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太原侯氏

作品:《从抢项王尸体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没有人会想到,这位年仅五十岁的世之名将,大汉柱石,就这样薨了。


    大汉的百姓们闻之,无不为此痛哭流涕,为之默哀。


    甚至有些大汉边境百姓,为了感谢侯武的功绩,进行祭祀。


    在后世,侯武更是被列入武庙。


    ————


    未央宫内。


    原本刘恒看着侯安递交上来的奏章,十分满意,脸上浮出笑容。


    代田法,果然可以提高粮食作物产出,亩产大约可以超过,普通田地一斛以上。


    甚至说,种植技术精通之人能达到两斛。


    作为农耕民族,粮食产量是百姓生存的很重要的一环。


    当然了,最重要的,肯定是要有土地去种。


    要论起爱民,古代帝王中,难有比肩刘恒者,所以当刘恒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表现的十分喜悦。


    可还没等刘恒高兴太久,赵地的消息传了过来。


    侯康跟随使者,来到长安,向刘恒禀告。


    虽然只有七岁,但是侯康却很懂礼节,颇有乃父之风。


    向刘恒恭敬行礼后,侯康眼眶泛红,泪水在其中打转,声音哽咽良久,方才沉重说道。


    “禀陛下,祖父在十三日前,在府中薨逝。”


    刘恒闻言,愣在原地,难以接受这个消息。


    “当初定远侯与朕分别,身体尚且健硕,不过数年未见,怎么就?”


    听见刘恒这么说,侯康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向下流。


    常说隔代亲,尤其是侯安在外地为官,妻子李氏也在侯康两三岁时,就离开了,去寻找侯安。


    反而是侯武,一直看护侯康长大,侯康对于祖父的感情,自然无比深厚。


    即使很伤心,侯康也没有完全失态,嘴中还是说道。


    “还请陛下节哀。”


    “不愧是定远侯之孙,心智不同于常人。”


    刘恒满脸悲痛,可心神算是镇定下来。


    瞧见侯康的反应,还是颇以为奇,难不成侯家的,祖、父、子三代皆是人杰?


    帝王的猜忌心,涌上心头,不过又很快消散,现在不是思虑这个的时候。


    不管怎么说,侯武有大功于大汉社稷,又忠心耿耿。


    侯安亦有治世之才,并无过错。


    至于侯康,也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外有匈奴,内有诸侯王,于情于理,都没有办法玩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


    况且侯家也没有势大到这个地步。


    “定远侯为大汉殚精竭虑,一生之功,虽伊尹、周公在世,亦复何及!”


    “如今薨逝,朕悲痛欲绝,自当给予厚葬。”


    正当刘恒准备继续说下去时,侯康突然开口。


    “回禀陛下,祖父临终曾经叮嘱过我,说有一个请求,还希望陛下可以准允。”


    “说。”


    刘恒眉头轻皱,本以为侯武会提出什么无礼的要求。


    “祖父一生节俭,高帝、康帝与陛下所奖赏的财富,以及食邑所收,大多都给予跟随征战而亡的将士家属。”


    “更何况自古以来,没有人是不会死的,这是自然之理,并不值得太过哀伤。”


    “所以祖父临终的心愿,就是希望陛下可以一切从简,找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埋葬即可。”


    “并不需要太过隆重的葬礼,让天下人为之劳累,这不是祖父所想要看到的。”


    “哎……”


    刘恒不由为之感慨万千,忍不住赞叹道。


    “定远侯的德行,自古以来的臣子,恐怕没有人能比的了啊,值得所有大汉子民敬仰。”


    “既然如此,朕也不好违背定远侯的意愿,就以寻常侯爵的礼仪进行安葬。”


    “武以安邦定国,又忠心耿耿。”


    “当谥曰,忠武侯。”


    “上郡太守侯安为定远侯长子,自然来承袭这个爵位。”


    “只不过定远侯这个名称,是高帝当年为了嘉奖定远侯,救危主于白登,射杀冒顿单于所置。”


    “并不合适你的父亲,定远侯食邑大多在太原,就封你的父亲为太原侯吧。”


    “多谢陛下厚恩。”


    “不必谢朕,定远侯有大功于汉,这都是侯家应得的。”


    “你既然来了长安,就先不要离开了,你的阿母现在就在长安,你们母子也许久未见。”


    “不妨就先在长安休顿下来,好让你们母子团聚,等到你阿父回长安之时,再返回赵地。”


    之后侯康便前往定远侯府,暂且定居下来,在长安见到了,阔别自己已久的母亲。


    母子团聚,自是一番温馨扬景。


    侯康踏入定远侯府,瞧见了在庭院中的母亲,身边有丫鬟正在伺候着。


    李氏怀胎将近七个月,肚子已经很大了。


    侯康快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悲怆喊道。


    “阿母!”


    “康儿,你怎么来长安了?”


    李氏行动不便,让身边丫鬟将侯安连忙扶起,侯康凑近前来,李氏轻轻抚摸着侯康的小脑袋。


    母亲的温暖的手掌,让侯康的泪水,再一次在眼眶中打转。


    “康儿,怎么了?”


    见侯康哭成这个样子,李氏的内心不由一紧。


    在李氏心里,侯康是一个心智很成熟的孩子,哭成这个样子,一定是发生了很大的事情。


    侯康没有急于说出来,因为母亲现在怀有身孕,侯康怕直接说出来,惊吓到母亲,动了胎气。


    先将母亲的情绪,尽可能安抚好,让母亲提前有了心理预期,侯康方才开口。


    “祖父,薨逝了。”


    “啊?”


    即使心里有了预期,李氏大脑依旧一空,脸色瞬间苍白。


    要不是侯康提前安抚了一下,李氏几乎要晕厥过去。


    缓了好久,李氏方才问道。


    “那你阿父知道这个消息吗?”


    “算算路程,阿父此时大概已经知道,此刻应当,正准备赶往长安。”


    “那就好,那就好……”


    听见侯安要来,李氏的心马上安定下来。


    只不过事与愿违。


    侯安恐怕没办法,这么顺利到来。


    ————


    等到侯武下葬之后,侯武的墓,并不豪华,甚至是有点简陋。


    只不过等到后世,侯氏子孙又将其修缮。


    后世子孙中,侯家的一位男子,娶了司马迁的女儿,结为亲族。


    因《史记》在汉代被视为谤书的缘故,无法流传开来。


    于是乎,为了避免史料的丢失,后世子孙将一部分史记所载,记在了汉简之上。


    将其埋葬在家族墓葬当中,流传于后世。


    而太原侯氏,至此而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