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感言 一点碎碎念,可看可不看
作品:《被秀才郎退亲后,我嫁给糙汉捕快》 这书有不少槽点,错别字、逻辑不太严谨,嫁妆聘礼,物价……
嫁妆聘礼物价在第十一章作者有话已经解释过了,就不再唠叨了。
错别字一开始改过一些,只是后面看评论,太影响码字了,没错作者玻璃心破碎了,就少看评论了。
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嗯……这个确实,当经验吧,下本尽量改进吧!
——
有宝子觉得结束太快了,好开心你们喜欢这本书。
但是大纲写完了。
属于阿楹二郎大嫂的故事结束了,接下来该是属于姜豆苗姜重阳姜至他们故事的开始了,涉及到权势富贵,一开始就说好了没有王权富贵。
那就唠一唠姜豆苗姐弟妹。
姜豆苗就像镇上考上985的高材生,结交到了一群高于她这个圈子的人,而她能有这样的机会是源自她十几年刻苦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吧!想进入上层社会学历是一块敲门砖。)
以她为中心,姜重阳结交到了季明,还有三个小玩伴,有利于日后他船运发展(背后有人好办事)或是进漕运,他注定不能科举,所以他会另谋前程,他是一个机灵聪明的人,他外出一年,意识到人脉、权势的重要性。
他对季家了如指掌,他主动送豆苗回季家,进季家就是为了看能不能有机会结交季明。
结果他如愿了。
姜至是一个善恶分明小女孩子,快快乐乐的长大了,有三个手下败将,手里捏着季家三个小霸王的把柄(钻鸡窝,摸到鸡屎了)
季明在江州要丁忧三年,三个小霸王会跟着豆苗身边,所以基本是书院姜家两头跑。
姜至与他们的感情(友情)肯定不一般了。
季明丁忧结束后,要回大理寺了,豆苗要不要嫁季明呢?嫁的。
姜豆苗到了京城后,会接姜至到京城做伴,不接亲妹妹豆芽是因为她嫁人了,不接豆芽的孩子,是因为孩子还小。
等姜豆苗在京城立足后,再做打算吧!
小妹姜至年纪刚好,又到了婚配的年纪。
有宝子觉得阿楹的孩子将来不如大嫂的孩子过的好。
怎么可能?豆苗豆芽从小没爹,从苦日子慢慢过来的。
所以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豆苗会很珍惜,会努力做到最好。
小豆子小豆花出生就吃穿不愁,将来还有豆苗这个大姐的托举。
姜豆苗她姓姜,她是姜家人。
——
谢延这个人有错,但不是个烂人,他知道与温楹退亲是他的错,所以他向温楹道歉。
一开始他以为是温楹跟他退的亲,所以第一次见温楹和二郎在一起,他才会那么生气。
如果说没有谢母这一出,他会娶温楹。
但他没去找温楹问她为什么要退亲,他娘说什么他就信了。
他考上举人这个,当初写大纲的时候,就想要不要让他考上,写考上肯定有人骂,但他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考不上好像……
而且他读书考科举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好有错。
温楹、姜河、柳絮、姜杏儿、黄氏……每个人都能挑出毛病来,并非完美的人。
温楹对于谢延来说就是个娇纵的人吧!两人自小一块长大,什么东西都要让温楹,谢父又经常说谢延,你应该干嘛?你要怎么对温楹。
温楹理所应当接受。
谢延会产生逆反心理,凭什么我什么都要让给她,照顾她?
都是小孩子,有情绪很正常。
而且谢延一直处在谢父高压教育下,背错一个字手心就要被打肿。
可能是经历过高考,所以不忍心写他考不上举人吧!
