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太不会办事了!

作品:《四合院:这一世,我不再是傻柱!

    刘成的行动力很强,他媳妇也是个热心肠。


    没过两天,消息就传了回来。


    壹大妈听了刘成媳妇的建议,思来想去,觉得这是个办法。


    她托人打听,最后从远房亲戚那儿领养了一个男孩。


    孩子九岁了,叫易星,看着挺机灵的。


    壹大妈领养这事,没和易中海商量。


    还在劳改的易中海也不知道有什么惊喜在等着他。


    壹大妈领养孩子的事,不到一天整个大院都知道了。


    聋老太太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眯着眼晒着冬日里难得的暖阳。


    壹大妈领着新来的男孩易星从她面前走过。


    “老太太,晒太阳呢。”


    壹大妈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讨好。


    聋老太太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从鼻子里轻轻“嗯”了一声。


    那声音拖得长长的,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冷淡。


    等到壹大妈领着孩子走远了,老太太才缓缓睁开眼。


    浑浊的目光投向那一大一小的背影,嘴角撇了撇。


    她心里明镜似的,这事儿八成又是何雨柱那小子在后头捣鼓的。


    可一想到之前自己差点栽了跟头。


    老太太心里那点想管闲事儿的火苗,就立马被浇灭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她重新闭上眼,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了一句,谁也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另一头,贾家。


    屋里头的空气跟外头的北风一样,又冷又硬。


    贾张氏盘腿坐在炕上,一张老脸拉得老长。


    “这个老虔婆!真是没安好心!”


    “自己男人还在里头受苦呢,她倒好,领个野孩子回来享福!”


    她一边骂,一边拿眼睛剜着儿媳妇秦淮茹。


    秦淮茹正低着头缝补衣服,听到婆婆的咒骂。


    她的担忧不比贾张氏少。


    以前易中海在的时候,三天两头就接济他们家。


    不是白面就是棒子面,日子虽然紧巴,但总还能过下去。


    现在易中海进去了,全家就指望着壹大妈念着旧情,能偶尔帮衬一把。


    可如今,壹大妈领养了个孩子,那就是有了自己的指望。


    以后那点钱,那点粮,还不得全花在这叫易星的小子身上。


    哪里还有他们贾家的份儿。


    “妈,您小点声。”


    秦淮茹低声劝了一句。


    “小声?我凭什么小声!”


    贾张氏的嗓门反而更大了。


    “我告诉你秦淮茹,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贾张氏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闪过一丝恶毒的光。


    她凑到秦淮茹耳边,压低了声音。


    “你说……我要是拿块糖,把那小崽子给哄到没人的地方……”


    秦淮茹心里猛地一惊,手里的针直接扎进了指头,一滴血珠冒了出来。


    她猛地抬头看着婆婆,眼神里全是惊恐。


    “妈!您疯了!这可是犯法的事!”


    “让人知道了,您也得跟东旭一样进去!”


    贾张氏被儿媳妇这么一吼,也瞬间清醒过来。


    她缩了缩脖子,刚刚那股子狠劲儿一下子就泄了。


    是啊,她就是个窝里横的,真让她干点什么出格的事,她可没那个胆子。


    “我……我不就是说说嘛!”


    她嘴硬地嘟囔着,底气却明显不足了。


    秦淮茹看着婆婆这副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


    把渗血的手指放进嘴里吮了吮,满嘴都是苦涩的味道。


    这日子,可怎么熬啊。


    与贾家的愁云惨淡不同,大院里的贰大爷刘海中,对这事儿倒是举双手赞成。


    他现在在院里说话的分量,可比以前重多了。


    壹大妈领养孩子,还特地去街道办备了案,当时就是刘海中陪着去的,帮着说了不少好话。


    这会儿,他正背着手在院里溜达,逢人就说。


    “壹大妈这事儿啊,办得对!”


    “我跟街道王主任也是这么说的,人老了,身边就得有个端茶倒水的。”


    “这是响应国家号召,解决养老问题嘛!”


    他挺着肚子,官腔打得十足,好像这事儿是他一手促成的大功劳。


    不过,他心里也有点小疙瘩。


    壹大妈把孩子领回来,按理说怎么也得摆一桌,请院里几个有头有脸的吃顿饭,热闹热闹。


    可壹大妈压根就没这个动静。


    这让总想找机会摆谱的刘海中,心里多少有点不得劲。


    请我吃顿饭能花几个钱?


    太不会办事了。


    不管院里的人心思各异,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


    进了腊月,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洒扫庭院,置办年货。


    孩子们穿着新衣裳在胡同里追逐打闹,空气中都飘着一股子喜庆的味道。


    腊月二十四,扫房日。


    北京城被一场大雪覆盖,银装素裹。


    火车站里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旅客提着大包小包,脸上都带着归家的期盼。


    蔡全无蹬着他的三轮车,早早地就等在了出站口。


    他穿着厚厚的棉袄,脸上冻得通红,时不时地搓着手,哈出一团白气。


    汽笛长鸣,一列从保定开来的火车缓缓进站。


    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了那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身影。


    是他的哥哥,何大清。


    何大清还是老样子,一身半旧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只是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些。


    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女人。


    那女人约莫四十出头的年纪,穿着一件花棉袄,眼里满是精明与算计。


    这应该就是那个白寡妇了。


    蔡全无心里想着,连忙迎了上去。


    “哥!”


    何大清看见蔡全无,脸上并没有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


    他把手里的一个网兜塞给蔡全无,眼睛却往他身后扫了一圈。


    “怎么就你一个人来了?”


    “雨柱呢?雨水呢?”


    他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高兴。


    “我这么大老远地回来,那俩小崽子,连面都不露一下?”


    蔡全无接过网兜,沉甸甸的,他憨替侄子侄女解释。


    “哥,你别生气。”


    “雨柱这不是忙嘛。”


    “他现在是轧钢厂食堂的大师傅,管着好几百号人的吃喝拉撒。”


    “年底了,厂里事儿多,实在是抽不开身。”


    蔡全的全无顿了顿,又补充道。


    “而且,他现在不光管着食堂。”


    “厂里头还搞了个什么大棚种植基地,专门种反季节蔬菜,也归他负责呢,忙得脚不沾地。”


    听到这儿,何大清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了一点。


    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他这个当爹的脸上也有光。


    “那雨水呢?她一个学生,总没事儿吧?”


    “雨水啊……”


    蔡全无的脸上露出一抹真挚的笑容。


    “雨水在家里帮忙呢。”


    “她嫂子,就是雨柱媳妇陈雪茹,前阵子刚生了,她得在家帮着照顾孩子。”


    “家里的余嫂子,就是请的保姆,也回老家过年了,家里缺人手。”


    何大清愣住了。


    “什么?雨柱媳妇怀孕了?还生了?”


    他一把抓住蔡全无的胳膊。


    “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蔡全无被他抓得生疼,咧了咧嘴。


    “就……就今年的事儿。”


    “生了,生了一对龙凤胎,长得可俊了。”


    “龙凤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