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等待

作品:《带着空间重生56年的幸福生活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起来把家里炉子烧起来,何义这时候已经起床了,第一件事儿就拿着烟袋对何庆海说,你小子搁哪儿给老子弄着一坛虎骨酒,喝这酒身体太舒服了,这一晚上感觉浑身骨头轻松了,不老少。


    何庆海听自己老爹这么说,也真为自己老爹高兴,证明这虎骨酒,对他的身体有好处,于是接话说。既然这酒对你身体有好处,儿子孝敬你,你就喝就好了,何义把自己的烟袋点着抽了几口,这酒不便宜吧。


    那一坛子酒我都不舍得喝了,何庆海看老爹这样说。 就想了个说辞,说道,这泡药酒的虎骨还是我凑的呢,你放心喝就好了。这酒我跟人家是对半分,人家出的酒还有药材,我出的虎骨。 现在酒终于能喝了,所以才给你拿回一坛子,你放心喝。我们两个人的酒是对半分的,他已经把泡酒的秘方都已经给我了,如果以后我再遇到虎骨,就能给你亲自泡酒了,何义听着,这心里美滋滋的。 知道自己儿子孝顺,为自己的身体没少忙活, 也没跟儿子客气,毕竟自己身子好,也能为几个崽子遮风挡雨。


    爷俩把家里的活儿全干完了,其实东北的冬天也没啥活儿,就是早晨起来把每个灶堂里的炉灰,全都弄出去。然后再把炕烧起来。只是早晨起来有些冷,所以要到外面把柴火抱回来,有的人不想起,所以都窝在被窝里。


    男人心疼老婆,不舍得老婆遭罪,只能早早起来干这些,何庆海把家里炉子都烧热乎了,洗脸水也都烧好了,爷两个这时候,看着昨天没吃完的饭,顺便都搁锅热一下,何义穿着大棉袄,戴着棉皮帽子,赶紧去大队食堂把今天的早饭领回来。


    当全家人早晨吃完饭以后,早早的何庆海陪着,自己老爹到大队部去了,何庆海看到,来的人还不老少,几个大队的队长都在,书记和村长也都来了,就连会计都在旁边儿登记。每家都来几个人,何庆海没看到自己三叔来,心想,他家一帮小的,三叔不会上山,证明家里不差那点儿吃的,何庆海居然看到了任二虎逼,这家伙来了,这脸上挂着彩,穿着大棉袄,嘚啵嘚啵,不知道和人说啥呢。村里不老少都是30来岁的人,超过40的没有从20~30左右的,这些人还不老少。


    浩浩荡荡40来人登好记,这些人赶紧准备上山了,书记,村长,还有何义在山脚下送别这些人,村子里也有人跟着一起看热闹,当那些人上山以后,书记吩咐山下的人,随时注意山上的情况,有情况赶紧上大队部报告。


    何庆海就跟村子里的,一些半大小子,还有没有敢进山的人,在村子里来回闲逛 ,时不时看向山里,注意着是不是有人会下山? 其他三个队的队长都跟着进山了,只有何义没进山,因为都知道他的腿有伤,书记和村长还有何义这三人暂时坐镇在大队部,何庆海也发现了自己大爷家谁也没来,何庆喜也没上山。因为他家就他算一个成年劳力了。毕竟何庆方身体有伤,还在家休养。没看到也无所谓,人家不介意那些吧。 这都几天了,也没看到自己大爷领着大娘来大队部开证明,说离婚的事儿,看样子真像自己爹说的那样,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上山的队伍已去了两天还没回来。村子里人都等的非常焦急,书记给这些人定的是最长一个星期,一般也就是三五天就会下来了。


    已经两个晚上这些人没下山, 村子里都焦急的等待着,白天何庆海就在村子里,跟着村儿里这些老爷们儿听闲话,这些人三五成群的躲在背风处。 大家都聚在一起吵着手,嘴里叼个烟袋闲聊几句,这时何庆海就听,几个村儿里的老爷们儿闲聊。


    一个姓赵的男人说道, 听说最近逃荒,往咱东北这儿的人特别多,另一个人也接话可不是咋的,都说咱们东北地多人少,靠山吃山,咋地也饿不死,我也听说来了不少人,,就钱家洼子村,听说来了一户外地逃荒的,听说是什么?江苏那边儿来的,真的假的?听说是那个地儿,咱也没去过,也不懂啊,听说那地方现在基本上颗粒无收,饿死不少人了。来了一家子人。 饿的都皮包骨头了,那脸上就看那俩眼珠子,都够吓死的了,都要从眼眶子里掉出来了,太恐怖了,而且这一家子人四五个人都是老爷们儿,最小的年纪,一个21的,妇女一个都没有,小孩子也没有,年纪最大的一个是50多岁的,说是投奔亲戚。


    那家人说都不认识,都不知道自己家,还有一门儿亲戚,是江苏那撇子的,都对不上,也不认识,但是这逃荒来的人,说的有鼻子有眼儿,听说是那家奶奶娘家的兄弟,哎呦,那不是舅爷家的人吗?说是这么说,但是那家人的奶奶都死了多少年了,解放前死的也没听说过,这就是对不上啊,人家说的有鼻子有眼,也知道他家老太太叫啥名儿。话就这么对上了,哎呀,没招儿,人家不认这门儿亲戚,他们一家子人也不走。


    听说给他们村儿的队长为难的不得了,那没招儿啊,另一个大叔接着说,为了一口粮食能活下来,都走到这步田地了,你不认能行吗?人家就扒在你身上,为了活下去。那最后那家咋整啊?几个大叔互相讨论着,有人就问出来想问的答案,只听那人说道,听说钱家洼子村儿的村长,最后给那一家子落户在那村子了,一家子四五个大男人,这些人都是劳动力,养养能活下来,村儿里也能添一些人口,谁让他那村子人口少呢。


    那个村子里,这些年荒废的地窨子都不老少的,有的是,收拾收拾,几个大老爷们儿就住进去了。几个老爷们儿把话题又扯过来说道,你说这一家子活下来都是老爷们儿,那家里的女人孩子哪去了?几个男人就在那儿互相猜测着,跟前儿也围了几个半大孩子一起听着。


    何庆海没有插话,就听他们说。其中一个大叔说道,听说那一家子人,别看瘦弱,都挺凶狠的。一家子都是男人。只要能活下来,以后再找个老婆,再养一堆孩子,这不一家子不就整齐了,这是另一个大叔说的话,而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些人也都默认的点了点头,毕竟前些年战乱,就有不老少外地人来东北的,自己这个村子,也有不少外地人,最后落地生根的,也都是这样来的,路上不得已原因很多种,孩子老婆分散的,再重新成家立业,生孩子,非常正常,对这些人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只要活着就好。


    有的也是逃荒来的人,却默不吱声,脸色也非常不好,可能想到了一些其他的吧,在那个年代有不少人都说,为了活命 ,这人没有不敢坐下的事儿,吃两脚羊都是正常的现象,家里遇到这种灾年现象,往往最先失去的,就是幼儿妇女,毕竟这些都是,人群当中属于弱势群体。


    人群议论纷纷,说着各自的猜测,话里话外虽然没明说,也都知道,那一家子为啥都剩男人了嗯?这些男人说这样的话题都非常沉重,谁让现在这年月...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