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弄巧成拙

作品:《港片:截胡变强:开局捡走小结巴

    现今人已离去,娄半城当真有些束手无策。


    迫不得已时,只能去外头饭庄将就了。


    在厂内设宴自然最为妥当,既便利,又可彰显企业实力。


    倘若菜肴欠佳,反倒弄巧成拙。


    易中海听闻,心中有了计较。


    "娄厂长,这是要接待重要来宾?"


    娄半城颔首。


    "下月有批客人来访,总得备顿体面的宴席。"


    "实在不行,只能在外头饭庄安排了。"


    易中海目光一闪。


    "娄厂长,此事我倒有个主意。"


    娄半城显出兴致。


    "哦?易师傅有何良策?"


    易中海未绕弯子,径直提及何雨柱。


    "您是说,何师傅的公子如今在鸿宾楼当差?还能掌勺?"


    娄半城略显讶异。


    他记得何大清之子年纪尚轻,竟能在鸿宾楼执灶?


    "不错,我亲眼所见,院里邻居也常见柱子自鸿宾楼归来,决计错不了。"


    易中海语气笃定。


    娄半城思忖片刻,已有决断。


    "易师傅,明日何师傅的公子要来领薪俸是吧?"


    见娄半城这般反应,易中海心知事成。


    "正是,明日我带柱子一同前来。"


    "甚好。"


    娄半城轻声道:"领过饷银后,让这位小同志来见我。"


    未料何师傅之子竟有此等厨艺。鸿宾楼他自是熟悉,曾多次与友人光顾。在四九城内,鸿宾楼堪称顶尖食府。能在此掌勺,手艺必定不凡。这等水准,放在寻常饭庄做主厨都绰绰有余。若能邀这位小同志主理,下月的宴请事宜便迎刃而解了。


    "好,届时我带柱子过来。"易中海应道。


    "易师傅,听闻令徒参加了上回的转正考核?"娄半城忽而提及。


    易中海神色如常:"确有此事。这孩子技艺扎实,平日我都亲自指点,本该顺利通过。不巧旧疾突发,考核当日只得送医。"


    娄半城点头:"易师傅的眼光我信得过。因此等意外耽搁,着实可惜。"


    闻厂长此言,易中海心中微动,面上仍不露声色。


    "也罢,厂里发展离不开青年才俊。下月底再安排一回小型考核罢。"娄半城决断道。


    这分明是给易中海行方便。照例转正考核数月一次,娄半城此举乃投桃报李——既解了待客之困,又成全了易中海。况且易中海的徒弟,手艺总归差不到哪儿去。


    易中海心领神会,连忙致谢:"我代徒弟先谢过厂长。"


    他主动提及此事,本就存着这份心思。原本还愁如何开口,如今借着柱子的由头,不仅白得个人情,更是一箭双雕。毕竟引荐柱子,可不止为转正这么简单......


    易中海走出厂长办公室,嘴角微微上扬。


    这次拜访相当顺利——不仅帮徒弟贾东旭拿到了转正的机会,还顺势把何雨柱推荐给了娄厂长,可谓一箭双雕。


    这个转正名额得来全不费功夫。更重要的是,推荐何大清的儿子,意义远不止介绍一个厨子那么简单。自从何大清离开工厂,食堂的饭菜屡遭职工抱怨,娄厂长早就想换人。何雨柱的手艺他是清楚的,再加上鸿宾楼的名号,厂长岂会不心动?


    不管事情成不成,易中海都不会吃亏。如果何雨柱真的进了轧钢厂,那就等于进了他的掌控范围,以后还不是任由他拿捏?


    即便最终未能如愿,易中海也能白得一个转正名额。


    事实上,易中海早就暗自盘算过,甚至在何雨柱的师父面前悄悄做过手脚。这人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的算计却丝毫不输贾张氏。唯一的区别是,贾张氏行事张扬,心里藏不住事,而易中海却要先装模作样,哪怕背后使绊子,面上也要装出一副为你好的样子。


    在原剧情中,何大清离家后,何雨柱原本跟随师父学艺,本该过得不错,却因为易中海暗中作梗,导致师徒反目,最终何雨柱才进了轧钢厂。眼下,易中海心里又打起了类似的算盘。毕竟何雨柱的厨艺天赋逐渐显露,作为养老的备选人选,倒也合适。


    当然,贾东旭还在世,易中海并不着急,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成功了固然好,多一条后路;即便不成,日子还长,总有慢慢布局的机会。


    ——


    轧钢厂车间里,易中海见贾东旭盯着零件 ** ,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东旭,在车间里走神可不安全。”


    规章制度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连新进厂的工人都要牢记,何况是即将转正的贾东旭?那些看似繁琐的规定,背后都是血的教训。现在只是在车间干活,要是以后操作机器,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真要出了事,他这些年的心血岂不是全都白费了?


    贾东旭猛然回神,想起刚才的走神,后背一阵发凉。以他的经验,自然知道走神的危险,稍有不慎,这辈子就完了。他赶紧低头认错:“师父,是我大意了,下次一定注意。”


    话虽这么说,秦淮茹的身影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上次相亲一面,他就念念不忘,本以为十拿九稳,谁知秦家一口回绝。尽管媒人和母亲再三保证会再想办法,可婚事没定下来,他哪能静得下心?


    易中海见他心不在焉,没再多说,转而提醒道:“东旭,不管什么事,这几天先专心跟我练技术。我跟厂长打过招呼,下个月还有一次转正考核,你可别关键时刻掉链子。”


    贾东旭一愣,眼中瞬间亮起:“师父……谢谢您!我一定好好准备!”


    他可不是糊涂人。


    贾东旭在院里就听师父提过转正的事,没想到刚来厂里就接到这个消息,这显然不是运气好,而是师父暗 ** 了力。


    转正考核不是小事,虽然难度不算太高,但也不会频繁举行。平时和车间里的老工人聊天时,贾东旭就听说过,转正考核往往要等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会安排一次。上次考核刚结束,按理说下个月不该再有。


    见贾东旭这副神情,易中海微微点头。


    “咱们师徒之间还客气什么?你把技术练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易中海摆了摆手,话说得恰到好处,刚好拿捏住贾东旭的心思。要是换了贾张氏那种人,他可不会这么委婉。


    贾东旭听完这番话,内心涌起深深的感激之情。师傅为自己四处奔走操劳,这份恩情若不好好回报,实在愧对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