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简直邪修
作品:《大力老太穿书种田后平等创死全家》 老百姓怕官门,一大半的原因都来源于王家这种有点文化的地方豪强。
毕竟没文化的,顶多打你一顿。
有文化的,可是你要告你一状的。
“来者何人?”
付青凤知道与这些小鬼没什么纠缠的,一路走进官门,能用银子就用银子,只要让她尽快见到正主,事情才能尽快解决。
而付青凤出手的几两银子,在这些小鬼面前是钱,在她眼里连零花都算不上。
叮:系统提示,附属系统兑换了一沓上等宣纸,兑换金额,一千两银子,主系统是否同意。
同意。
一千两瞬间到账。
花十两,进账千两。
对此,连系统都忍不住吐槽付青凤,宿主,你绝对是种田界的邪修,邪修!
人好人家的种田文女主,都是稳扎稳打,一锄头一口粮,你倒好,在吸血附属系统,和中间商赚差价,还有黑中介这条路上,居然让你找到了如此赛道!
逢年过节,不还得给李小婉送个挂历对联,以示嘉奖啊!
“大胆付氏,见本官为何不跪?”
思量间,付青凤已经走进了县衙大堂,这里已经不能明着使银子了,但让付青凤跪,她又有点不太愿意。
她一直不愿意跟官门打交道,不是害怕,而是这个时代,见官都是必跪的,这不是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一种自然礼法。
付青凤还没膨胀到,觉的可以对抗整个世界的礼法。
不过她还是挣扎了一下,道:“民妇手里有一份重要证据,还请大人先行过目,大人看过之后自会明白。”
说着,她就将当初宁白给的信封拿了出来,毕竟是放在空间的,信封纸张保存的十分干净完整。
而古代的纸是很贵的,能拿出这样的牛皮纸,足可见里面东西的份量。
堂上的县太爷,微微一愣。
却听一旁传来冷笑:“荒谬,你这刁妇,才刚进来,又不知是状告你什么?你拿证据?驴唇不对马嘴,你可知你在做什么?这县衙大堂可不是你发疯的地方。”
那人,一身灰布衣袍,一身的派头,竟是王家的秀才郎,名唤王志。
在十里八村也是名人,却不是好名声,专门的刁滑害人之流。
仗着会写状纸,与官门勾结,不知害了多少人命。
付青凤对此人没好脸色,反唇相讥道:“究竟是我糊涂了,还是秀才郎糊涂了,这县衙的规矩,我还以为你都知道呢,原来你不知道啊。”
证据,只是托词,权利,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
信封已经被送到县太爷跟前了。
县太爷自然好奇,这区区民妇能有什么证据,难道是银票?若是银票,他自然会看看数额,在决定要怎么做。
若是数额足以打动县太爷,那偏袒一些也不是不行,若是不能打动县太爷,他照单全收,案子照破就是了。
县太爷满心满眼,都是银票。
心情正愉悦着,就见从信封里抽出了一张洁白的宣纸,非官府用不得的极品宣纸。
在看上面的内容,县太爷更是倒抽一口凉气。
上面没有写多余的字,只有两方朱砂官印,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州府大人的印信,而排在下面的,则是州府大人的私印……
且不说,这官印,旁人不可能知晓,只有上下级流通的时候,偶尔能见到,还不得轻易外传。
那私印,知道的人可就更少了。
而能拿到这两方印信,便足可说明,这付氏背后有人,且来头很大的人,而做官的,嗅觉这方面还是有的。
现在县太爷已经管不了是真是假了,这玩意就跟见鬼似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所以他思量片刻后,立刻道:“付娘子这证据,果然是十分关键啊,而这证据的关键还是……太过关键,容本官细细查看,至于别的,先休堂吧。”
付青凤挑眉,果然是听君一席,胜听一席话啊。
也不怪,付青凤知道,这印信的作用已经起到了,而这印信应该也是宁白专门给她量身打造的杀鸡刀。
毕竟宁白背后的势力可能都是京城,贸然说出京城的关系,如眼前这县太爷,只会觉的你有毛病。
不把人乱棍打一顿才好,而这印象……难道是他顶头上司的?
付青凤猜的七七八八,作势正要下跪,却被县太爷拦住,“不必多礼了,此案十分复杂,还需多番查验,若有结果,本官派人前去通知付娘子就是了,退堂。”
“等一下。”
全扬最懵逼的大概就要数那王家的秀才郎了,什么情况,我来状告,县太爷看了不知什么证据就要退堂?
“大人,这付氏心狠手辣,打杀我王家子弟不算,关键,学生怀疑她贩私盐,她卖卤肉,但是账面却无购买官盐的记录,那么只有一个结论,就是,付氏勾结私盐贩子,购买私盐,甚至贩卖私盐,学生甚至怀疑,卤肉生意都只是他们的幌子……”
一番义正言辞的控诉说完。
不光县太爷瞪眼了。
付青凤都忍不住瞪眼,兄台好口才啊,关键……真没冤了她!
同时付青凤也瞬间茅塞顿开,因为严格来说,她的确买了私盐,只是这私盐贩子不是贩子,是系统罢了。
而系统里的盐,走的是现代价格,非常低廉且健康。
但是古代的盐,又贵又粗……等一下,她还卖什么卤肉啊,不然卖盐算了,不行,卖私盐是犯法的。
“咳咳,王秀才,你莫要胡言了,你也说都是怀疑,且证据不足,但付娘子的证据却很足,你若在继续说,休怪本官治你个诬告。”
县太爷幽幽一语的警告,这王秀才与他也算打过几次交道,素来做事都是有眼力劲的,怎么今日没了?
这事明显不能继续查了,还逼逼。
“可是……”
王秀才还想说什么,就触及到了县太爷警告的目光,你若继续作死,本官可不管你了。
王秀才这才犹如醍醐灌顶,没错,他做事素来有眼力劲,不然也不会这么点破功名,还能在公堂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