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晶体管

作品:《四合院:开局被敲闷棍!爆捶众禽

    "都系啲富商,有做珠宝嘅,有做纺织嘅,仲有几个做进出口贸易。


    "呢班人最近发咗财,但系好怕俾人绑票。"


    姜楠点点头,这个年代的香港治安确实不太好,绑票案时有发生。


    "我可以安排几个人过去面试。"


    "好,我安排佢哋明日下午嚟你嘅训练基地睇睇。"


    挂断电话,姜楠走下楼来到训练场。


    "阿强,选几个最优秀的学员,明天有面试。"


    阿强立刻点头:"老板,我推荐阿勇、阿华、阿明呢三个。"


    第二天下午,三辆豪华轿车停在训练基地门口。


    姜楠站在接待室门口,看着走进来的几个人。


    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胖子,穿着定制西装,手戴劳力士,走路时肚子微微颤动。


    身后跟着一个三十出头的精瘦男子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姜老板?"胖子主动伸手,"我系陈富贵,做珠宝生意嘅。"


    "陈先生。"姜楠和他握手,感受到对方手掌的紧张。


    精瘦男子也走上前:"我系李明辉,纺织厂老板。"


    中年妇女则说道:"我系王太,我老公做进出口贸易。"


    姜楠请他们坐下,倒了茶。


    "听雷洛讲,你哋呢度嘅保镖训练得好专业?"陈富贵端起茶杯,手指有些颤抖,"我最近收到几封恐吓信,有啲担心。"


    "可以先看看我们的学员表现。"姜楠起身,"各位请跟我来。"


    一行人来到训练场,正好赶上学员们在做格斗训练。


    阿勇正和另一个学员对练,动作干净利落,每一拳每一脚都带着力量。


    对手被他连续三招压制,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好!"陈富贵拍手叫好,脸上的担忧瞬间被兴奋替代,"呢个后生仔唔错。"


    王太小声问道:"佢哋平时都系咁练嘅?"


    "每日八小时训练,无论刮风下雨。"阿强走过来介绍,"阿勇,二十二岁,练过洪拳,格斗能力最强。"


    接下来是射击训练环节。


    阿华举起手枪,连续十发子弹,八发命中靶心。


    最后两发稍微偏离,但依然在九环以上。


    王太眼睛一亮:"准确率好高。"


    李明辉凑近看靶纸:"呢个距离有几远?"


    "五十米。"阿强回答,"阿华,退伍军人,射击和驾驶技术都一流。"


    最后是应急反应测试。


    阿明需要在模拟的绑架场景中保护雇主脱险。


    只见他冷静分析形势,先是佯装投降,然后趁绑匪放松警惕时突然出手,三秒内就制服了两个绑匪。


    "专业!"李明辉连连点头,"比我之前请过嘅保镖强太多。佢哋个个都系大只佬,但系遇到事就慌咗。"


    陈富贵也频频点头:"我之前嗰个保镖,食得多过做得多,成日瞓觉。"


    姜楠带他们回到接待室。


    "各位觉得如何?"


    陈富贵第一个开口:"我要阿勇,一个月一千五港币,可以吗?"


    "没问题。"姜楠点头。


    李明辉也说:"我要阿华,价钱一样。不过我想问,佢哋会唔会同我一齐食饭?"


    "当然,保镖需要贴身保护。"


    王太想了想:"我要阿明,不过我老公要求保镖要跟佢去新加坡,会唔会有问题?"


    "不会,我们的保镖可以跨地区工作。护照签证我们会协助处理。"


    三个客户都很满意,当场就签了合同。陈富贵甚至多付了一个月定金。


    等他们离开后,姜楠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三个保镖每月收费四千五百港币,扣除工资和成本,纯利润超过三千。


    "老板,听讲雷洛嗰边仲有好多朋友想要保镖。"阿强走过来汇报。


    "慢慢来,质量比数量重要。"


    "口碑传开了,客户自然会来。"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随着口碑传播,会有更多客户找上门。


    晚上回到家,娄晓娥正在客厅里看报纸,茶几上摆着她亲手做的点心。


    "今天怎么样?"她放下报纸问道,眼中带着期待。


    "很顺利,第一批保镖都找到工作了。"姜楠在沙发上坐下,拿起一块点心,"看来这个行业前景不错。"


    娄晓娥走过来坐在他身边:"那太好了,我们的事业越来越顺利了。"


    姜楠搂着她的肩膀,闻着她发间淡淡的香味,心里却在想着其他事情。


    保镖公司虽然赚钱,但真正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这个混乱的香港,没有足够的实力,再赚钱的生意也保不住。


    "对了,娄叔叔今天去哪里了?"


    "和几个商界朋友喝茶,说是谈什么投资项目。"娄晓娥靠在他肩膀上,"他最近精神很好,说是找到了人生新目标。"


    第二天上午,姜楠来到塑胶花厂办公室。


    刘光福正在整理文件,看到他进来立刻站起身:"楠哥,昨晚有个德国商人打电话来,说要订购二十万朵塑胶花。"


    "二十万?"姜楠眉头一挑,"什么时候要货?"


    "三个月内,价格比市价高一成。"


    姜楠正在翻看报纸上的科技新闻,一篇关于日本电子产品出口的报道让他眼前一亮。


    晶体管。


    这个词在1959年的香港还很新鲜,但姜楠太清楚它意味着什么。


    未来十年,晶体管收音机将席卷全球,而香港正好处在这个产业爆发的前夜。


    "光天。"姜楠放下报纸,叫来正在检查设备的刘光天。


    "楠哥,什么事?"


    "帮我找个地方,要够大,交通方便,最好靠近工业区。"姜楠站起身,"我要开新厂。"


    刘光天眼睛一亮:"又开新厂?做什么的?"


    "电子产品。"姜楠没有详细解释,"你先去找场地,三天内给我消息。"


    当天下午,港联玩具厂的生产线又一次满负荷运转。


    几十名工人娴熟地操作着设备,一个个精美的塑胶玩具从流水线上下来。


    质检员仔细检查每个产品,不合格的立刻挑出来。


    "楠哥,今天又接到两个大订单。"刘光福快步走进办公室,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


    "什么货?"


    "美国客户要八万朵塑胶花,德国客户要五万朵。"刘光天兴奋地说,"都是圣诞节前的订单,价格比平时高两成。"


    姜楠计算了一下,这批订单能带来四十多万港币的收入。


    "工人够吗?"


    "可能要再招二十个人。车间主管说现在的人手有点紧张。"


    "马上安排。"姜楠顿了顿,"还有,给现有工人涨工资,每人每月多五十港币。"


    刘光福愣了一下:"楠哥,真的要涨?"


    "留住好工人比招新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