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记分员:我同学劳改局副局长

作品:《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要知道,农场的知青点最多再安排七八人,也就是说还有二十来人需要另外安排。


    现在建房肯定没可能,只能考虑安排到居民家中。


    “奶奶的,谁家有空房啊。”


    作为生产大队长的张胜利很清楚。


    这年头谁家要是没有五六个子女,那都是人口单薄。


    所以别看农场房子破旧不堪,可是家家户户都是住的满满的,甚至一家三代住一个大火炕的都有。


    为什么?


    不就是他娘的没有多余的房子住嘛。


    还有前段时间,为什么只有一队,二队,八队三个生产队接收前来的劳改犯?


    就是因为只有这三个生产队有空房。


    结果你告诉我,现在需要安排二十人的安置问题,怎么不让他头大。


    不过,终究还是要安排的。


    张胜利皱眉想了一下,然后把其他七个生产队长叫到一边。


    “咱们农场的情况你们都知道。”


    “你们说怎么安排?”


    七个生产队长闻言,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默不作声。


    张胜利叹了一口气。


    他就知道是这么个情况。


    农场一开始接受知青插队,建设知青点的时候,农场里的上上下下都是兴奋的,期盼的。


    一来确实新鲜。


    那可是城里人,一个个都是读过书、上过学的有人。


    来自己这里插队干农活,谁不稀罕?


    二来是农场的劳力,实在欠缺严重,需要补充。


    所以当时他们可是专门用了心,才做好上面的工作,在农场建立的知青点。


    可是事后发现,悔不当初。


    劳力是补充了,可是带来的麻烦太多。


    也许往大了说是有利的。


    但是对一个小小农场而言,弊大于利的。


    这就导致后来再接受知青的时候,生产队一个个的变得不积极了起来。


    特别是一下子这么多,都发愁怎么安排。


    没有人愿意。


    “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我就直接说了。”


    “咱们八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安排三人,剩下五个安排到知青点。”


    “大家觉得怎么样?”


    二生产队长林国栋闻言,忍不住皱了皱眉。


    “大队长,我们生产队可是才接收了两个劳改犯。”


    “其他生产队是不是应该多接收一个知青,让我们少收一个?”


    梁卫国一听,也是张口欲言。


    却被张胜利先开了口。


    “我知道你的意思。”


    “这次属于意外,我建议咱们共同分摊."


    "再说,我们一队上次可是接收了四个劳改犯,这次同样再安排三个。”


    “下次安排知青,到时候其他几个生产队再多承担。”


    “你觉得怎么样?”


    面对张胜利以身作则的话,林国栋想了想就答应了。


    他也知道知青下乡之势越演越烈,未来肯定继续有知青下乡。


    倒不用计较太清。


    不然,每次净是来回扯皮了。


    “可是再有三人,是真不好安排啊。”


    “对呀。”梁卫国也说道。


    张胜利见两人同意,哈哈一笑。


    “有什么不好安排的。”


    “把知青和上次的劳改犯安排到一起住不就行了嘛。”


    林国栋和梁卫国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对呀,只要把他们安排到一起挤挤,不就什么都有了么?


    反正都是集体的房子。


    “还是老张你老奸巨猾。”


    “难怪你上次接受了四个劳改犯,这次还敢再接受三个知青。”


    “要不你接受四个,跟上次一样多?”


    “三个就好。”


    张胜利对于两人的调侃不以为意。


    哈哈一笑转向其他队长。


    “对了,等知青全部来到后,由我们三人先挑人。”


    “你们没有意见吧?”


    “没有。”


    其余几个生产队长自然不会有意见。


    ……


    李振华自然不知道生产队的安排。


    自从知道江夕瑶把最难熬的一段时间熬了过去,他就加快了砍伐的速度。


    两人一边打柈子,一边闲聊,很快就挣到了十工分。


    江夕瑶快步找来记分员。


    记分员刘经纬看着地上砍好的木块,再看计分本子上的记录,对李振华、江夕瑶两人越发的和善。


    “你们两个真是要的。”


    “我看了一下,今天咱们生产队就你们的工分最高了。”


    “你们真是城里人?”


