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事发

作品:《重回1982:我在长白山靠驯鹰狩猎发家

    这个年代,还没有充电打氧机啥的,鱼的鲜活确实是个问题。


    不过这点阻碍,对文东来说,是个小问题,很好解决。


    放鹰钓鱼不分家,上辈子文东人到中年之后也喜欢钓鱼,是个地道的钓鱼佬,不管是实战经验,还是网上学来的技术,会的招儿可不少。


    就比如保证鱼鲜活的绝招,弓鱼术,只要操作过关,两天时间,鱼离开水都能保证鲜活。


    文东提议道:“这个我有招儿,你逮鱼用的啥?咱趁着天不黑,去泡子转一圈!”


    “逮鱼用的就是普通的地钩而已!不过泡子里鱼确实不少,我都看到翻水花了!有这么长!”


    大春伸开手臂比划了一下子,随后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线卷。


    线卷也是轮胎线,最底下拴了两个用缝衣针烧红弯成的鱼钩,看起来相当简陋。


    文东心底忍不住感叹,就用这玩意儿都能钓到鱼,那泡子里的鱼确实挺厚的。


    哥俩一前一后出了村,直奔村头外的水泡子。


    在东北这边,地下水源极为丰富,说的夸张点,有些水脉充足的地方,随便一个牛蹄印儿都能反上水来。


    水脉足,山泉子就多,水流交汇流出地表,遇到合适的地形,就能蓄水变成水泡子。


    部分水泡子丰水期还会跟河道贯通,留存下不少的鱼来。


    好多水泡子打文东记事儿起,就没干过,里面都有鱼。


    书上写东北这边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不是吹牛逼,而是这个年代,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真实写照。


    大春带着文东,很快来到了自己之前钓鱼的水泡子。


    “就这边!我用蚯蚓当鱼饵挂的钩儿钓上来的!”大春说道。


    文东点点头,仔细观察着这个水泡子的情况。


    钓鱼跟打猎,好多道理其实是相通着的,比如要想收获好,都要选择场子。


    类比到钓鱼上去,要选择合适的钓位地形。


    大春儿选择的这个钓位,其实挺一般,靠近西北角的普通位置,也就占个挨着生产路略微近一点。


    所谓长钓腰,方钓角。


    这种地形狭长的泡子,想要收获好,再往前走些,在水泡子中腰附近的位置更好钓。


    “你之前在这里钓到过其他鱼吗?”文东随口问道。


    大春回答道:“今年来过几回,春天挂蚯蚓容易钓到鲫瓜子,再就是下地钩,能钓到鲶鱼!”


    文东点点头正准备说话。


    就在这时候,突然对岸靠近草边的位置,唰的一下一尾鱼从水底跳了出来翻起巨大的水花。


    文东眼睛尖,一眼就看到了鲜红色的尾巴。


    翻水的这是一条大鲤子!


    “快看!那条鱼至少五六斤!”


    文东点点头,心中对这个泡子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


    “咱们先回去吧,我整点苞米粒回头来打点窝子,到时候咱们一起来钓鱼!”


    大春有点没耍够,语气缺缺的说:“这就走了啊,我还寻思趁着天黑前,咱们抠几条蚯蚓,钓一会儿耍耍呢!”


    “改天来,这里面有红毛大鲤子,回头我带你来整!缝衣针做的鱼钩,钓大鱼不合用,就算钓上了,鱼挣扎也很容易就拉直了!你听我的肯定错不了!”


    “那行吧!你准备好了,钓鱼可得记得喊着我!我也想跟着你一起挣钱呢!”


    “不光钓鱼喊着你,明天一早四点半来我家集合,带你上草甸子放鹰逮鹌鹑去!”


    “行!”


    ……


    少年时候的伙伴感情格外珍贵,文东知道大春儿家里条件差,但是对自己的感情确实足够真挚的。


    所以,带着他一起挣钱没啥心理负担。


    哥俩从村外泡子回村,天色就慢慢黑了下来,文东跟大春约好了集合时间,在村头分开,各回各家。


    等文东回到家里,锅里用鲶鱼加上大酱炖着茄子,还没进屋呢,就闻到了浓郁的香味。


    只不过,家里的气氛有点小凝重。


    “妈!小娜回学校了?”文东没话找话道。


    “嗯呢,给她带了蒸的花卷跟荤油咸菜!不到五点走的!小东你过来,我跟你爸问你个事儿!”


    “奥,啥事儿?”文东乖乖的进了东屋。


    “谁让你跟你姐,去找刘大咕咚闹的!


    现在把人得罪狠了,明年开春种地,到时候刘大咕咚肯定给咱家穿小鞋!”


    张桂兰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心,但是却没有多少埋怨儿子自作主张的意思。


    文东见反正父亲进城住院治腿的事情已经生米成了熟饭了,也不怕爸妈打骂,索性不再瞒着,直接摊牌。


    “咱们文家虽然在村里没啥族亲,但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他刘大咕咚区区一个三队队长而已,还能逼死咱们?


    现在咱们找到了挣钱的门路,他敢拿那点权利穿小鞋,那咱就给它掉链子!


    大不了去村部再闹一场就是了!


    他刘国庆就是欺负我爸跟您不愿意生事儿,咱们越是这样,反而越受欺负!


    今天进村回来的时候,爸妈你们没觉得,村里的乡亲们,跟咱家打招呼都比以前热情不少么?


    妥协得不到尊重,面对不公,就得跟他干才行!


    我跟我姐这么一闹,我杨大爷在街上答应我们了去核查我爸腿伤的事情,过几天村代表会议上就会提出这个问题讨论!


    给我爸治腿的钱,村部肯定出!


    再说了,我从外面听到个小道消息,说不定,明年开春,就分地了!


    到时候他刘国庆跟咱们一样,大家都是普通村民,咋也不用怵他!”


    “你说什么?明年开春分地?你听谁说的?”


    一直冷着脸没说话的文建设,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激动起来。


    文东随口胡诌道:“在镇政府伙房上班的那个大师傅跟我说的,他说人家外面好多地方,早已经分完了,咱们这明年大概率也要分!


    到时候包产到户,地分给每个村民,大家交了公粮,剩下的粮食就都是自己的!”


    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要远远超过其他事物。


    有了地,就有了生存的空间。


    以前都是集体劳作,挣工分大家根本没有多少积极性。


    但如果地成了自己的,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从物质收益上,都要比现在强的多。


    毫不客气的说,那些老农民如果有了自己的地,能把地伺候出花来。


    文建设听完儿子的话有点小激动:“如果真能分地就好了!”


    文东继续说道:“不光分地,还要分队产呢!村集体的牛马骡子,到时候都要分给村民,还有拖拉机!


    想要,就得多攒些钱,到时候不管是抓阄还是杠价,都得手里有钱才行!


    咱们只是豁着得罪刘大咕咚而已,咱们硬气,他反而不敢轻易招惹咱们。


    村部报销的药费钱,可是真金白银!哪头轻哪头重?爸妈,您们说呢?”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