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火种

作品:《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1989年二月份,原哲升从厂里退休了。


    王洛宾正式就任新一任总会计师。


    任命宣布的前一天,原总来找王洛宾。


    “小王啊。”


    “原总。”王洛宾很吃惊,他急忙从椅子上站起来,看向原总。


    “你现在忙吗?”


    王洛宾不知道原总要干什么,问道:“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办吗?”


    “你要是不忙的话陪我走走,明天我就要退休了。”原总笑笑说道。


    王洛宾心中更困惑了,他连忙点头说:“不忙不忙。”


    王洛宾跟在原总的身后走出了办公室,两人走到了正门楼的外面。


    原总站在正门楼前,抬头向上仰望。


    “哎呀,你看看,这正门楼修的多气派。当年咱厂的开工典礼就是在正门楼前举行的。光是中央领导人就来了十几位,那可真是全国瞩目啊。可惜我没赶上。”


    原总说完就自顾自地笑了笑。


    王洛宾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本来就是一个几乎不社交的人,闲聊这种事情他并不擅长。原总突然说起这番话让他有些一头雾水。


    王洛宾沉默着。


    王洛宾没说话原总也并不在意,他继续往厂后面走去。


    王洛宾继续跟在原总的身后。


    原总走走停停,时而看看这里,时而看看那里。然后,他在一处车间停下了脚步。


    他看向王洛宾,抬手指了指那个车间说道:“这个车间原来的时候是直热式电子管的装配车间,他们当年可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咱厂出口的第一批电子管就是他们车间的。后来每年出口的产品中他们车间都占大头。那时候国家缺外汇啊,想跟外国买点东西,人家不认你的人民币。他们厂的产品那些年可是给国家换回了不少的外汇。”


    王洛宾点点头。


    说完原总又继续往前走。


    两人又停在了一处仓库前。


    “这个仓库原来是木工车间。”


    “木工车间?”王洛宾很吃惊。


    “对,你没想到吧,咱厂一个做电子工业的居然还有木工车间。那时候也是没办法啊。国家缺钢铁,有些基础工具根本就不可能用钢铁材料给你做。没钢铁怎么办呢?用木制的代替不就好了嘛。他们那时候不光用木头做出了不少工具,厂里的很多桌椅板凳、床板柜子什么的,都是他们用木头做的。现在办公室有不少桌子凳子都还是他们那时候打的。”


    王洛宾想起了自己屋子里的桌子。


    两人继续往前走,越往里,路上的杂草就越发的茂密。


    原总在另一处车间前停了下来,这处车间已经听不到一丝的动静,因为它已经被废弃了。


    茂密的杂草将它团团围住。通过车间门口往里看,车间的水泥地面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开裂,很多杂草在裂口缝隙中肆意地生长。


    “唉。”原总长叹一声。


    “这个车间你还有印象吗?”


    王洛宾回忆地想了想:“我记得……好像是叫收讯放大管车间。”


    “对。”


    “我印象中……好像我进厂以后没多久他们就被划拨出去了。”


    “是啊。他们曾经是这个厂最重要的车间。不仅仅是厂里,更加是国家的功臣。那时候国家要发展大功率的广播电台设备,就是他们连同厂里其他单位共同攻克的技术难题。后来收讯放大管成为了咱厂最强力的产品之一。曾经全国一半以上的收讯放大管都是我们供应的。最高的时候,全厂三分之一的利润是他们车间创造的。”


    王洛宾点点头。


    “可惜啊,后来他们的产品被淘汰,厂里只好砍掉了他们的生产线。他们转头去生产其他的东西,可还是没有办法止住亏损。想想他们也没办法,全靠生产那些替代的产品能有多少利润呢?最后厂里没办法,只好把他们划拨给了下面的二分厂。”


    说完,原总又是叹息一声,言辞间充满了惋惜。


    原总带着王洛宾又陆续去了其他几个车间,借助原总的讲述,王洛宾得以对这个功勋厂的辉煌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各个车间转了一圈之后,原总最后带着王洛宾来到了厂档案馆。


    档案馆的费馆长听到原总来了,亲自过去迎接。


    “原总啊,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啊。”


    “小费啊,咱厂当年的那块先进集体的牌匾,能不能让我看看?”


    “您想看那块匾?”


    “是啊,明天我就退休了,走之前我想再看一眼。”


    费馆长一愣:“哦!明白明白!没问题,我马上安排!”


    费馆长一路小跑回到了自己二楼的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串钥匙,然后又一路小跑回到了一楼。


    “原总,您这边请。”


    原总和王洛宾跟着费馆长来到一间储藏室。


    费馆长用钥匙打开了门。


    “原总,您请。”


    “好好。”


    原总带着王洛宾走进了储藏室,费馆长从外面轻轻地把门关上了,站在储藏室外等候。


    穿过储藏室的一排排货架,“先进集体”的红色牌匾被摆放在储藏室的正中间。


    “这块匾就是当年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给我们的。”


    王洛宾看着那块匾,心中想象着774厂当年的辉煌。


    原总抚摸着那块匾,神色越发地难过起来,他看向王洛宾。


    “一个国家的富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工业水平,不管是重工业也好,还是电子工业、轻工业也罢。只有自己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我们才能不依靠国外,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不受欺负。国家对此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建国初就开始有规划地大力建设工业企业。也正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电子管厂的辉煌。但是正如工业支撑着这个国家一样,工业本身也需要支撑。你知道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吗?”


    王洛宾摇摇头。


    “是人。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


    王洛宾似乎有些明白了原总让他“陪着走走”的用意了。


    “只有年轻人愿意投身工业建设,这个国家的工业才能不断发展,国家才能富强起来。你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你时对你的叮嘱吗?”


    王洛宾点点头:“原总跟我说,要成为专家,以实业报国。”


    “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年轻人愿意投身国家实业建设,这个国家才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你虽然是财务出身,但是我很清楚,你小子心里有‘想法’。”


    王洛宾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不用觉得被我看穿了就不好意思。有想法是好事,年轻人就得有想法才对。国家现在正在经历变革,而且是一场大变革。风起浪涌之际,正是英雄辈出之时。这个时候,是不应该甘做看客的。我们虽然是账房先生,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不能搞实业。等以后有了机会,你一定要抓住,以实业报效国家。”


    王洛宾点点头:“嗯,我记住了。”


    “嗯,好了,我们回去吧。”


    第二天,原总从厂里正式退休了。而对于王洛宾的任命也在当天进行了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