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柱国绝唱,谥号文正

作品:《人在殷商当史官,诸圣直呼内行

    丫丫的声音极具感染力,每每说话之时程诩脸上总能洋溢起一丝会心的笑容。


    他靠近混沌青莲,抬手轻抚那朵尚带着晶莹露珠、花苞之间紫气沆瀣的混沌青莲,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丫丫,它们什么时候才能绽放?”


    话语间,程诩凑近嗅了嗅,阵阵清香扑鼻,就连其破碎的元神都有加速愈合的迹象。


    它并非寻常意义上的并蒂,而是从主花茎末端分出十二株花朵。


    眼前的这一株混沌紫莲花高六尺,花瓣呈现淡紫色,晶莹透亮,每一片肉犹如紫玉般,其上流淌着蒙蒙紫雾。


    丫丫单指轻点,十二朵混沌青莲轻轻摇晃,池中顿时流光溢彩,喷薄无尽生命气息。


    那些浓郁的生命气息将程诩和人皇幡包围,滋养其神和人皇幡内的万千元神。


    “也快啦,应该再有三五十年便可全部绽放。”


    三五十年么?


    程诩看向殷商方向,如今的殷商百废待兴。


    帝辛因为充当人道意志的载体,而今已经垂垂老矣,他...真不想等那么久啊。


    丫丫此刻却注意到了那颗定海神珠。


    “咦?一件混沌至宝,怎么残破成这样了?”


    她接过定海神珠,指尖光晕流淌,那颗定海神珠只是蓝光弥漫,重重大道法则汇聚而来。


    顷刻之间,原本残损的至宝在此时复原。


    程诩的眼珠子都差点掉地上。


    见过开挂的,没见过这么开挂的?


    那可是混沌珠啊,她就这么,水灵灵的复原了?


    看着混沌珠内流淌的鸿蒙之力,他心跳如鼓。


    见程诩如此,丫丫眼中顿时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


    一件混沌至宝而已啊。


    主人,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默然转过身,身形隐入混沌青莲池中。


    “好像,又不一样......”


    【一不一样,又区别么?】


    闻言,丫丫沉默许久。


    澄澈的眸子看向混沌之中,那双眼眸好似透过万古,看到了几个纪元之前,那道屹立于鸿蒙绝巅的伟岸身影。


    背靠众生,独面黑暗。


    又好似看见了那跪伏在地,不计后果也要让天道主宰流下一滴血的倔强青年。


    同样的庇佑苍生,同样的独面强敌。


    “没有吧。”


    【我们都在迷蒙中存活太久,等待了太久,而今我已力尽,往后的路,该你陪他走下去的。】


    “小元,你这么说我会难过。”


    【哈哈,谁又能护着谁一生呢?】


    【他,不是也没护着我们一生吗?】


    【安啦。】


    ......


    朝歌城内。


    踩着脚下废墟,帝辛望着人丁凋零的街头,又看向了破损的城墙,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天边。


    “走吧,陪朕去城头看看。”


    “遵命,陛下。”


    一唇红齿白的少年搀扶着帝辛,一步一步走向城头。


    明明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可城墙之上的硝烟仍未散尽。


    城外依旧能看到不少尸骸的存在。


    神血渗入大地,将不少地方都化作禁区。


    大地的生机已经在慢慢复苏了。


    百姓也渐渐从伤痛中走出,开始重建家园。


    死掉的人已经故去,活着的人仍需前行。


    微风拂过,帝辛拢了拢身上的大氅。


    他的身子骨越来越弱了。


    体内虽有人皇之力流淌,可他明白。


    自己坚持不了太久。


    他的本源近乎枯竭,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好在那些孩子们都还在,殷商也算后继有人。


    看着那一队队出城的轻骑奔向各地。


    他们乃是程诩雪藏的那一批年轻俊杰,是人道意志复苏后第一批诞生的人杰,拥抱大气运降生,是殷商、乃至人族未来的希望。


    在大战之后,得老丞相商容和亚相比干教导半载。


    今领皇命,出朝歌,安定四方。


    坐骑之上年轻的身影带着朝气蓬勃。


    他又回想起了那人进宫那日。


    那意气风发的面容。


    挥斥方遒的身影。


    朕的大史官,朕的元帅,朕的开平王啊......


    朕的有生之年,还能再见你一面吗?


    这时,有一须发灰白的身影急匆匆走来。


    “陛下......”


    “是皇叔啊?”帝辛缓缓回头看去。


    恍惚间,他看到比干眸中满是热泪。


    “发生了何事?”


    “老丞相年迈体衰,又劳心费神多年,百病缠身,于今日辰时三刻薨逝!”


    (先秦时期,‘薨’专指诸侯之死,如《左传》记载“鲁文公薨”,唐代《新唐书.百官志》明确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去世称‘薨’。总结:薨多用于诸侯、高官、皇室近支去世。)


    比干话落的一瞬间,帝辛身形一晃,险些栽倒。


    帝辛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再听见商容老丞相的消息时,就是他去世的噩耗。


    陪同的诸位大臣也是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生怕触怒了陛下。


    帝辛此刻踉跄回身,目光落在相府。


    只见昔日热闹的丞相府如今早已高挂白幡,哀乐奏响。


    “快,快扶朕去!”


    帝辛紧紧攥着拳头,满是皱纹的手背青筋暴起。


    看到商容灵柩的那一刻。


    帝辛苍老的眸中顿时落下两滴浑浊的眼泪。


    老丞相为成汤大业操劳近七十春秋,立下不世之功,而今天下初定,即将迎来属于人族的盛世。


    可他却倒在了盛世降临前夕......


    就在帝辛无比悲伤之时,商容之女商青君披麻戴孝,手托卷轴走来。


    “启禀陛下,此乃家父遗奏,今于灵堂之上,呈献陛下。”


    帝辛颤抖着接过商青君手中的遗奏,屏退众臣后失声痛哭。


    随着遗奏的缓缓展开,老丞相的字迹显露其上。


    ——臣幸而生商,得受皇恩,先皇留之重托,臣何敢负之。念臣衰病日甚,若风前烛、雨里灯,旦夕难保,若不及早上奏,一时灯灭,死为负国之臣,逢历代先帝于地下,何以相见乎?


    老臣年迈,衰体难持,唯望临终之言可令君有所启,死亦无憾。


    老臣冒犯天颜,谏言六项,请吾皇批阅:


    经此一战,成汤大业如获新生,然战火之后,百废待兴,臣容六谏,重振殷商。


    一、启用开平王所留人杰,落于民间,安民心不乱;


    二、开仓赈灾,救济殷商万民;


    三、犒赏百官众将,稳朝纲,定四海诸侯;


    四、纳忠士,重才求贤,补文武空缺;


    五、广开言路,使朝歌无闭塞之弊;


    六、二位皇子薨逝,太子之位空缺,陛下白发人送黑发人固然悲伤,但老臣仍望陛下早日走出伤痛,尽早培养储君,以安定天下人心。


    陛下,臣已力尽,无力再为成汤社稷出谋划策,望诸君勿忘先贤壮举,砥砺前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竹简合拢的那一刻。


    帝辛好似看到了老丞相拖着病体,伏案疾书的身影。


    他的丞相,为殷商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帝辛握紧竹简,轻声说道:“传朕旨意,以帝王之礼厚葬相父于皇陵,追封定国公,谥号...文正!”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