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这是,脱粒不清?

作品:《四合院:这一世,我不再是傻柱!

    轧钢厂的大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何雨柱骑着他那辆二八大杠,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一路风驰电掣地冲了进来。


    车子刚停稳,一道熟悉的身影就迎了上来。


    “柱子哥,你可算来了!”


    王秘书脸上带着几分急切,又夹杂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何雨柱把车梯子一踹,稳稳当当停好车。


    “王秘书,嘛事儿啊这么火急火燎的?”


    “好事,天大的好事!”


    王秘书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过来说道。


    “你设计的那个割麦机,技术科那边已经给你造出来了!”


    何雨柱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真的假的?这么快?”


    他心里有点小小的惊讶,这帮技术员的执行力可以啊,这才几天功夫,就把图纸变成了现实。


    “那可不!”


    王秘书挺了挺胸膛,与有荣焉。


    “杨厂长、李副厂长还有技术科的严科长,现在都在库房那边等着呢,就等你过去看成品了。”


    “走走走,那还等什么!”


    何雨柱也来了兴致,推着王秘书的后背就往库房的方向走。


    还没走进库房,一股浓郁的机油混合着崭新油漆的味道就扑面而来。


    库房宽敞的空地上,一个庞然大物静静地矗立着。


    它通体被刷上了鲜艳的红色油漆,在昏暗的库房灯光下,泛着一层油亮的光泽。


    复杂的机械结构裸露在外,各种齿轮、链条和传送带交错纵横,充满了工业时代的力量感。


    杨厂长、李副厂长和严科长正围着这台机器,小声地讨论着什么。


    看到何雨柱和王秘书进来,几人立刻停止了交谈。


    “小何同志来了!”


    最先开口的是技术科的严科长,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何雨柱面前,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


    “柱子,我老严干了半辈子技术,就没服过谁,今天我服你了!”


    他指着那台崭新的割麦机,眼神里全是赞叹。


    “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这种精巧的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


    何雨柱被他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嘿嘿一笑。


    “严科长您过奖了,我也就是瞎琢磨。”


    杨厂长也走了过来,他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脸上是满意的笑容。


    “小何同志,谦虚是好事,但功劳就是功劳。”


    “这台割麦机,对我们轧钢厂,乃至对整个国家的农业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严科长在一旁补充道。


    “厂长,我们已经按照图纸,对机器进行了初步的空转测试。”


    “各个部件的联动非常顺畅,理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何雨柱听完,绕着割麦机走了一圈,时不时伸手摸摸冰凉的金属外壳,又蹲下身子看了看底盘的结构。


    他站起身,看向几位领导。


    “厂长,严科长,理论归理论,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


    “光在这空转没用,得下地真刀真枪地干一场才知道效果。”


    李副厂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小何同志说的有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他看向何雨柱。


    “你有什么好建议?”


    何雨柱早就想好了。


    “我听说咱们厂的邹同志,在郊区搞了个大棚种植基地,专门用来培育良种。”


    “他那儿有半亩试验田的小麦,前两天刚成熟,正好可以拿来给咱们的宝贝疙瘩开开刃。”


    李副厂长眼睛一亮。


    “这个主意好!”


    他立刻对身旁的王秘书吩咐道。


    “小王,你马上去安排,联系车辆,再通知邹同志那边做好准备。”


    “另外,让技术科的小伙子们也都跟上,带好工具,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是!”


    王秘书领命,转身小跑着去打电话了。


    十分钟后,一切准备就绪。


    一辆解放大卡车拉着崭新的割麦机,后面跟着几辆吉普车,浩浩荡荡地朝着郊区的大棚基地驶去。


    金色的阳光洒在麦田上,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麦香。


    邹同志早已等候在田边,看到厂长和副厂长都亲自来了,受宠若惊。


    技术科的工人们七手八脚地将割麦机从卡车上卸下来,推到了麦田的起始位置。


    何雨柱亲自跳上了驾驶座。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柴油发动机的轻微震动,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随着李副厂长一声令下。


    “开始!”


    何雨柱猛地一推操纵杆。


    “嗡——”


    割麦机的发动机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巨大的滚筒式切割器开始飞速旋转。


    机器缓缓向前推进,所过之处,一排排金黄的小麦应声而倒,被整齐地卷入机器腹中。


    切割、脱粒、分离、收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流畅得不可思议。


    机器后方的出草口,不断吐出被打碎的麦秸。


    而另一侧的储粮仓里,金灿灿的麦粒正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涌入。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呆了。


    这哪里是割麦子,这简直就是秋风扫落叶。


    不过短短几分钟,半亩地的麦子就被收割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地整齐的麦茬。


    李副厂长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快步走到储粮仓旁,伸手抓起一把麦粒。


    颗粒饱满,色泽金黄,里面几乎看不到任何杂质。


    “好!太好了!”


    他忍不住大声喝彩,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杨厂长和严科长也围了过来,脸上同样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技术科的年轻工人们更是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然而,在一片欢腾之中,何雨柱却皱起了眉头。


    他从出草口抓起一把刚刚排出的麦秸,放在手心里仔细地揉搓着。


    几颗饱满的麦粒从碎秸秆中掉了出来。


    虽然数量不多,但确实存在。


    这意味着,在脱粒环节,机器的效率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有一小部分麦粒被当做废料一起排了出去。


    这在普通人看来或许不算什么,但在追求极致的何雨柱眼里,这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瑕疵。


    他拿着那把麦秸,找到了同样在检查机器的严科长。


    “严科长,您看。”


    他把手心里的麦粒展示给对方看。


    严科长的笑容僵了一下,他接过麦秸,也发现了问题。


    “这是……脱粒不清?”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不应该啊,所有的参数都是按照图纸来的。”


    何雨柱指了指机器内部一个负责脱粒的滚筒。


    “问题应该出在这里,滚筒和筛网之间的间隙可能太大了。”


    “导致一些比较小的麦穗在没有被完全打碎的情况下,就直接漏了过去。”


    一位名叫晏工的年轻技术员闻言,立刻拿着工具钻进了机器。


    “我看看,我来调整一下间隙!”


    几分钟后,晏工满头大汗地钻了出来。


    “好了,何师傅,我把间隙调小了零点五毫米。”


    何雨柱点了点头。


    “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