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省状元

作品:《七零:踹飞渣男,军官老公宠不停

    终于,到了放榜的这一天。


    天还没亮,白月华就醒了。


    她一夜没睡好,却并不困,只觉得胸口有些发紧,仿佛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但她知道,那不是焦虑,是期待。


    顾时衍今天特地请了假。


    清晨,阳光洒在军属大院泛白的砖墙上,顾时衍身穿一身挺括军装,站在院门口等着她。


    他嘴角挂着温柔又笃定的笑:“走吧,去看看你这的战果。”


    顾时衍如今已是正团级,有资格调配吉普车。


    他开着那辆绿色的军牌吉普,载着白月华往城里驶去。


    他们到达城中心时,榜单已经贴出,一张张鲜红的大榜被贴在政府大院的外墙上,像是一面面战旗,等待人们上前检阅。


    人群已经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都在焦灼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或欣喜若狂,或悄然失落。


    白月华牵着顾时衍的手,慢慢往榜前挤。


    她的目光在榜单上滑过,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白月华”三个字赫然出现在红榜的第一。


    她足足比第二名高出三十六分,遥遥领先!


    那一刻,她并没有高声欢呼,而是愣在原地,有点不敢相信地睁大眼睛盯着那个熟悉的名字。


    “月华,你看到了吧?”顾时衍站在她身边,语气低沉却带着压抑不住的骄傲。


    “我早说过,你一定可以的。”


    白月华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眶泛红:“我真的做到了。”


    “你做的不只是‘到’。”顾时衍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你赢得漂亮,漂亮极了。”


    随后,她又找到了吴仙桃的名字——第二十二名,成绩也很稳定,稳上大学。


    顾时衍拉着白月华去了百货商扬:“今天想吃什么买什么,想穿什么就挑。”


    白月华被他推着买了两套新衣服,还挑了一大包糖果零嘴。


    回家的路上,她抱着装满东西的纸袋,像是抱着一整个崭新的人生。


    她还没进屋,先去了吴仙桃家,把成绩告诉了她。


    吴仙桃听后,先是呆愣了一下,然后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抱着白月华的手不停摇晃:“月华!要不是你,我根本不敢想自己能考上大学,我连资料都没有,是你帮我一字一句地过题!”


    “谢什么谢,我们是朋友。”白月华抱了抱她,笑得如春风一般温暖。


    而就在这时——


    另一边,大院的那些学习小组成员也去了放榜现扬。


    他们几人一块去,脸上都挂着某种说不清是忐忑还是看戏的神情。


    “她考得再好,能比得上那些真学霸?”


    “没准她只学了会糊弄人。”


    “她都复习一年多了,真要是考得一般,我看她以后还怎么得瑟。”


    他们没有先找自己的名字,而是鬼使神差地直奔榜尾,满脸等着“打脸白月华”的亢奋。


    找了半天,没找到。


    一个人嘀咕:“是不是没考上啊?啧啧,太可惜了。”


    “不会是……名字写错了吧?”


    直到他们越往上找,越脸僵,最终在榜首那一栏,赫然看到三个大字:


    白·月·华。


    后面紧跟着的,是远远甩开第二名的惊人分数。


    他们僵在原地,像被雷劈了一样定住。


    有些人瞳孔都在地震,像吞了一把火药却咽不下去。


    嫉妒,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要是她当时能教教我们,我们也能考上。”


    “她就是自私……她不帮我们,才让我们考不好。”


    “她得第一有什么用,不还是一个人走吗?”


    “她算什么东西……”


    这群人开始在背地里咬牙切齿,却又只能像阴沟里的老鼠般偷偷发泄,根本不敢明面上说一句重话。


    因为白月华的成绩太扎眼,耀眼得让所有人都说不出质疑的话。


    白月华知道自己的成绩很高,却没想到,她不仅考上了大学,竟还直接成了全省状元。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飞出了城里教育局的红榜,也飞进了媒体的视野。


    当地报社的记者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猎犬,三五成群地扎堆赶了过来,有带着相机的人,也有手握速写本的文字记者,嘴里念叨着:“状元!省状元就在这个军属大院!”


    可他们刚到院门口就吃了闭门羹。


    军属大院不是谁说进就能进的地方。


    门卫一双眼睛滴溜溜地盯着他们:“干嘛的?登记没有?证件呢?谁让你们来的?”


    一帮记者被堵在门口,急得团团转。


    有的干脆想爬树拍照,还有一个嘴快的女记者喊:“我们是本地报社的!来采访省状元白月华同志的”


    这话刚出口,立马有人听到了动静。


    附近负责军属宣传的军区干部立刻被惊动,快步赶到门口,看到这些人身份确实属实,在检查证件并请示上级后,最终放行。


    毕竟,一个省状元,还是出在他们军区的军属大院里,还是女同志!这可是一桩能上头版头条的大好事儿!


    不一会,白月华的小院门再次被敲响。


    她正在厨房洗苹果吃,听见动静擦了擦手开门,门外站着一群陌生人,有男有女,有拿着相机,还有人穿着正式,手里拿着采访本。


    “白月华同志,我们是日报的记者。”


    “我们想采访一下您作为今年全省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


    “白同志,听说您是知青出身,这一路走来有什么心路历程想分享的吗?”


    记者们七嘴八舌地围住她,目光炽热。


    白月华怔了怔,很快反应过来,她没有丝毫张扬得意的样子,而是大方得体地点头:“可以。”


    她请他们进屋坐下,沏了茶,顾时衍也帮忙搬了几张椅子,沉默却有条不紊。


    采访过程很顺利。


    白月华回答问题不卑不亢,不故作谦虚,也不炫耀自己的努力,只是客观讲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与备考方法,并鼓励更多青年要坚定信念,不畏出身、不惧挫折。


    “知识是最公平的东西。”她说这句话时,目光坚定又平静。


    记者们记录完,连连称赞,说她不仅有头脑还有风骨,是新时代青年的榜样。


    采访结束后,众人满载而归,恨不得回去立刻写稿、出特刊。


    而很快,大院里便炸开了锅。


    “你听说了没?白月华是省状元!”


    “啥?省状元?她是咋考的?第一名啊?真的假的!”


    “刚才那些记者都是奔着她来的,我亲眼看见的!”


    “我的天哪……我们院出了个女状元!”


    那些曾背后说她坏话的学习小组成员,一个个脸绿得像秋茄子,嘴角抽搐,干脆不敢出门,免得被别人拿他们当背景板议论。


    而这个消息很快通过军区内部传达到更高层。


    “军属大院出了一名省状元,叫白月华。”


    那天傍晚,顾景山刚从军委回家,一身疲惫地脱下军帽坐在沙发上。


    朱秋水正端着水壶准备泡茶,嘴里还念叨着:“志云那孩子有出息,以后要是能上重点大学——”


    “顾团长!”值班员匆匆跑进门,手里拿着一份简报,“刚刚军区宣传部传来的消息——我们大院出了个省状元!”


    顾景山眉毛一挑:“哦?谁家的?”


    值班员看了眼简报,缓缓念道:


    “白月华,军属,原知青,下乡返城,现居军属大院,荣获1977年全省高考状元。”


    顾景山握着茶杯的手顿住了,眉头一点点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