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从天而降的机会

作品:《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自从上次错失北华的彩电项目之后,生存的威胁一直像一把利剑一样悬挂在电子管厂的头顶,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柄利剑就会落下。张克祥的心中十分焦虑。


    从各处联系来的临时产品只能勉强维持厂里的运转。


    半导体生产设备的研发也时断时续,一时难以投产产生效益。


    电子管厂一直在想各种办法进入彩电工业,以解决自身目前的困境。


    但是因为部属企业的关系,电子管厂再想争取到北华市的彩电项目已经非常困难。


    仅靠从其他厂联系来的各种边际产品不可能让电子管厂摆脱困境。


    张克祥很清楚,必须想办法拿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项目,才能彻底扭转电子管厂目前的困境。


    1984年的时候,他们终于又等到了一个机会。


    彩电工业严重依赖国外的情况让国家不得不重视起来。


    1984年,电子工业部决定大力推行彩电国产化,让国内的彩电工业逐步摆脱对国外的依赖。


    而这次并不是通过直接引进生产线的方式,而是与国外企业合资,在国内再上四个彩色显像管项目。


    彩色显像管本质是一种电子射线管,是彩电最核心的零部件。如果掌握了这个东西的制造技术,那么我国的彩电工业将不用在看人脸色。


    相比于直接搬回生产线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合资,我们得以引进对方的部分技术。


    而国外企业通过合资建厂的方式,也获得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但其实合资建厂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双赢局面。当实力不对等时,双方的合作就必须建立在一方的妥协上。


    中国企业想要由此就轻而易举地获得对方的技术,并不现实。


    事实证明,打铁还是要自身硬才行。


    电工部对于此次合资项目的落地非常谨慎。


    一方面是防止引进彩电生产线时各地一拥而上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个项目能交到妥善的企业手里。


    电子工业部决定采取招标的方式来确定资格,全国所有的电子工业企业都可以参与此次招标,最终中标的企业将获得与国外企业谈判合作的机会。


    消息对外发布之前,张克祥就从部里提前知晓了这件事情。


    那天,张克祥正在办公室研究半导体生产设备的开发问题,桌子上的电话突然就响了。


    张克祥接起了电话。


    “喂,张克祥吗?”


    张克祥一下子就听出了对方的声音,他有些吃惊,赶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王部长?!哎哎哎,是我,王部长,我是张克祥。”


    “有个事我跟你说下。”


    “有什么指示,您让他们发个函过来就行,还麻烦您亲自打电话过来。”张克祥笑着说道。


    “这个事情先不能公开,我得亲自跟你说。”


    “哦哦,有什么指示您说,我们一定服从。”


    “就是之前不是全国各地都在争先恐后落地彩电生产线嘛,结果引进了一百多条生产线,一点技术也没带回来,关键技术还得依赖别人。”


    “是是。”张克祥附和地听着。


    “部里现在打算加快彩电国产化的速度,我们不能老依靠国外的。所以部里准备在国内再上四个彩色显像管项目。”


    一听到部里又要上新项目,张克祥很激动。


    他赶忙说道:“部长,您放心,我们一定……”


    “你先等会。”王部长打断了他。


    “这四个项目不能直接引进生产线,而是要和对方合资共同办厂。”


    “与国外企业合资?”


    “对,国外企业想要跟我们合资在中国建厂,就必须转让一些技术给我们才行,不能再像引进生产线那样了。当然,那些能够与国内企业合资的外商也有好处,他们可以获得中国市场的全面准入资格。”


    张克祥想了想说道:“部里的意思是……拿市场换技术?”


    “对,就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这四个项目的参与资格并不是之前那样各个单位报上来由部里审批,而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


    “招投标……那就是说由各个单位相互竞争,谁有能力谁就拿到项目?”


    “不错。这次跟外商合资目的就是拿到他们的技术,我们这边合资的单位肯定要尽可能选择技术实力强的。当然,技术实力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但会是很关键的评价标准。虽然这次招标会面向全国所有的厂家,但真正有实力的其实无非就是你们几个。其他几家我都通知过了。项目只有四个,你们也早点做准备吧。”


    “好的好的,感谢部长。”


    王部长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沉默了两秒。


    “我知道你们难,但是国家现在更难,好多事情国家现在也是没有办法,你们别有怨气。”


    张克祥也沉默了一下,回答道:“部长,我明白,为党和人民效力,我张克祥没有怨言。”


    “嗯,部里过几天就会向国际上的企业发送参标意向书,国内的通知很快也会出来,尽快准备吧。”


    “好的,我明白。”


    王部长挂断了电话。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克祥十分地兴奋。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他对于电子管厂的未来发愁的时候,突然就从天而降一个机会。


    而且,这个项目是部里主导,属于国家级别的项目,跟之前落在北华市的彩电组装生产线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张克祥仿佛已经看到了774厂翻身的机会。


    如果拿到了与外商合资的彩色显像管项目,那就相当于拿到了进入彩电行业的门票,774厂目前的困境就可以彻底摆脱。


    张克祥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张卫东。


    “太好了!”张卫东十分兴奋地说道:“咱厂原来就给黑白电视做过电子管,这次肯定能有我们啊。”


    “还不能大意。”张克祥谨慎地说道:“这次招标是全国范围内的,又是国家主推的项目,各地厂家肯定都想要。”


    “嗯……”张卫东也谨慎起来:“那我们赶紧准备,先研究一下谁去带头竞标。”


    两人不敢耽搁,他们知道其他的单位现在恐怕也在行动了。


    张克祥马上组织厂领导开会研究。


    其他厂领导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兴奋,彩色显像管是彩电的关键部分,能掌握这个东西的技术就掌握了彩电行业。国家突然决定上马四个彩色显像管项目,对于电子管厂来说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样。


    电子管厂对于好不容易才出现的机会丝毫不敢大意。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最终决定,由张克祥亲自带队参与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