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岛国乱不乱,大明说了算(二)

作品:《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床之间,也就是壁龛中,悬着一幅泛黄的南宋牧溪《烟寺晚钟图》,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画下供着新折的山茶枝。


    徐显文坐在榻榻米上,看着那幅画。


    “贵客,是否喜欢这个?”大内盛见一边给徐显文倒茶,一边微笑着询问。


    徐显文虽然不学无术,但好歹是国公家的公子,字画之类的也是有点研究的。


    “这个是牧溪的《烟寺晚钟图》吧?是真迹么?”徐显文指着那幅画问道。


    大内盛见放下茶壶,顺着徐显文手指的方向看去:“当然是真的,这也是我父亲的珍爱之物。”


    南宋的画,怎么跑到日本人手里了?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当年,大内盛见的父亲派遣商队和元朝通商,重金从一位元朝官员手中买下了这幅画,带回了日本。


    当时啊,花了老多钱呢。


    “我们敬仰天朝上国的文化已经许多年了。”大内盛见捧起茶杯,“我的父亲派人教授我天朝上国的语言,还教我学习天朝上国的诗文。”


    徐显文点点头,也端起自己的茶杯来:“来,走一个!”


    大内盛见一愣,走一个?他低头看了一眼,确认两人手里捧着的是茶而不是酒。可贵客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提出疑问。


    两人面对面,喝光了杯中茶水。


    “贵客这次是跟着大明的船队一起来日本的么?”大内盛见开口询问。


    徐显文继续点着头:“对,这一路上,我就住在汉王爷的船上。”


    大内盛见顿时一脸为难:“贵客啊,想必您也是知道的,汉王殿下之前消灭了足利家的船队,又消灭了少贰氏,惹的许多家族对我大内氏心生不满,觉得是大内氏借大明之手在……”


    “哦?”徐显文一挑眉毛,“您对我说这话,是想……”


    大内盛见叹着气:“贵客身份尊贵,我想请贵客可以在汉王殿下面前说说话,让汉王带来的明军可以休整一段时日,不要再……再到处为大内氏出头了。”


    “那不行。”徐显文摆摆手,“你这儿地方太小了,汉王得把这儿收拾干净,后边儿还有好几万明军没来呢,得给这几万明军腾地方。”


    “好几……万?”大内盛见瞪大眼睛,“贵客,请不要开这种玩笑啊……”


    徐显文笑了笑:“你怕什么啊?就算来几十万明军,那也是调停你们岛内各家族之间的纠纷和矛盾的。你们之前不是还和大明大内盛见签订了个文书么,怎么,你不知道这事儿?”


    大内盛见一脸苦笑,他肯定知道,他只是没想到大明这么玩,第一批船队就送来一万战兵。


    这一万战兵不登陆还好,一但登陆,那基本可以在岛内横着走了。


    “你别担心那些有的没的。”徐显文一边笑,一边出言安抚,“又不是奔你来的,只要岛内没有战乱,你们都好好的,该干嘛就干嘛,大家都有好处。我呢,本来就是个商人,你们这儿没那么多乱子,我也好做生意赚钱啊。”


    一边说,徐显文一边又从怀里摸出几枚铜钱来,放在桌子上。


    大明永乐通宝。


    “我这几天在你们这儿发现,你们怎么不用自己的钱币?”徐显文指着那几枚铜钱,“这不是我们大明的铜钱么?”


    大内盛见恭敬的回答:“贵客有所不知,我国自产铜钱质量不佳,容易磨损。天朝铜钱质地精良,深受商人喜爱。”


    “哦……”徐显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一笑,“应该的,我也是生意人,我懂。铜钱质量差,我也不愿意用。”


    大内盛见马上给徐显文面前的空杯蓄茶。


    “贵客,刚才说,想请您在汉王殿下面前说说话……”大内盛见放下茶壶,小心翼翼的注视着徐显文,“不知贵客是否愿意帮助大内氏?”


    徐显文琢磨片刻:“帮你们说句话倒是没什么问题,只不过……”他嘿嘿一笑,往前凑了凑,“我刚才说了,我是生意人。”


    ……


    大明军队临时驻地,朱高煦见到归来的徐显文。


    两人面前的桌子上,摆着那几枚永乐通宝。


    朱高煦没那么多花花肠子,有点没看明白徐显文想说什么。


    “王爷,您再看看这个。”徐显文一边说,一边又从怀里变出一张大明宝钞来。


    这会儿大明境内大明宝钞还在流通,只不过永乐一朝一直没有滥发宝钞。尽管如此,由于洪武、建文两朝宝钞发行的太多,建文末年宝钞已近废纸。


    永乐一朝一直没有滥发宝钞,倒是止住了宝钞继续贬值的趋势。


    朱棣刚登基的时候,大明宝钞的实际购买力只有面值的二十分之一,现在的话……差不多宝钞的购买力相当于面值的十分之一吧。加上朱棣推进了云南、福建等地的银矿、铜矿开采,这会儿大明对宝钞的依赖性也没那么大了。


    “你拿这个干嘛?”朱高煦皱着眉头询问。


    “王爷,东瀛小国,对咱们大明的生丝与丝绸、瓷器、药材、书籍与佛经、砂糖与香料等东西需求很大。若是咱们规定,要购买这些东西,必须使用大明宝钞的话……”徐显文慢悠悠的说道。


    朱高煦还是没懂:“他们哪来的宝钞?咱们自己都用的很少了!”


    “王爷,别着急啊,听草民跟您细说……”


    ……


    北京皇宫。


    朱高炽这几天生病了,所以朱瞻基被抓壮丁去御书房处理政务。


    他接到了徐显文从日本送回来的信。


    这封信里,徐显文提出一个很大胆的建议:规定日本商人购买大明生产的生丝与丝绸、瓷器、药材、书籍与佛经、砂糖与香料等物品的时候,必须使用大明宝钞结算,而且是全新款式的大明宝钞,并非原本的旧款大明宝钞。


    日本商人如果想要购买这些东西,就只能从花钱先从大明购买新款宝钞。


    你说你想用白银、铜钱或其他支付方式?嘿嘿,不行。


    而宝钞的购买力,由大明来指定。


    比如一张一百两银子的宝钞,去年能买一箱子货,今年就只能买半箱子了,你还不能有意见。你要是有意见的话,那你就去别家买去。反正你手里的新版大明宝钞,别指望能从大明换回购买这些宝钞时花费的铜钱和白银来。


    ……


    这套体系,朱瞻基越看越觉得熟悉。


    他提笔在白纸上开始写字。


    “新发行宝钞,可不适用‘宝钞’之名,改称‘贸易票’。”


    “明军驻扎日本主要商港,武力镇压拒收贸易票者。”


    “贸易票仅限用于对明贸易结算,兑换比例由大明每月调整一次,贸易票不可逆向兑换为贵金属。”


    犹豫片刻,朱瞻基又继续往下写。


    “贸易票与将来日本各藩贡额挂钩,拒用者削减朝贡份额。”


    “严查黑市私自兑换贸易票的行为,违者,夷三族。”


    “仿制贸易票者,凌迟。”


    “大明各沿海卫所,严查走私,”


    然后,朱瞻基回头看了一眼刚才写的文字,把“贸易票”三个字划掉,改成了“商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