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作品:《重生大明1635

    “方大伴!”


    “奴婢在!”


    “今年闽粤第一批粮米,何时可到天津港?”


    “回皇爷,奴婢比驸马都尉早出发,按时日应该不出五日!”


    略微沉思,崇祯接着道:


    “孙先生!”


    “臣在!”


    “以军机处名义向范景文下令,命郑芝龙派出一员大将,不低于三万兵船,到山东至天津一线给朕守住海防!


    藩王们要出海,朱大典又要带兵前出,必须全力确保南北海运畅通!”


    “臣遵旨!”


    “另外向王业浩传令,端午后派出两支一万人上下奇兵,一部向大凌河以东机动,杀一杀土默特余孽之锐气。


    那群余孽不是认奴酋当兄长吗,还被赐于啥土默特左翼旗,就让王业浩从此处开刀!


    另一部向北去碰一碰那喀喇沁部和翁牛特部,那些地盘原本就属于我朵颜三卫,通通给朕显一显禁军神威!


    告诉他此战不以收复失地为目的,仅为把鞑子给杀怕,彻底搅乱建奴西进之路!”


    “遵旨!”


    “中原侯!”


    “臣在!”


    “半个月内完善收复朝鲜之计划,朕要一北一东双管齐下,你可明白!”


    “臣明白!”


    这一番安排较既定方略出现一定偏差,崇祯喜欢关起来打,放出去始终不是个事儿。


    原本准备中秋左右全面发动东进战争,如今事态发生变化,那就局部提前三个月。


    黄台吉想立威,老子偏让那烟鬼无法得逞,就让他动弹不得乖乖呆在沈阳。


    “李指挥使!”


    “臣在!”


    “高文采与靳念祖就是我大明之眼,朕会发檄文讨伐蒙古诸部并谴责朝鲜!


    顺便再骂一骂黄台吉,你锦衣卫需要做点事,确保二人游刃有余!”


    “臣遵旨!”


    .......


    七日后。


    巩永固、陈子龙从天津如期登岸,马不停蹄抵达京师。


    这一回他们料理完南方各省相关事务,运回近万石粮米。


    还带来了西班牙、荷兰东印度公司谈判代表。


    年后在福建时二人就同范景文、郑芝龙等人一道,与蛮子就贸易细节商谈过数次。


    故意晾了许久,这次回京才允许同路。


    从反馈的情况看,西夷船上装有不少银两,都留了几艘在福州等待贸易。


    北上各自来了一艘,赔款银一两不少。


    他们只有两个要求,签合同,见驾!


    “朕岂是那么好见的。”


    崇祯嘴角微扬,一副轻飘飘。


    “陛下,蛮子已经彻底屈服,范阁老就提出的贸易额度均作口头答应。


    蛮子要求见驾后与朝廷签署合同,臣看他们都等不及了。”


    “那就再晾一晾这帮人,你回家看看公主孩子,后日陪范复粹先与他们谈。


    之后朕会让毕自严去,总之一个字,拖!五月底前签署便是,你可明白?”


    “臣明白。”


    “陈爱卿!”


    “臣在!”


    “纸币一事,五月底前务必发行,朕会从明日起让日报连续刊登相关文章,为爱卿造势。


    大明金融出路在于纸币,纸币今年内须铺满整个大明,让天下百姓充分认可。


    朕还要让它出海,就让那帮蛮夷成为首批海外大客户吧!”


    “臣遵旨!”


    “都回去吧。”


    事务已经聊得差不多,天子下达了逐客令。


    “臣等告退。”


    望着二人背影,崇祯俨然一笑。


    纸币从去年成立大明银行后便纳入计划,大明银行数度改良制出样板。


    上月回京又提了不少意见,前几日才最终钦定。


    这下陈子龙回来了,时机也正好合适,可以开动印钞机了。


    “大伴。”


    “皇爷。”


    “藩王们有无最新消息?”


    “回皇爷,据王德化禀报,连日来鲁王、德王、衡王已先后到达莱州、云梯关等地,只待山东军集结,便登船出海。


    湖广部分藩王及蜀王已从长江启程,周王昨日已抵达天津,按反馈情况看,其余诸王入冬前均可出海完毕!”


