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觐见皇帝

作品:《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张朝栋最后一句话是和同僚说的,其他六个大臣毫无疑问就是内阁成员,可以说是大周政坛的核心权力圈。


    一个长须飘飘的大臣洒然一笑,道:“相爷说的哪里话?以相爷精力充沛,无论是朝上朝下家里家外,那都是当仁不让的年轻人啊,我辈可是甘拜下风。”


    众人纷纷随声附和。


    “相爷过誉了。”


    方宁垂首适时回话道:“末将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当此夸奖。”


    “分内之事?”


    张朝栋笑了笑,看着方宁道:“如今敢在赵王面前据理力争,还能护得下属周全的,可不多见。好好干,大周需要你这样敢做事、能做事的人。但老夫还是很赞赏年轻人的魄力。”


    说罢,他拍了拍方宁的肩膀,才与其他大臣一同离去。


    沈青看着张朝栋等人离去背影,没头没尾来了一句:“首相大人心情也不错的样子。”


    就在这时,殿内传来当值太监尖细的宣召声。


    “宣内给事沈青、东关城兵马司指挥使方宁觐见。”


    沈青拍了拍方宁的手臂,低声道:“走吧,进去后莫慌,陛下问什么,你如实答便是。”


    方宁深吸一口气,跟着沈青迈步走向勤政殿。


    殿门缓缓合上,将外面的晨光隔绝在外,殿内烛火通明,龙椅上的身影虽模糊,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方宁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是大周的最高统治者。


    方宁跟着沈青踏入殿门,刚站稳便按礼仪双膝跪地,额头轻触冰凉金砖。


    “臣方宁,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静得只剩烛火“噼啪”燃烧声,方宁跪了近半盏茶功夫,才听得一道苍老却浑厚的声音漫不经心响起。


    “平身吧。”


    “谢主隆恩!”


    方宁缓缓起身,目光下意识扫向龙椅。


    老皇帝端坐其上,发丝半白,皱纹爬满脸庞,却眼含锐光,明黄龙袍衬得他身形虽瘦,却自有九五之尊的威严。


    沈青垂手立在龙椅侧旁,如同影子般恭顺。


    “你就是救了睿儿,还敢跟英儿叫板的方宁?”


    老皇帝开口,目光落在方宁身上,带着审视。


    方宁从老皇帝的声音里并不能听出来喜怒,也不动声色道:“回禀陛下,正是下臣。”


    “沈青说你会挣钱,朕倒要考考你。若给你一百两,你能短时间内翻成二百两吗?”


    方宁一愣,原以为会聊馆陶公主或者是赵王,再不然就是问皇家总号的事儿,却没想到皇帝直奔生财暴利。


    方宁并不惊慌,略一沉吟,目光扫过龙椅旁案几,见上面放着枚通透的白玉镇纸,正是皇帝日常所用,当即躬身回道:“陛下,请陛下允许下臣僭越,用陛下案子上镇纸一用。”


    皇帝轻声道:“准!”


    随即旁边沈青取了白玉镇纸,走了几步递给方宁。


    方宁接过之后道:“臣以为,挣钱的关键,在点石成金,而非坐吃山空。就像这案上的白玉镇纸,本是陛下日常用物。”


    “假设它价值一百两银子,但若臣请最好的玉匠,在镇纸背面刻上陛下近日御笔的国泰民安四字,再配个紫檀木座,写明御用品鉴,届时它便不再是普通镇纸,而是‘陛下亲用、承载圣心’的珍品。”


    方宁语气顿了顿,声音更显笃定。


    “若将这镇纸赐给想讨好陛下的勋贵,他们定会心甘情愿拿出一千两、甚至二千两来请,毕竟能得陛下亲用之物,是何等荣耀?这便是一百两变二百两的法子。寻常物件,因意义而增值,陛下手中的东西,本就自带贵气,只需稍加雕琢,翻倍易如反掌。”


    老皇帝眼中瞬间亮了,身子微微前倾,指着方宁对沈青笑道:“沈青,你果然没看错人!这脑子,有点东西!也会拍马溜须,是个难得人才。”


    沈青连忙躬身回道:“是陛下慧眼识珠,奴才只是跑跑腿打打杂而已。”


    “朕如今正是缺钱的时候。”


    老皇帝收敛笑意,语气沉了几分。


    “北边防草原要军饷,南边修河堤要银子,税收却填不满窟窿。方宁,朕看你有本事,便给你个机会。内务府拨十万两给你,一个月内,朕要看到至少二十万两收益。做不到,提头来见。”


    方宁心头一震,十万两变二十万,虽然并不难,但很显然老皇帝是让方宁不择手段收敛民脂民膏,自己却坐收暴利。


    方宁瞥见沈青悄悄递来个眼色,示意他接旨。


    方宁咬了咬牙,躬身应道:“臣……遵旨。”


    “好!”老皇帝挥挥手,“你先下去,沈青留下。”


    方宁退出殿外,在廊下等候了半个时辰,才见沈青缓步走出。


    “沈公公。一个月时间太紧了。”方宁急忙上前说道。


    沈青摇头道:“陛下金口玉言,改不了。”


    “那若是超出二十万,多余的……”方宁追问道。


    沈青突然嘿嘿一笑,眼神里带着几分深意,却没回答。


    方宁心头一动,反倒明白了。超出的部分,自然去留自便。


    沈青从袖中取出明黄圣旨,递到方宁手中。


    “陛下还下了旨,你现在是正式的九城兵马司东关城指挥使,可在东关城自行制定商市政策,赵王也会接旨,兼任九城商贾经略使,但真正的执行赚钱,还得你来。”


    方宁展开圣旨,只见上面字迹工整,权力范围写得明明白白。


    虽然看似方宁一步登天,但实际上这里面步步危险,搞不到钱,方宁自然是掉脑袋。


    搞到钱的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收刮地皮劫贫济富,另外一种就是吃大户劫富济贫。


    方宁自然倾向后一种,但大周的整个框架都是由门阀士族大家地主阶级商人利益集团把持,劫富济贫无异于让方宁去得罪那些达官贵人。


    但如果收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增加赋税,又会激起百姓反弹,一旦民怨沸腾,推出去背锅的无疑就是方宁这个操盘手。


    也就是说,对方宁来说,里外不是人,怎么搞都没啥好处。


    这也是白手套的宿命吧。


    但方宁知道,自己有出路,大大的出路在前方,金光大道招手等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