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又是艰苦的一年
作品:《带着空间重生56年的幸福生活》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电影结束后,村子里热闹非凡。年轻人聚在一起,满脸激动地讨论着电影里的精彩情节,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要学习抗日英雄们的精神,保家卫国。
村里的长辈们也感慨万千,他们想起了曾经经历过的艰苦岁月,对如今的和平生活倍感珍惜。有位老大爷语重心长地说:“咱现在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那些英雄们的牺牲啊。”
而村里的孩子们则围着那些年轻人,吵着让他们讲电影里的故事。年轻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心里满是崇拜。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时,村长站了出来,他大声说道:“咱们不能光激动,得把这股劲儿用到实际生活中。咱们好好种田,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才不辜负那些英雄们的付出!”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大家的眼神里都充满了干劲,仿佛充满了力量,准备在这片土地上大干一扬。
不是每家都有人到晒谷扬上去看电影,毕竟别的村子发生的事情,也害怕发生自己村子里,所以每家都有人在看守,没看到的故事情节,希望他们回来能讲一讲。这些人拿着自家的板凳三三两两的都回来了。 小三小四兴高采烈的往家跑到院子里大声喊道,二哥,我跟你说今天的电影可好看了。将来长大我也要。当兵专打日本鬼子,我要参加抗日游击队,我要做队长,小四儿小五不甘落后的一直喊,我也要参加,我也要参加。我要打死狗汉奸。没错,何庆海在家看家,他没有去看电影,毕竟这部电影上辈子就看过几回了。
故事发生在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伪军的粮食供应经常发生困难。华北某边远山村康庄的麦子获得丰收,日军小队长清水为了早日拿到粮食,命令汉奸四和尚到康庄监视麦收。驻扎在当地的伪军也特派韩老二到村里要麦子,两人因抢粮而发生争斗。村长康洛太一面利用日伪之间的矛盾,挑起他们之间的武装冲突;一面则动员群众把粮食坚壁起来,以便设法运到抗日根据地。为保护好粮食,县委派正在根据地学习的康庄党支部书记老王回到村里,和村长一起领导群众与敌人进行斗争。他们在邻村民兵的配合下,设巧计虚张声势,使敌人误以为八路军大队人马前来袭击,炮楼里的伪军不敢轻举妄动,日军也龟缩在据点里。康庄的群众乘机保护着粮食通过了封锁沟,安全地抵达了抗日根据地。
何庆海看着几个弟弟那副激动模样,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行,等你们长大,都去打鬼子。”这时,父亲从屋里走了出来,听着孩子们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你们有这志气是好事,不过当下咱先把咱这田种好。咱把粮食种出来,也是给国家出份力。”
几个孩子听了父亲的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三突然眼睛一亮,说道:“爹,那咱们也像电影里那样,把粮食藏起来,不让坏人抢走。”父亲笑着说:“咱现在没有坏人抢粮,咱种的粮食都是为了自己吃,也是给国家做贡献。”小四挠挠头,问道:“那咱们咋给国家做贡献啊?”父亲耐心地解释道:“咱们把田种好,多打粮食,国家粮食充足了,就能让更多的人吃饱饭,也能支援建设呢。”
没过几天,村子里的半大孩子你就看吧,他们把电影里的台词儿背的滚瓜烂熟甚至在一起都能对答如流,经常能看到这些小屁孩儿在柴火垛旁边儿,几伙小孩儿开始对打,有的扮演汉奸,有的扮演小日本子,甚至还有扮演游根据地的,他们拿着各自的武器,嘴里发出啪啪的响声,甚至还高喊一声,赶快越过封锁线。而村里的人看到了都让人哈哈大笑,这也是村子里这帮孩子们,最喜欢在长垣各个柴火垛子里边玩耍。
村子里把该交的粮食全都上交完以后,看着村子里那仓库粮食就那么一点,村长,书记都唉声叹气,这粮食绝对不够吃,到年跟前儿也就不剩啥了。 眼看着地里的所有活计都干完了。全村老少能上山找吃的赶紧找,一点儿都不耽误的。 村子里一部分妇女赶紧腌酸菜,腌咸菜。把地里的萝卜,白菜通通整理出来。
村子里的一些妇女,大家一边干着活儿互相打听着,有的妇女就说自己姑娘的村里今年粮食一点儿都不好收成都比每年下降了两成交完公粮,村儿里也没多少说话的大名,是因为他女儿嫁给邻村儿村长家,小儿子知道一些事情很正常。
就这样几个娘们儿有说自己妹子村儿里的事情,有的说自己儿媳妇儿,娘家村儿里的事情,通过这些人的嘴里,大家都知道,每个村子的粮食都紧缺,食堂都不够吃的,各个村子现在都在疯狂的进山找吃的东西。有的互相打听,看看能不能听说不一样的消息,很遗憾都没有听到想要的。而这时候一个妇女看着程桂珍说道,还是你好啊,你家里儿子能干,在市里吃商品粮,每个月还能往家里带钱和粮食回来,你家老何还能有钱拿,真是福窝窝一样的家庭啊, 你家肯定不缺粮食。
程桂珍一听这话就知道啥意思,然后愁眉苦脸的说,哎,都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你没看到我们家多少张嘴。就我家那二小子一顿吃他爹的两倍,我们家带回去的窝头多数都进他嘴了,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不能让他饿着呀,这几个小的也能造,就我家那小五自己就能吃俩窝头。那小三小四儿你没看更能吃,一天到处疯跑,不像他二哥基本在家,那俩天天跑一圈儿回来就饿,只要是出去回来就张嘴要吃的,我哪来那些吃的给他们,家里有点儿钱好干啥都买高价粮了,我就不相信你们几家谁家没买过,说这话时候还白了这几个人一眼,程桂珍接着说,就我儿子搁市里那点儿口粮,省吃俭用的还给家里捎点儿,这市里呀,比咱村儿里还难过呢,听我儿子说,那市里都是订价口粮,而且呀现在又往下调整了。
其他妇女听了程桂珍的话,纷纷点头称是。“唉,可不是嘛,咱们都难啊。”一个妇女叹了口气,“我家那几个小子也是,一顿饭能吃一大锅,家里的粮食根本不够。”另一个妇女也跟着抱怨起来:“是啊,现在这粮食越来越少,物价还越来越高,咱们这些老百姓可怎么活啊。”今年可能又比上一年难喽。其中一个妇女正是村长老婆说的,哎,慢慢熬吧,咋的也比那几年强,熬过去就好了,想想以前都是啥日子,还不如现在呢,那时候真是要人命。有的几个老婆子说,是啊,毕竟她们都经历过那战乱时期。有几个妇女曾经也是逃荒过来东北这边儿安家落户的,他们倒没有说其他的,毕竟挨饿的时候毕竟不好受,只要守着这片大山,人就饿不死。
妇女们还在村子里干着村子里储备菜的活计,而山里的一些半大孩子也都在山上找山货。小姑娘采蘑菇,采榛子都在山坡上,而和庆海甩开跟在身后的几个小屁孩儿跑到了一片松树林,看着高大的松树,松...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