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荣苏凡的大礼
作品:《九转金丹都炼成了,你说这是武侠》 挑灯夜读的李宣满意的闭上双眼。
翌日午时,李宣四人才从剑冢出来。
苏凡一路将他们送出城外,为了感谢他的款待,李宣为其送上了一份大礼。
城门外,李宣神色凝重的将一个木匣子递给苏凡,并郑重交代。
“回去后再打开,有剑冢剑意加持,更为保险。”
苏凡接过木匣,本能的想要第一时间打开,可听到李宣的话就止住了动作。
他凝重的看着木匣,这大小似乎正好放下追影剑的剑柄。
想到此处,苏凡内心不由火热起来。
“多谢李道长恩赐。”
苏凡由衷感谢,拱手一礼直至李宣四人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内。
匆匆回了住处,苏凡将房门紧锁,郑重的将木匣放在桌前,满脸的憧憬与激动。
深吸口气后,木匣被缓缓打开。
只是打开的一瞬,苏凡神色僵住。
“去你娘的李宣。”
许久过后,一声咒骂响彻整个剑冢。
话音还未消散,一声轰鸣在剑冢上空响起。
雷霆击落,直直劈在苏凡所在的院落中。
剑冢之内所有人都被雷霆惊住,他们看向雷霆落下的地方,还能感受到残留的天威。
房间里,屋顶出现一个大洞,阳光透过洞口落在苏凡身上。
他站在原地,浑身焦黑,发丝都卷了起来。
苏凡像是感受不到肉身的痛,他目光呆滞的看着木匣内的物品,只觉心中一阵抽痛。
杀人诛心,杀人诛心啊!
木匣内,竟是一本春宫图。
而且看样子,是被经常翻阅的那种。
自己一个断根之人,哪里用得上这东西,反倒是看到春宫图就会被撕扯痛处。
“李宣你大爷的,无良道士不得好死。”
苏凡气的就要一掌拍在桌子上,可刚有动作身后房门就被一股大力掀开。
“师弟,怎么回事?”
项薇满脸焦急的赶了过来,当看到苏凡的狼狈模样,更是心急。
“师姐我……我……”
苏凡张了张嘴,可一时间又不知怎么解释。
项薇上前几步,刚要说些什么,目光就注意到木匣内的春宫图。
“这东西……”
项薇神色有了些许变化,随即又退后一步。
“哎,师弟。我懂你的痛楚,断根虽是无用之人,也好借此消愁。”
“只不过,一本春宫图也不用如此爱护吧。你若喜欢看,师姐这就让人去帮你收集。”
“但刚才那天雷……怕是一种暗示,师弟要懂得节制。”
项薇说着,拍了拍苏凡肩膀转身离开。
苏凡眨了眨眼睛,知道这是被误会了,赶忙解释。
可项薇已经消失不见,这让他头皮发麻。
与此同时,剑冢之外数十里,望仙湖。
两色湖水荡起圈圈涟漪,有小舟在湖面驶过,船上之人多是男男女女,谈笑间有人不经意的将手放在女子腿上,而女子仿若未闻,看着湖中美景。
“这里能想起些什么吗?”
望仙湖畔,李宣好奇的看向妙音询问。
“有些眼熟,却与记忆中的不同。”
“记忆中是有一个湖,不过那湖中之水,是死水。”妙音皱着眉头回应。
“这个呢?”
李宣手中出现一块不大的铁片,铁片正反为黑白两色、
妙音伸手接过,将铁片放在掌中,看了几眼后很是平静的开口。
“这是剑心。”
“剑心是什么?”李宣愕然。
“不知道,我只知道它叫做剑心。”妙音摇头。
李宣蹙眉,随即看向一旁的段念。
“你知道什么是剑心吗?”
“不知道。”段念也是摇头。
李宣白了他一眼,“都让你平时多看看书了,带你出来一问三不知的。”
段念嘴角一抽,又想到昨夜李宣没收春宫图时的丑恶嘴脸。
“看来只能去自在剑阁问个明白了。”
李宣自语一声,下一瞬带着三人消失在望仙湖畔。
天山所属,荣国。
荣国在七国之中是疆域最小的,也是最特殊的。
整个国家的面积也就比燕国三川大上一点。
然而,即便如此,荣国在七国之中也是最让人忌惮的。
因为荣国是附庸于天山的,与其他六国江湖附庸朝廷截然不同。
从玄武国踏入荣国疆域,并没看到镇边军,或许荣国根本不需要镇守边疆。
一路所过,李宣发现荣国的人口也不是很多,很多城池中空有建筑,却不见人流,一城加起来也不过十余万人。
越是往北,原本还有些许闷热的空气骤然下降。
飞了不过百里,就有一股股冷意袭来。
正如段念所说,荣国天山温度差异极大。
等李宣四人从空中落下来,眼前竟是一片雪白。
空中有雪花纷飞,苍穹更是灰茫茫,看不到日光。
在视线尽头,有一座延绵的雪山矗立在朦胧之中。
“几年前我和师父来过一次天山,那次运气好,看到了日照金山。除此之外的其余时间,荣国都是灰蒙蒙一片。”
“这么看上去,的确是美景。”李宣赞叹。
“美景之下却是民不聊生,这里常年处在雪季,极端的气温让普通百姓很难存活。”
“再加上荣国物资匮乏,一件袄子都要传三代。”
“天山执掌七国江湖几百年了,荣国也靠着天山大肆敛财。”
“而这些钱财都没有落在百姓身上,几百年前天山还未辉煌之时,荣国虽气候恶劣,却有独特的商贸往来。”
“当时的荣国,在七国之中都算的上富庶。只不过一切不复返了,道长一路所见不少空城,是因为百姓都跑掉了。”
段念说着,又紧了紧身上的袄子。
“世道如此,哪里有一块净土。”
李宣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便是前世的天国,在繁华之中也有数不清的黑暗。
“走吧,上山。”
李宣吩咐一句,并没有飞身而去。
如此美景之中,一路走过心情倒是愉悦了不少。
大雪在飘荡,一行行足迹在白皑皑中显现,不久后又会被遮住。
四道身影于风雪中前行,不知觉间白了头。
天山看着很是陡峭挺拔,却有一条人为开采出的道路蜿蜒着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