有些担心,幸好有外甥女帮着照顾两日,想来母亲会恢复过来。


    他们对来送行的三个小辈都相当疼爱。


    派人出去买了些青木县的小吃来给他们做零嘴儿。


    安哥儿和善若抱着一堆零嘴儿一个感谢舅舅舅母,一个感谢伯爷伯娘。


    有了这些零嘴儿,出门在外的俩孩子更活跃了。


    倒让送别一途散了些感伤气氛。


    郑离惊一路陪着外祖母直到山原县,原本说两日路程,结果送了三日。


    大舅母笑说,再送下去就要到凉州了。


    这才在山原县的城门告别。


    经历了与女儿的艰难分别,面对女婿和外孙们,郭老太太平静了些。


    也因着外孙和外孙女都说会去凉州看她,心里有了盼望感伤也少了几分。


    “你也要到凉州看看,一起回去见见家里的兄弟姐妹。”郭老太太摸摸善若的脑袋。


    脸上都是慈爱之色。


    善若连连点头:“我一定会跟着师姐去的。”


    郭老太太又叮嘱他们:“照顾好你们母亲,常写信,莫要报喜不报忧,有什么都要通知我们,可记住了?”


    “记住了,外祖母,我们会经常给您去信的。”郑离惊笑着答应外祖母。


    武安伯立在一旁说了句:“岳母您多保重,若是有机会,我也会去凉州看您和岳父大人。”


    郭老太太看着他,动了动嘴,想说什么终是没说。


    女儿因着这女婿维护不足,吃了那么多苦不能长寿。


    若不是有个外孙女有能耐,她这趟来京,就是白发人千里迢迢来送黑发人。


    要说心里没怨怎么可能呢,只是如今说什么都于事无补。


    只盼这女婿在往后的日子对自己女儿好些,对孩子们好些,莫要再糊涂才好。


    期待岳母说句话的武安伯,只等来岳母大人的挥挥手。


    他只好恭敬揖礼送行。


    直到马车队走到不见尾巴,才转头招呼儿女:“回去了,再晚就赶不到宜化县投宿了。”


    “走咯,回去咯!”安哥儿仿佛没有分别的伤感,扭头就跟护卫要马骑。


    跟心情低落的善若成了对比,她不喜欢这样分别的扬面。


    因为人一走,就不知何时再能见面。


    郑离惊拉着她走向马车,“不用难过,以后会有机会见到的。”


    “以后也不知是几时。”善若嘟囔一句。


    凉州那么远,坐马车要近一个月,可不是那么好去的地方。


    郑离惊没法给出日期,因为还没有计划。


    上了马车正要打道回府,一阵马蹄声传来却被勒停,有人在喊伯爷。


    这地方都能遇上熟人?


    她好奇的掀开车窗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