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曲工对此早有准备!

作品:《胡说!资本家大小姐怎么不能科研强国

    虽然高昂着头颅表现自己的骄傲和蔑视,但是安德烈还是在这大冬天的晚上被扫地出门了。


    安德烈心里反复地安慰着自己。


    这只是暂时的,只是暂时的!


    苏大勇他们就是在虚张声势,那个什么“东方红”,一听就是个吹牛的名字。


    华国人能搞出什么好东西?笑话!


    谢尔盖先生已经跟他说过了!


    他们要按捺住,等这些华国人来求他。


    他现在住到张力家里,就是一种策略。


    他要留在这里,他要亲眼看着一拖厂的笑话!


    等到他们搞不下去,灰头土脸的时候,他再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出现。


    对,就是这样。


    安德烈这么想着,心里总算是舒坦了一点。


    可是,当他真正走进张力家的时候,那点刚刚建立起来的心理防线,瞬间就崩塌了。


    没有了员工宿舍,张力乡下的家小的可怜。


    一进门就是一张床,旁边挤着一张小桌子,墙角堆满了杂物,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屋里光线昏暗,几个脑袋从床上的被子里探出来,用一种好奇又畏惧的眼神打量着他这个高大的外国人。


    那是张力的几个孩子。


    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女人,正坐在床边抹眼泪,看到他们进来,只是抬起红肿的眼睛看了一眼,又继续低头哭了起来。


    “别哭了!专家来了,像什么样子!还不快去弄点吃的来!”


    张力冲着他媳妇吼了一句,然后又换上一副谄媚的笑容,对安德烈说道:


    “专家,您别介意,之前都住宿舍,老家就我父母住,乱了点。”


    安德烈皱着眉头,强忍着掉头就走的冲动。


    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张力的媳妇被吼了一句,哭声小了点,但还是抽抽搭搭的。


    “你被开除了,家里只有那么点存粮,又多了一张嘴吃饭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你个懒婆娘,要你多嘴!”张力气急败坏,抬手就给了他老婆一记耳光,“有安德烈专家在这里,咱们之后什么好日子都能过得上!”


    女人捂着脸进了厨房,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张力被开除了,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垮了,以后日子怎么过啊!


    她连想都不敢想。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盘子出来,盘子里是几个杂粮馒头,还有一小碟咸菜。


    安德烈看着桌上的东西,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这就是他们的晚饭?


    这种东西,是喂猪的吗?


    可是,他现在没地方去,只能屈辱地待在这里。


    他拿起一个杂粮馒头,硬着头皮咬了一口,差点被噎得翻白眼。


    该死的。


    之前在一拖厂的食堂里面,他们苏国专家不说吃香喝辣,但也是顿顿有油星……


    安德烈咬牙切齿。


    他发誓,他一定要等到看笑话的那一天!


    他要让苏大勇,让叶文刚,让所有嘲笑他的人都知道,他们到底犯了多大的错误!


    ……


    与此同时,一拖厂的车间里,灯火通明。


    叶文刚和方岩两个人,正带着一群技术骨干,围着那条从苏国引进的生产线,眉头紧锁。


    “叶工,这不行啊。”一个老师傅指着机器,满脸愁容,“这个夹具是按照苏国拖拉机的底盘尺寸做的,咱们的‘东方红’底盘比它宽,也更厚实,根本卡不进去。”


    “还有这边,”另一个技术员指着传送带,“咱们的履带也加宽了,原来的传送轨道也窄了,得重新调整。”


    “零件的焊接点也不一样,这全都要改啊!”


    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原本因为赶走安德烈而高涨的热情,此刻被现实的困难浇了一盆冷水。


    这条生产线,是他们花了大力气才建起来的,现在要全盘改造,这工程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最关键的是,怎么改?


    改成什么样才最合适?


    这要是改不好,生产出来的拖拉机精度出了问题,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方岩的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一开始也觉得,有了完整的图纸,生产应该不成问题。


    可他忘了,他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从零开始,而是要改造一条已经成型的,为另一款产品量身定做的生产线。


    这比从零开始,还要麻烦。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叶文刚却显得很镇定。


    他从自己随身带着的那个洗得发白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笔记本,从里面抽出了几张已经有些卷边的草稿纸。


    “都别急,别慌。”


    “曲工早就嘱咐过我啦!”


    叶文刚把那几张草稿纸在工作台上一一铺开,对着灯光,仔细地看了起来。


    周围的人都好奇地凑了过来。


    只见那几张草稿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草图和标注。


    “你们看这里。”


    叶文刚指着其中一张图纸上的一角。


    “关于生产线不适配的问题,曲工早就想到了。”


    他指着上面画的一个结构图,解释道:“你看,她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可调节的夹具,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装几个滑轨和定位销,就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底盘了。根本不用把整个夹具都换掉!”


    “还有这里,”他又指向另一张纸,“传送轨道的宽度问题,她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她说,只需要在轨道两侧加焊一定厚度的钢板,就能解决问题,成本最低,也最快。”


    “至于焊接点,她把每一个新的焊接位置,和需要调整的焊接参数,都清清楚楚地标注出来了……”


    “咱们生产线的数据,都在我的脑子里!我跟曲工一说,我们两个一合计,就把方案搞出来了!”


    叶文刚一边说,一边对照着图纸,把一个个问题全都指了出来。


    工人们越听,眼睛就越亮,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惊喜和敬佩。


    我的天!


    他们在这里愁了半天,觉得是天大的难题。


    结果,人家曲工早就把所有问题都预料到了,而且连解决方案都替他们想好了!


    这……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啊!


    他们要是不能干出点样子来,怎么对得起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