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动手的时机
作品:《觉醒弹幕后,炮灰良娣扶摇直上了》 燕王妃的脸色变了变,她看了一眼戒备森严的万卷堂,便道:“一会儿殿下出来,还请告诉他,我有事找他。”
丢下这话后,燕王妃就带着侍女,心事重重的回了自己的院子。
作为枕边人,燕王妃对南世清是比较了解的,她能猜到几分南世清的想法。
燕王妃很怕南世清真的干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若是车成功了那还好,可若是失败了,不仅她和安儿会难逃一死,就连她的娘家也会受牵连。
而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南世清的胜算并不高。
想到这里,燕王妃的脸上的表情就变来变去,这个人十分的不安和焦躁,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思索片刻后,燕王妃便找来心腹,让去悄悄去打探南世清和邵婕妤、邵家最近的动向。
南世清这边,她不一定能打探出什么来,但她可以从邵婕妤和邵家入手。
他们与南世清都是同一战线的,南世清想做事之前,应该会知会他们的。
等心腹离开后,燕王妃就陷入了沉默中。
她只希望一切都是她想多了,猜错了!
此时,兴宁坊的别院内,南世清在和宋王,还要自己的一众幕僚在商议事情。
他们在为何时动手而争论不休,有人建议除夕宫宴那晚,有人建议元宵那日。
还有人觉得时间太赶了,很多事情都没有计划好,很容易失败,建议再好好计划一下。
毕竟,这是诛九族的事情,他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但南世清想都不想就拒绝了,“本王等不了那么久,父皇的身子越来越差,似乎有提前传位给太子的意图,这件事只能越早越好,拖久了本王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建议再好好计划的幕僚一听这话,顿时沉默了,这的确是一大问题。
要是太和帝真传位了,那南世清是真的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
“本王筹划了几年,很多事情都安排好了,如今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好的动手时机。”
说完,南世清深便看向一旁一言不发的宋王,“宋王,你觉得何时动手最为合适?”
宋王思索了片刻后,道:“蜡祭那日,如今陛下身子不适,亲自主持蜡祭只怕身子扛不住,我估计他会让太子代自己去主持蜡祭,等太子离京之时,便是我们动手的最好的时机。”
蜡祭在本朝是一场报答神灵的年度感恩大典,主要是感谢过去的这一年中,所有对农业收成和有民生福祉有贡献的神灵。
而祭祀的地点,是在京城南郊的圜丘。
作为一年一度的国家大祭,自然是无比隆重。
往年,太和帝作为主祭人时,三公三师、朝中文武百官等都要陪同,而十六卫禁军负责沿途清道、警戒、排列仪仗,护卫整个祭祀队伍的安全。
今年,南世渊代替太和帝去主持这次大祭,规模自然不能超过太和帝主持的时候,除了东宫所有属官一同前去外,太和帝也会安排部分官员一同前往,同时也会派几卫的禁军去保护南世渊的安全和清道、警戒等事。
这样一来,京中的戒备就会减弱,这样大大方便了宋王一行人行动,让他们成功的概率增大。
而派去保护南世渊的禁军中,有宋王的人,到时候他会让南世渊祭祀失败,然后死在祭祀的路上。
如此一来,燕王上位后的名声就能稍微好听一些,即位时也能稍微名正言顺一点儿。
毕竟,逼宫造反得来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难以服众,日后他的皇位也很难坐稳。
能让情况好一点算一点!
听了宋王说的这些后,南世清眼前一亮。
然后,他就赞同的点了点头,“这确实是最好的时机!”
“为以防万一,本王会促成太子去主持祭祀的事情,确保这事不会出任何意外。”
只要太和帝病得够重,即便他再怎么想亲自去,也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切都商量好之后,南世清就联系邵婕妤,让她想办法给太和帝下药,让太和帝的病加重。
……
御花园
前年被晋位,如今已是正一品贤妃的姜氏,正抱着自己的孙女在梅园里赏花。
“茹茹,你想要哪一枝花?祖母给你摘!”
粉雕玉琢的茹茹伸着小胖手,指着前方的地上啊啊的叫着,“珠珠……”
姜贤妃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支亮闪闪的珠钗挂在了前面的树枝上。
姜贤妃有些疑惑,“怎么会有珠钗挂在上面?”
她的宫女猜测道:“兴许是有人来赏花时不小心挂在上面的。”
随后,她就让身边的宫女去拿过来。
没一会儿,宫女就把珠钗拿了过来。
姜贤妃看着那样式,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这珠钗可不是一般的妃嫔能有的,可今日,我也没听说有那个位分高的妃嫔来赏花啊!”
这珠钗的样式很好,上面镶嵌的宝石也很闪,一看就是贡品,这只能是二品及以上的妃嫔能有。
正想着,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
“那珠钗是陛下送我的,意义非凡,一定要给我找到,一会儿我要戴着去给陛下送乌鸡汤。”
是邵婕妤的声音!
“陛下许久不来我宫里了,希望一会儿陛下看到这珠钗后能想起我们之间的情意,记得我的好,然后来看看我……”
听到这里,姜贤妃看着宫女手中的珠钗,恶劣的笑了笑。
原来是邵婕妤的啊!
于是,姜贤妃就示意宫女将珠钗砸在地上。
随后,又低声吩咐道:“把邵婕妤要的乌鸡汤给本宫拿来,本宫也要给陛下送汤。”
邵氏想给陛下送汤,让陛下对她的情意,做梦!
……
下午,紫宸殿内
太和帝看着姜贤妃送来的那碗加了料乌鸡汤,直接被气笑了。
“她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没脑子,这么明显的陷阱她都看不出来,活该被人当抢使!”
太和帝知道姜贤妃没脑子,对她一向不设防。
要不是太和帝一直派人监视邵婕妤,知道邵婕妤的举动,那太和帝现在大概率是中招了。
南世渊劝慰道:“您消消气,贤妃娘娘一向没什么心眼,就是再明显,她也看不出来,这些年几次被坑也不曾涨过记性。”
说着,南世渊将那碗乌鸡汤倒进唾盂里。
太和帝深吸一口气,道:“一个没心眼,一个心眼太多,都不省事,罢了,反正都是要将计就计的,而姜贤妃当背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多这一次也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