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第二毛纺厂

作品:《重回1982:我在长白山靠驯鹰狩猎发家

    问价的大姐顺着文东拿起来的鲜鱼看了一眼,又有些不放心的自己亲手拿了另一条掰开鱼鳃看。


    鱼是昨天刚逮到的,鱼鳃鲜红,非常新鲜,一点异味变质的迹象都没有,更难得的是,鱼身上非常干净,完全是干冻的状态,不像市场里好多奸商摊位,会加水冻冰增加分量。


    “还行,鱼挺新鲜,也干净!三毛钱一斤?给我称称这两条!”


    大姐选了两条斤八重的大鲫鱼让文东给称重。


    “好嘞!两条二斤二两,六毛六,您给六毛吧!”文东主动抹了零头。


    “你这小伙子,倒是挺实在!第一回来卖鱼啊?”买鱼大姐占了便宜心情颇为舒畅,顺便跟文东搭起话来。


    “啊!来得少!这死冷寒天的,逮鱼费劲,也不是想啥时候有就能啥时候有!现在这个季节买回去能存得住呢,您如果家里爱吃鱼,其实可以稍微囤点!市场里的鱼,至少要贵两毛钱一斤呢还得要票!”文东很和气的回答道。


    “你这么说也对!这大鲤鱼也是三毛钱一斤?”大姐一听,目光落在了旁边的大鲤鱼上。


    “五斤以下的鲤鱼三毛一斤,五斤以上的,就是四毛钱了!”


    “给我算三毛一斤,我要两条咋样?我家老公公过几天要过生日了,席面上得用得上这大鲤鱼!”


    文东一听,张嘴就是要两条,很痛快就点了点头。


    “行,三毛就三毛!您刚才称了鱼,也算回头客了,这便宜,纯粹看咱俩投缘!谢谢您捧场,也提前给老爷子祝个寿!”


    “我要这条,还有这条!瞧这大红尾巴,真喜庆啊!”大姐被文东三两句就哄高兴了,立马挑选了两条中意的大鱼。


    这两条大鱼,一条六斤半,一条五斤六两,合起来一称,总共十二斤一两。


    “十二斤一两,给您算十二斤,三块六!”文东再次报价。


    “好!”


    很快,几条鱼装好了,买鱼的大姐拎着鱼获转身离去。


    “买鱼嘞,卖鲜鱼嘞!鲫鱼鲤鱼草鱼黑鱼都有便宜嘞……”文东目送对方离去,然后又扯着嗓子吆喝起来。


    大姐走出没三十米远呢,遇到了两个熟人朋友,站在路边小声说了几句什么,很快那两个五十来岁的大婶儿,也挎着菜篮子走了过来。


    “听小琴说你这的鱼新鲜还便宜,怎么卖啊?”年长的那个大婶儿问道。


    “大婶子您好,咱这的鱼,小鲫鱼两毛五,大鲫鱼鲤鱼草鱼三毛,过五斤的大鱼正常是四毛,您是那个大姐朋友,也按照三毛算!”


    “给我称一条草鱼!”


    “我要一条大鲤子!”


    “好嘞!”


    ……


    文东很快又忙活起来。


    连续开张卖出几份鲜鱼之后,摊位稍微冷清了一会儿,很快又有人过来了,再卖几条,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断断续续一直有成交。


    眼看临近十点了,摊位也闲了几分钟了,文东扫了一眼小推车上没卖完的鱼,果断起身推车去跟大春儿汇合。


    今天成交的鱼获数量,比上次来的时候要少一些。大概少卖了十几条鱼的样子。


    等文东推着小推车来到胡同里跟大春儿汇合了,大春儿立马从马车上取下从家里带的暖壶来,给文东倒了一罐头瓶的热乎水。


    这也是哥俩进城卖鱼的经验,风太利,在路口人就被冻透了,带个暖壶进城,还能喝口热水。


    “哥,冻坏了吧?喝点水热乎热乎!”


    “嗯呢,你这边没啥情况吧?”文东接过罐头瓶水杯,然后隔着手套捧在掌心,很快冻僵的指尖慢慢感受到了温度。


    “有哥老头儿过来瞅了一眼,问我在这干嘛,我说等人,然后他就走了!今天路口那边销量有点差啊,不如上回卖的多!”大春儿据实说道。


    文东点点头:“上回赶上周末,可能有学生或者休班的人在家,来买菜的人多!今天差点事儿,少卖了十来条鱼!”


    “接下来咱去哪?林业局小区?还是别的哪?你不是说今天咱不去煤矿宿舍那边了!”大春儿挠头问道。


    文东吹着杯口抿了一小口热水,然后说道:“煤矿宿舍不去了,咱去第二毛纺厂那边!毛纺厂那边也是三班倒,这个点儿正好有晚班的工人下班回家呢!”


    “行,那就去毛纺厂!你知道地方吗?”


    “知道,不远,你赶车跟着我就行,小推车就不抬上去了!”


    “奥,行!”


    ……


    短暂交流过后,哥俩一个推着小推车,一个赶着马车在后面跟着,穿过两条马路,来到了春城第二毛纺厂侧门外的马路对面儿。


    “就在这卖!再搬两袋子鱼下来,你把马车赶到前面那个巷子里去!”文东说道。


    “咱不去马路对面儿?挨着门口近些,人肯定也多啊!”大春儿有些不解的问道。


    “不去!第二毛纺厂这边,可不是煤矿,咱没熟人呢!万一看门的门卫,或者厂里的守卫过来找咱的事儿,咱不好处理!”文东非常清醒的说道。


    “额,行吧!要不然,你赶着马车去歇会儿,我来?”大春儿提议道。


    “这地儿有风险,还是我来吧!二毛这边我听人说地界不太平,咱小心点!”


    第二毛纺厂,简称二毛,在当时这个节骨眼上,社会风评确实差点儿。


    主要是这边男工人跟女工人的比例有点突出,好看的女娃不少,所以社会层面上总有混子啥的喜欢来这边嘚瑟,以此为根源契机,打架,闹事儿,堵门啥的,在二毛这边很常见,久而久之,把守卫跟门卫的脾气也养起来了,不好摆弄。


    “那你小心点啊?我就在巷子口那边,有啥事儿你喊一声我就能听到!”大春儿听到大哥的话之后也不再坚持,有点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


    “嗯呢,我有数!”文东应了一声,哥俩合力将一袋子鲜鱼从马车上抬下来。


    弄好了卖的鲜鱼,大春儿赶着马车先去藏了起来,随后文东扯着嗓子继续叫卖。


    “卖鲜鱼嘞!三毛钱一斤的鲜鱼,鲫鱼鲤鱼草鱼胖头黑鱼都有,买到就是赚到嘞!”


    大声叫卖,对文东来说,早已经没了任何心理负担,这边摊位一摆开,叫卖声一喊,很快就有刚下班往住处走的纺织厂工人被吸引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