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调养中

作品:《六零:烧信后,我靠孩子嫁入高门

    李雅琴唇角一勾。


    她先是认同地点了点头。


    目光中流露出对孙若昭专业判断的赞许。


    这才顺势开口,将话题引向自己更深层的需求。


    “孙大夫,您看我这情况,还有孩子们尚小。“


    ”这调理身体,是否有什么比单纯用药更稳妥的路子?”


    李雅琴柔声问道,带着一丝期待。


    “我总觉得,这药补虽快,但若能结合日常饮食起居。“


    ”从根本上调养,或许更为妥当长久?”


    “尤其是孩子们,脏腑娇嫩,用药一事。“


    ”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


    ”不知孙大夫在小儿‘治未病’这方面,可有心得?”


    她这番话,语调轻缓,却字字清晰。


    既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两个孩子那深入骨髓的极度重视。


    也极为隐晦地传递了自己对于中医调理的深层期望。


    那便是不仅要精细入微,要绝对安全可靠。


    更要能体贴入微地兼顾到“人”本身最微妙的情志与感受。


    孙若昭一直凝神细听。


    李雅琴的每一个问题都恰到好处。


    既表现了对孩子和自身的关切。


    又隐隐透露出对中医调理的深刻理解。


    远非寻常后宅妇人可比。


    此刻,她那双沉静的眼眸中,不由自主地透出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之色。


    这位李同志,不仅容貌绝顶,见识亦是不凡。


    “李同志说得十分在理。”


    她温声回应,语气中带着专业人士的肯定。


    “中医治病,向来最讲究‘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对于产妇,和婴幼儿这样特殊的群体。“


    ”妥善的调养往往远胜于亡羊补牢式的治疗。”


    此言一出,正中李雅琴下怀。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用药更需慎之又慎,如履薄冰。”


    “相比之下,食疗温和滋养。“


    ”再辅以小儿推拿等外治之法,反倒是更为安全有效的上佳选择。”


    听完孙若昭这番话,李雅琴终于无声地笑了。


    那笑意如同春水初生,在她精致的眉眼间悄然荡漾。


    这孙若昭,果然上道。


    “至于李同志的调理,”


    孙若昭的目光转向李雅琴,带着一丝专业的审视。


    “疏肝理气,健脾养血确实是当下的关键所在。”


    “除了对症的药膳精心调配之外。“


    ”不知李同志平日可有偏爱何种香气?“


    ”依我看,如宁神助眠的香薰,若能选李同志喜爱的味道,效果更佳。”


    “此外,舒筋活络的药浴。“


    ”若李同志身体状况允许,也是极好的辅助手段。”


    “再配合适当的静养,和一些李同志感兴趣的舒缓身心的活动。“


    ”如看看闲书,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辅助作用。”


    她微微顿了顿。


    目光看似不经意地,轻轻掠过李雅琴面前那盏精致的茶盏。


    忆起方才入口那股清冽甘醇之感,以及饮下后周身隐隐的舒泰。


    这才开口道。


    “说起来,李同志这待客的茶水,便极不寻常。”


    她的声音依旧温和,但眸光中却带着一丝探究与了然。


    “此茶闻之清香扑鼻,幽兰一般,却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活力。”


    “品之清而不淡,润而不燥,回味悠长。“


    ”饮下之后,顿觉口舌自然生津,我方才眉宇间的些许倦意。“


    ”似乎都因此消散了些许,胸臆之间也觉得舒畅不少。”


    “依若昭浅见,此等佳茗,若是能长期适量饮用。“


    ”对于调理肝气,舒缓心神,亦是大有裨益的。”


    她这话,说得何其巧妙。


    分明是在暗指自己,已经清晰察觉到了这茶水之中蕴含的。


    那股带来细微却真实好处的神秘力量,甚至点出了自己身体的即时反应。


    却又滴水不漏,丝毫不明说那丹药之事。


    只将一切巧妙地,归功于茶叶本身的绝佳品质与调养功效。


    好一个玲珑剔透,心思细腻敏锐的女子!