    崇祯点了点头,没有出声。


    山西、西北地区藩王距水路太远,花费时日相对更长。


    很多都还等着船只建造呢,能如期完成计划就好。


    宗藩集中在今年出去,长江流域、沿海各大小船厂可谓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大明造船业从来没如此繁荣过。


    藩王们要船,皇家集团也在不停下订单,经过此事整体造船业将更上一个台阶。


    多亏天津等几个船厂只为朝廷服务,不然战舰充盈水师都会受到影响。


    现制造局于莱州、松江、杭州、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先后整合数家新船厂。


    民间造船业够多够发达,稍稍整合一下就能缔造出产能,可以接住这波流量。


    还是以前朝廷不够重视啊,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么多,让崇祯都感到意外。


    “第三军呢?”


    “周将军正抓紧筹备,待周王登船时即可运出第一批兵卒,预计就在近两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甚好,那朱大典也该有所行动了。”


    “正是!”


    站起身走到后方,崇祯望着舆图四下端详。


    去年靳念祖受范文程之命于大明安了不少钉子,有自己人也有建奴的。


    第三军及朱大典部与藩王同路,可做到掩人耳目,他还不想移师皮岛被过早泄露。


    只待端午后一北一东两处开花,届时建奴必定“惊喜”连连,那样方可达到奇效。


    小小朝鲜失控许久,遣明史都快十年不见踪影了。


    天启末年阿敏攻入朝鲜,之后便成了钱粮基地,充斥着建奴羽翼,绝不可再持续下去。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棒子国是大明的,还是让大明管起来比较好。


    “禀皇爷,内阁四臣、中原侯、王侍郎求见!”


    “传!”


    “遵旨!”


    几人来得刚刚好,崇祯给也正想找他们。


    一通君臣礼仪,孙承宗递上了经国务秘书处、内阁初审的厚厚一本《大明宪法》。


    “陛下,此乃宪法最新修订本,部分条款已再次删改,请陛下过目。”


    “甚好!”


    瞄了一眼放在御案上,接下来数日又得咬文嚼字了。


    国事兵事样样具体,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


    见卢象升手中还有一叠文书,问道:


    “中原侯。”


    “臣在!”


    “是作战计划吗?”


    “正是!”


    “呈上来!”


    “是!”


    王承恩一把接过,崇祯认真翻阅起来。


    计划很详尽,较之前作出了全面调整,由四路围攻一步到位变成了分两步实施。


    从当中一些细节可看出,卢象升包括整个军机处没少劳心。


    一刻多钟后,崇祯开口:


    “王承恩!”


    “奴婢在!”


    “让报社刊登奴酋称帝一事,同步颁布讨伐檄文,并予以一字不漏登报!”


    “奴婢遵旨!”


    黄台吉登基新闻稿和檄文早都写好了,为保障靳念祖等军情处将士周全,故意隐忍不发。


    要让建奴觉得,明国情报收集工作并不怎么样,因此延后数日才公布。


    而且周遇吉、朱大典出兵在即,此时最为恰当。


    “孙先生!”


    “臣在!”


    “中原侯全权指挥此役,军机处下文通报王业浩、侯恂、周遇吉、朱大典、黄蜚诸部!”


    “臣遵旨!”


    “中原侯!”


    “臣在!”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辽东就看你了,朕不会过多干涉,皆由爱卿自行定夺!”


    “臣定不辱使命!”


    卢象升语气铿锵有力,向天子庄重敬军礼。


    崇祯还以微笑,脸上全是信任与勉励。


    这一回水师加上陆师兵力超过二十万,牵涉到各路人马,若算上过些日子才能到的郑芝龙一部,人数将更多。


    崇祯不是打仗天才,大兵团作战太过勉强,已经不需要如宣府、天津那种亲征立威。


    专业事还得专业人去干,卢象升忠君爱国,能力毋庸置疑,他把握一下宏观就可以了。


    喜欢重生大明1635请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