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玛达克的绝路01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胤祥:“范世荣是总督,下面的事情没闹出来之前,他是不会知道的。甘廷珍虽说有往上报了这些事,但他与范世荣的品级相差太多。”
“他上报给知府、转到巡抚、再到范世荣,需要时间,或许晚一点,我们便能收到范世荣的折子。”
甘廷珍在发现玛达克时,同时上报给了他的顶头上司知府及胤?。
玛达克在闽州出现几十年,皆没有官员捅出来,甘廷珍的上司不见得会重视他的上报。
胤禟:“范世荣那边先不说,风车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强国,倒没这个胆子敢来殖民我们。应该只是想来赚我们的钱。”
各国大力发展世界贸易,风车国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迅速崛起。
有了钱的风车国大兴造船业,有着当今最好的船,不但造价比其他国家的低一半,实用性还最强,能装的东西要多上近一倍。
凭借着最好的船,风车国快速游转于各个国家。
强大起来的风车国不满足于本国的地盘,渐渐学着其他欧洲国家开始了强占他国成为自己的殖民地之路。
曾经的爪哇,现在的大清尼州、成州就是曾经的风车国殖民地。
但风车国在几十年前就往中国投放玛达克了,由此可见,风车国的行为并非是失去殖民地后的反击。
苏策丽:“不管如何,必须要尽快清除玛达克,否则像曾经的五石散一样到处泛滥,大清的国力将受到大影响。”
胤?狠狠道:“要不是风车国离我们太远,真想灭了它。”
风车国与大清中间相隔了一万六千里,大清最远的边界线离京城也才六千多里路。
胤禟:“灭风车国暂时是不行,在大清禁止玛达克却是能做到的。”
胤?:“玛达克是要禁止,也不能便宜了风车国,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苏策丽:“将闽州的玛达克收集起来,灌进将其送来大清的风车国人之嘴,让他们自产自销。”
“最少要死一半人,余下的一半,让他们送几艘最好的船来买命。”
风车国强大的只有贸易及造船术,实际战力在大清面前不值一提。
风车国在面对大清的打压时,能做的便只有减少与他们的贸易往来。
大清不靠贸易生存,有没有国外的贸易过来都无所谓。
胤?大加赞同:“这个主意好,既能让风车国人长教训,我们的人又能研究下他们的船,变成我们自产的船。”
十州加入大清,海域大增,大清全力发展水师,造船方面也在努力钻研。
到底钻研的时间短,比不上风车国几十年的钻研,大清的船差风车国的船太多了。
苏策丽提醒道:“尼州、成州曾经是风车国的殖民地,他们在那里设了很多工厂,让二哥三哥查查有没有做玛达克的厂。”
“有的话,要一并清除,不能留下来祸害大清子民。”
“另外,商院经常奔赴于各地带着商品的流动,需要问一下他们是否有从闽州、尼州、成州运送玛达克到其他地方。”
胤?:“尼州、成州这边我送信问二哥三哥。九哥了解一下商院这边的事情。”
胤禟:“知道了,我转头让人去问。”
翌日
收到指示的方观景又开始了他的上奏之路。
方观景现在已经成了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官,掌管着部分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在京中时,有上朝资格。
不在京中时,有折子是先上到各自负责人佥都御史这边,之后再是副都御史、都御史。
佥都御史、副都御史及都御史各两名,此六人除了上头有旨意外出巡查外,其余时间皆是留京查看各地御史的监察记录,该上奏的上奏。
方观景:“皇上,臣有事启奏。”
胤?昨天已经跟康熙打过招呼了,今天便是拿到朝堂上过明路。
康熙:“方爱卿有何事要上奏?”
方观景:“皇上,据下面的巡视,闽州地界出现一种叫‘玛达克’的吸食,比五石散效果更强。”
“仅吸食几次便会上瘾,有不少闽州地界的人因此家破人亡。为免复刻曾经五石散的悲剧,臣肯请皇上下旨清除玛达克。”
朝中大臣闻言纷纷交头接耳。
五古散的大名如雷贯耳。
千年过去,怎会出现比五石散效果更强烈的玛达克呢?
康熙沉吟道:“曾经无数名士败于五石散,如此伤天害理之物,万万不可现世。是何人制作出与它有相同效果的玛达克?
方观景:“回皇上,此乃风车国人通过海上贸易送到大清的。”
胤褆眼睛一亮, 上前一步大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区区小国,竟敢祸害我大清子民,皇阿玛,儿臣愿带兵灭掉风车国,为我大清再添一块土地。”
平时没借口打邻国, 他们都要制造借口。
如今有借口了,有何不用之理。
风车国远,怕什么,正好有理由一直打下去。
有了一个开头,朝堂上闹成一团。
“皇上,臣愿带兵前往风车国,请皇上准许。”
“皇上,让臣去,臣必定会拎着风车国首领的头颅回来向皇上报喜。”
康熙扶了扶额头,现在不仅皇子好战,臣子同样好战,他时常因事情太多忙到深夜,有些理解为何蠢儿子喜欢偷懒了。
康熙:“风车国离大清太远,打过去不现实,诸位爱卿还是来说说如何处置玛达克吧。”
张翮鹏:“皇上,玛达克引诱人上瘾,残害人身体、腐蚀神智,祸及家人,致使百姓家破人亡,万万不可留,臣请旨前往闽州毁去所有的玛达克。”
张翮鹏,左都御史,铁面无私,公正严明,康熙曾评价其为‘天下第一等人’。
由他领导的督察院一片清明,贪官污吏皆避着御史走。
当年的江南规礼一事,纵使是上下连通一气的江南贪污也得算着御史的行程做事。
要不是康熙头昏下了批注‘规礼不能管,不应管’,御史行事缩手缩脚,怎会让官员们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