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福中堂的助攻
作品:《清妖》“我相信福大人定能查清真相,还我一个公道。也请大人放开手脚去查,不要因为担心我而束手束脚,我赵有禄行得正、坐得直,问心无愧,又岂会怕那奸小之辈的诬害构陷! 好叫福大人知道,我赵有禄自为官以来便不留败笔与骂名,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外人疑我骂我者不乏少数,然我赵有禄只竖持一条,那就是做个为民办事的好官足矣!” 说到动情处,赵安竟是一拳狠狠打在坚硬的桌面上,“朱珪摘参于我,我不怪他,因为朱大人可能误听奸小蛊惑,可我一想到安徽全省两千多万百姓正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这个督粮道就整宵整宵的睡不着觉啊!” “好个不留败笔与骂名,好个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福昌动容起身,“赵大人真不愧是江宁百姓人皆称颂的豆腐青天啊!” 只这动容仅维持了数秒,因为藩台大人突然想起眼前这位豆腐青天好像一上任就给他这个不相干的藩台送了八千两银票。 问题来了,豆腐青天一年法定俸禄和养廉银加一块都没两千两,他又哪来的八千两银票的? 是之前贪的,还是有人给他的? 和珅? 也不知藩台大人脑子怎么想的,丝毫不往豆腐青天是假豆腐上想,愣是想到豆腐青天后面有人在挺他。 正疑惑着呢,外面来报说是有人要见赵道台。 谁呢? 福昌认识的,是江宁城中一家钱庄的掌柜,姓朱名秉文。 一家钱庄掌柜怎么能认识一省之长呢? 无它,朱掌柜之前是在京师的通州钱庄工作的,而通州钱庄是军机大臣福长安的产业。 别看朱掌柜只是替福中堂打理江宁钱庄生意,但在福昌这个藩台眼里,人朱掌柜就是福中堂的亲信。 给宰相看大门的七品起步,这亲信至少得是四品。 朱掌柜过来是干什么的呢? 过来给待审的赵道台送钱来的。 整整十万两银票。 直接当着藩台大人面放在桌上的。 可能是照顾赵道台心情,也可能是因为福昌在场,朱掌柜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说了句待赵大人无事之后,他再上门拜访。潜台词回头过来给你赵大人办理相关贷款手续。 这明显是个故意行为,故意让主审官福昌看到这一幕,透露的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信号。 赵有禄是福中堂看重的人,你福大人心里最好有数。 根本就是福长安的授意,让福昌保赵有禄的意思。 福昌这个主审官上报赵安没问题,两位军机大臣再做个保,赵安就铁定没事。 然而福昌信号收是收到了,但收到的却是两个信号,多出来的那个信号就是“五福儿”如假包换。 要不然怎么和珅跟福长安这两位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都争着给他送钱呢。 妥了! 一向求稳的福昌准备梭哈,查不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五福儿”必须是被冤枉的。 只是赵安的意思非常确定,就是希望福昌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办理案件,“公正、公开、公平”,而不是以一个朋友的立场试图以不光彩手段帮助另一个朋友翻案。 虽然以朋友立场帮助朋友翻案是好心,但赵安不需要福昌这个好心,因为他要借福昌的手把朱珪彻底拉下马。 也就是说福昌这个异地官不去彻查,他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问题能解决最好,解决不了就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 朱珪一日不滚出安徽,赵安这个安徽官当的就不安心。 想要查清案件真相,必须实地调查,了解第一手信息,有这个想法的不仅是赵安,还有京师来的考察二人组。 采纳赵安建议的福昌动身前往五河的前一日,曹振镛同谟尔赓额就已经启程前往五河。 曹振镛的意思此案牵涉安徽巡抚朱珪,而朱珪是众所周知的清流名臣,因此朱珪不可能诬陷赵有禄,但从这些日子的调查来看,赵有禄显然也是一个深得民心的好官清官。 如此,这件事就透着蹊跷了。 想要搞清孰是孰非,唯有到案发地密访,呆在江宁城中是永远不可能知道事情真相的。 谟尔赓额虽急于回京交差,但在曹振镛的再三劝说下,还是无奈随其同往五河。 毕竟真能查清此案真相,回京之后于二人也是大有好处的。五河位于与凤阳接壤的泗州境内,该地也是这次旱灾的重灾区。 一路过来,曹、谟二人便发现沿途河流大多枯竭,一些河道甚至完全断流,此时已是四月,若老天爷再不下雨,随着天气逐渐变得酷热,灾情将变得更加严重。 要说地方官们在天灾下毫无作为也不属实,只这种涉及大半个省份的旱灾仅靠地方官组织的自救,对于灾情而言无疑杯水车薪。 若灾情继续持续数月,即便朝廷大规模调粮赈灾,因灾而死的百姓人数也将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 乾隆五十年同样是旱灾,这场大旱席卷河南、河北、陕西诸省,导致赤地千里无禾稼,饿殍遍野人相食。 事后地方上报死亡人数是180余万,朝廷认为这个数字不可信,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达到千万。 考虑毕竟乾隆盛世,一次灾情就死上千万人显然是对盛世的极大抹黑,因而朝廷并未彻查死亡人数,关于这场华北大旱的相关奏报也密档封存。 事实上河南不少地区因这场旱灾已经变得极为凋敝,很多村庄变成无人居住的无人区。 安徽现有人口两千多万,八成地方受旱灾影响,如果这次灾情同六年前华北那场大旱一样发展下去,曹振镛估计安徽死亡人数绝对不会低于二百万,甚至还有可能更高。 加之途中听说旱灾去年就已显出迹象,但各级地方官员对此都没有做出有效应对,不禁对朱珪这位清流名臣的治理能力产生些许疑惑。 救灾不如防灾的道理,朱珪岂能不知? 是地方官瞒报,还是地方官报了朱珪这个巡抚却没有重视? 带着疑惑,曹振镛同谟尔赓额继续前往五河,二人渐渐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他们从江宁往北走时,路上到处都是结伴出来逃荒的灾民,但越往灾区走,出来逃荒的灾民反而少了。 很快,二人就从一借宿的老乡口中知道了原因。 皆是那被安徽巡抚朱珪摘参的督粮道赵有禄之功!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m.7d0770.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