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校场比武枪如龙

作品:《红楼大官人

    五城兵马司都指挥的选拔算是件大事儿,定在了宫外演武场,由兵部、吏部会同考核。


    而为表重视,今上和太上皇也都坐了车辇来到演武场观看,毕竟五城兵马司都指挥,是京城的重要防务力量。


    如果把京城看成一个大宅子,那么京营就是保镖,五城兵马司就是看家的狗,至于顺天府,最多算是抓老鼠的猫。


    考核开始,不出所料,东西两城兵马司均自谦能力浅薄,自愿退出竞争。


    全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了两人身上。


    兵部和吏部从知道太上皇和皇帝都会驾临,就已经做出了决定,这次选拔要公平公开公正。


    唯有如此,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太上皇和皇帝或许不会喜欢对方阵营的人,但肯定不会对中立的官员下手。


    所以大康的官员中,除了太上皇一派和皇帝一派之外,中立派的官员为数并不少。


    他们也不指望押对宝能一飞冲天,更不希望站错队灰飞烟灭,他们更希望平平安安。


    不管是谁当了皇帝,都需要这种不愿站队,埋头做事的官。


    但这种官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他们一般都是读书科举考上来的,没有家族背景。


    而像贾家那样的,不用科举,靠着祖荫就能当官的,反而没有选择的余地。


    谁给你的官,你就只能当谁的人。家族依靠哪一边,你就得站在哪一边。


    贾家在这方面就比较悲痛。一方面他们的祖宗和太上皇关系紧密,四王八公天然属于太上皇一系。


    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皇帝不出意外,最后肯定是太上皇先死。


    所以四王八公内部又分成两派,一派是激进派,一派是观望派。


    激进派赌太上皇身体硬朗,还能活很久,就算死,死前也会有妥善安排,掣肘皇帝。


    他们希望趁太上皇在位时,努力爬得更高,只要位高权重,就是太上皇没了,皇帝顾全大局,也不敢妄动。


    更别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太上皇和皇帝的矛盾一旦计划,太上皇不是没有更换皇帝的可能性!


    所以他们紧密地团结在太上皇周围,例如王家,虽然不在八公之列,但也属于下面伯爵系列。


    而另一派观望派中,则以贾家和史家为主。尤其是史家,早早就摆出了绝对中立的态度。


    以史家的出身,要想和四王八公切割开来,是非常难的,但史家以决绝的态度做到了。


    为了让大家都明白他们的中立态度,他们甚至不再与四王八公的后人通婚,平时走动也极少。


    这也是为什么红楼原书中,明明史湘云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更合适,却最早被排除做宝玉妻子的原因之一。


    从种种迹象看,贾母未必没有过这个心思。但当林黛玉入府后,贾母再也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这个阻力很可能不是来自于贾家内部,而是史家那边压根就不同意,贾母也只能作罢。


    贾家也属于观望派,但没有史家做得那么明显,而是显得很暧昧。


    一方面,他们继续接受太上皇的照顾,另一方面,又努力和皇帝保持友好的关系。


    贾政的官是皇帝赐的,贾元春入宫时贾家主动努力的,这些,皇帝也看在眼里。


    所以,皇帝对贾家的态度也很暧昧,有时会抬举一下,给个笑脸;有时又会板起脸来,敲打警告。


    原书中这种拧巴的状态,一直延续到最后。如果按高鹗的版本,皇帝收抄了贾家后,又赐还了爵位爵产,这种拧巴的感觉就更强烈了。


    而兵部和吏部决定这次考核保持中立的原因,也跟这种拧巴劲有关系。


    因为孙绍祖和贾雨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和贾家有关系。


    贾雨村就不用说了,刚奉旨和贾家联宗。而孙绍祖的父辈和祖辈,都是贾家的门生。


    按道理说,这就像奥运会上的乒乓球单打决赛,比赛的都是中国队的,已经是包揽了冠亚军了。


    在外人看来,这俩人谁输谁赢,都无关大局,大家享受比赛就好了。


    可事情偏偏并非如此,兵部和吏部分别收到了不同的风声,四王八公内部,有支持孙绍祖的,有支持贾雨村的。


    上面的风向不明时,保持中立是最安全的态度。所以这场比试,还真的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上来就打,双方还是要先写一篇策论,表明自己有能力管理好五城兵马司的。


    策论方面,贾雨村的水平自然要高过孙绍祖。当然孙绍祖的文章也不差,毕竟他提前请了枪手。


    这种命题作文,无需押题,所以枪手写的文章,也绝对在及格线以上,贾雨村算是略胜一筹。


    但接下来的重头戏,还是双方打斗。若是贾雨村被打败,那么他那略胜一筹的文试,也就没什么用了。


    此时贾雨村和孙绍祖都已经脱下长袍,顶盔贯甲,骑在马上,各持一根长枪。


    枪头已经被去掉,换成了石灰包儿,两人身上的盔甲也都是黑色的,石灰包扎上就会有白点儿。


    人的天赋,往往也会成为包袱,让人沉迷其中。孙绍祖天生神力,他的马上功夫也都是以刚猛为主。


    大枪在他手里,其实大棍没什么区别,抡起来虎虎生风,马背上几乎全是棍影。


    而贾雨村则完全不同,他的马上功夫是灵活多变的。他和战马几乎合二为一,闪避灵活,进攻刁钻。


    孙绍祖几次追求磕砸贾雨村的枪杆儿,都被贾雨村巧妙让过,然后枪出如龙,刺在他的身上。


    终于有一次,两人距离过近,孙绍祖抡圆了大枪,完全不管自己会被刺中,狂轮猛砸。


    若是贾雨村手中的是真枪,那孙绍祖这种打法就是近乎无赖的两败俱伤的打法,大概率是自己先死。


    可此时两人手中的枪都相当于棍,贾雨村一枪刺不死他,他这一棍却很可能把贾雨村打得骨断筋折。


    贾雨村一咬牙,双手持棍硬碰硬地迎了上去。


    一声巨响,带着两声咔嚓脆响,两根坚韧的椆木枪杆竟然同时断折!


    贾雨村右手抓着已经断了的大枪,往前一扎,直接扎在了孙绍祖的脖子上,把孙绍祖扎得捂着脖子咳嗽,面红耳赤。


    因为双方兵器都已经坏了,裁判叫停了比赛,开始数点数。


    贾雨村身上只有三五个白点,且都不在要害部位上。而孙绍祖身上至少有十多个白点,光前后心就有六个,最要命的一个白点,自然是在脖子上。


    毫无争议,马上比试是贾雨村赢了。贾雨村看向远处的两部龙辇,距离太远,看不清里面两人的表情。


    贾雨村很清楚,今日比武,自己的功夫必然会引起怀疑,但他顾不得了。他需要赢。


    比试进入最后一轮,因为贾雨村前两轮均有优势,只要最后这一次近身拼斗不落惨败,五城兵马司总指挥就是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