    这回,李雅琴是发自内心地笑了。


    是那种带着全然欣赏与满意的,真心实意的笑。


    她要的,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一个既有足以安身立命的真才实学傍身。


    又懂得审时度势,知晓进退,明了分寸。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


    她能敏锐地感受到自己“金手指”所悄然释放出的那一点微弱善意。


    并且能够心领神会,默契配合。


    “孙大夫果然高明。”


    李雅琴的语气,不自觉地便亲近了不少,带着一丝引为知己的熟稔。


    “实不相瞒。”


    她微微倾身,压低了些声音,显得更为恳切。


    “我正想寻一位医术可靠,信得过。“


    ”又能常来家中,为我和两个孩子们悉心调理身体的大夫。”


    “不知孙大夫往后可方便常来府中,为我与孩子们费心?”


    孙若昭闻言,心中微震。


    那双始终沉静如。古井的眼眸中。


    清晰地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喜色与动容。


    这喜色,不仅因为赵家的权势与机遇。


    更因为眼前这位李同志,超乎寻常的聪慧与对医理的尊重。


    她迅速以极好的自制力,在瞬间克制住了外露的情绪。


    只将那份激动压在心底。


    她微微颔首,姿态优雅,语气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恭谨。


    “承蒙李同志错爱与信任。”


    “若昭自当尽心尽力,不敢懈怠。”


    她心中明白如镜。


    这赵家主动向她伸出的橄榄枝,其背后蕴藏的分量,绝非寻常可比。


    她孙若昭在这城中虽也有些微薄的名气。


    但若能成为权势赫赫的赵家的专属医官。


    无论对她精进医术的实践。


    还是对她个人声望的提升。


    都将是难以估量,梦寐以求的巨大裨益。


    更何况。


    眼前这位年轻美貌的李同志,看着不过双十年华。


    初为人母,本以为会是娇气依赖之人。


    未曾想,从她对前两位大夫的从容应对。


    到对自己提出的关于食补,小儿“治未病”的精准问题。


    再到那杯与众不同的香茗。


    处处都显示出其言谈举止间颇有见地。


    心思细腻通透,绝非那种一味依赖药物。


    对自身和孩子状况都懵懂无知的寻常深宅妇人。


    能得遇这般既有决断力,又能真正理解医理的“病人”。


    而非仅仅是“主家”。


    想来日后的医患沟通,定会顺畅许多。


    甚至能从李同志的独特见解中,激发出更多医术上的灵感与突破。


    李雅琴满意地点了点头,眉眼舒展。


    心中一块悬着的石头,终于稳稳落了地。


    这个人选,基本上就这么定了。


    她又状似不经意地,仿佛闲聊家常一般,语声轻柔地开口。


    “对了,孙大夫,我平日里也爱翻看些杂书。“


    ”偶见一些古籍中记载的珍稀药材,如那紫芝。“


    ”千年何首乌之类,说得神乎其神。“


    ”却不知其真实药性与炮制之法究竟如何?”


    “还有些安神宁志,固本培元的奇特方子。“


    ”有的用药看似简单,有的却又繁复得很。“


    ”也不知现今是否还有传承?”


    李雅琴语气随意,目光却紧锁孙若昭,留心她每一丝神情变化。


    孙若昭果然博闻强识,对这些问题都一一耐心细致地解答。


    不仅说明药性,产地,连炮制关键与历代医书记载都信手拈来。


    见解独到深刻,显然是浸淫此道多年。


    李雅琴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暗喜。


    这位孙大夫的学识,比她预想的还要扎实。


    日后自己空间中,那些丹药若要稀释使用。


    或需某些药材辅助打掩护。


    便可借她的手光明正大地开出来,再也不必束手束脚。


    李雅琴面上不动声色,暗暗将这些宝贵的知识一一记下。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将来或许都能在关键时刻。


    派上意想不到的大用场。


    有了这位孙大夫做明面上的掩护。


    她以后从空间里取出些“特殊”的药材。


    或者改良某些现有的方子,也就更加名正言顺,不虞引人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