至于他娶平和县首富的女儿,他大小也算个厅级领导,还挺年轻的,不娶商人的女儿,他会娶同样家里当官的小娘子,士农工商。
——
还有宝子认为温楹被退亲、克亲,她的人生会很难。
不会的。
严格意义上,谢延与温楹不算退亲,就如谢母说的,媒人没上门,又无三书六礼,算不得退亲。
街坊四邻也认同谢母说的,不算退亲。
所以没人议论温楹退亲的事,只说她克亲。
克亲这种事,有人觉得不好,有人觉得此人命贵,一般人受不起。
就如姜姑母说的,命薄的人才怕克,谁愿意说自己是短命鬼?
还有就是温楹出了这样的事,媒婆还不停上门说亲。
明朝以前,寡妇是很受欢迎的,有句古语“宁娶寡妇,不娶生妻。”
寡妇克夫这些,古人根本不在乎。
能影响温楹嫁什么人的是她的背景,她能有多少嫁妆?她无父无母,无兄弟姊妹,无帮衬的人。
在别人眼中她是这样的,赵秀月只是小姨,能怎么帮衬?
现实赵秀月对温楹无条件的好,因为温楹是她阿姐留给她唯一的遗物。
温楹阿娘曾经也对小姨这么好。
——
温楹开面馆,用她的嫁妆,柳絮和黄氏没钱,没办法出资,所以温楹是老板,赚的钱在她手里,她需支付柳絮和黄氏工钱。
一开始柳絮和黄氏不要工钱的,黄氏心想,至少要把温楹开面馆的钱赚回来,再谈给钱的事。
但是温楹坚持,姜河也说了工钱必须给。
还有宝子觉得温楹养一家老小,额……在没开面馆前,家里开甜汤铺子,吃喝还是黄氏出钱买的。
开面馆后,家里米面猪羊肉都是粮铺肉铺一起送来的,温楹给的钱,温楹总不能说这些只能用于铺里生意,大嫂你们是大房自己买,额……
大家大早上起来忙到中午,早上吃碗面,中午忙完再吃碗面,难道收钱?
至于晚食,想吃什么再做,柳絮从来不是分文不花的,一开始饺子里包铜钱,她拿的是她自己的钱,买半扇猪五花做腌肉,因为她想吃,所以她花钱买。
两个女儿的穿衣,一开始她没钱,被她娘拿走了钱,她也没想依靠别人,她想着豆芽穿豆苗去年的衣服,豆苗长身体的做一身就好。
但是温楹看出柳絮的窘迫,所以主动提出一起做衣服。
置办年货,清明节给大郎挂纸,端午重阳柳絮肯定要出钱的。
——
还有豆苗豆芽上学这个事,学费。
柳絮说了她存有五两,让豆苗先去上学,等明年她攒够钱,送豆芽一起去。
温楹说让姜河给钱,他们还没分家,而且温楹心里觉得花这个钱值得,豆苗豆芽值得她花这个钱。
还有温楹给豆苗豆芽买笔墨纸砚,她也愿意对姐妹两个好。
这里柳絮很感激温楹,她心里默默打算着,自己要攒钱,要给两个女儿交束脩买笔墨,后面她也是这样做的,没让温楹姜河再出钱。
温楹对黄氏柳絮母女好,黄氏柳絮她们对温楹也好。
温楹生病有孩子,面馆的生意都是柳絮黄氏在张罗,从未懈怠,没有一句怨言。
黄氏永远是第一个起床,然后是柳絮,温楹最晚起来。
柳絮自始至终都是个心细善良的人,温楹刚嫁进来,她知道温楹爱干净,温楹睡得晚,她就把早餐分开盛好。
她从姜河的口中得知温楹不舒服,就猜测到了温楹来月事,立马煮了红糖姜水,让女儿去照顾温楹。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好是相互的。
豆苗豆芽也是两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豆苗长大后,能赚钱了,买东西都是弟弟妹妹婶婶都要有。
大家一起把生活过好,并非单独靠一人。
——
写这篇文初衷是因为三八妇女节的时候,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团结在一起,为女性发声,帮助其他受害女性。
所以就想着写一篇以女性为家庭主导地位的文,而这些女性都互帮互助,没有勾心斗角。
因为现实生活中真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好很好很好小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