    啥时候城里人干活,比一群乡下人干的还要利落?


    李振华和江夕瑶相视一笑。


    “正宗的京城人。”


    “那你们还真厉害,干活的一把好手啊。”


    “那必须的,我们可是要争取做咱们生产队的先进个人呢。”


    “哦?”


    刘经纬眼睛一翻,意外的看向两人。


    “你们是想减刑?”


    “对,刘大爷真是目光如炬。”


    “不错,很少有劳改犯有你们这样的觉悟了。”


    说到这里,刘经纬想了想说道。


    “从今天开始,只要你们来上工,如果每天挣的工分最高。”


    ”待天气暖和,我就给你们申请先进个人。”


    李振华想不到还有如此意外惊喜。


    “刘大爷此言当真?”


    “县里劳动改造管理局的一个副局长,是我老同学。”


    “你说真不真?”


    这一下,李振华是当真惊喜。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记分员还有这样的关系。


    “那提前谢过刘大爷了。”


    “别谢太早,得看你们够不够努力,我看工分的。”


    刘经纬举了举手中的计分本,摇头笑道。


    “工分不够,可是什么都不行的。”


    “刘大爷你就等着吧。”


    李振华表示,对此没有任何压力。


    “不过偶尔请假不影响吧?”


    “不能请假太多。”


    “好。”


    李振华哈哈一笑。


    “我们明天请假,你说找谁请假?”


    刘经纬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知道了就行。”


    说完,转身离去。


    待刘经纬走后。


    李振华和江夕瑶相视一笑,继续打柈子。


    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过去了。


    就在两人一心打柈子的时候,不知不觉间,风越吹越大,温度越来越低。


    突然,一片雪花飘到了江夕瑶脸上。


    江夕瑶抬头一看,发现天上渐渐有雪花飘下,一脸惊喜的喊道。


    “振华,下雪了。”


    李振华这时也注意到了。


    “对,下雪了。”


    “也不知道下多大,明天影响咱们去公社么?”


    “对哦。”


    江夕瑶这才想起,连忙在口中祈祷。


    “千万不要下大啊。”


    可惜,人们祈祷的与现实,永远都是相反的。


    没过多大一会儿,天上零星的雪花开始变成了鹅毛大雪,洋洋洒洒飘了下来。


    就在这时,生产副队长姚红光敲着锣喊了起来。


    “雪下大了,大家伙加把劲。”


    “把手头上最后的活干完,就收工回家了。”


    姚红光一边喊一边转悠,尽量的通知到每一个人。


    江夕瑶见状,一脸的愕然。


    “看情况真要下大了,听说这边的雪能下一米厚。”


    “你说,明天咱们还去得成公社么?


    “去不成就不去呗。”


    “可是我还想请你去公社吃饺子呢。”


    江夕瑶心情有些不好。


    这十来天她可没少吃李振华抓回来的野鸡,兔子。


    自从准备请假去公社,她就准备好请李振华吃饺子,顺便买点肉包子回报一下人家的。


    可怎么就下雪了呢。


    “买的哪有你亲自包的好吃?”


    “明天真要下大,我弄点肉,你给咱们包猪肉白菜饺子吃。”


    一听李振华的话,江夕瑶心中瞬间就有了画面,顿时脸色就红了起来。


    “你哄我。”


    “都出不去了,你上哪弄肉嘛。”


    “不过有机会我给你包。”


    一个小时后。


    第八生产队在山头上打柈子的人全部忙完,把工具放到营地木屋后,开始结伴成群的回去。


    一路上众人纷纷讨论,这次下的雪能有多厚。


    还有无聊的人为此打起了赌。


    赌注嘛,一工分。


    李振华和江夕瑶脸上挂着笑容,在众人熙熙攘攘的热闹中,一起回到了家。


    不过到家没多久,就被梁卫国带着一男一女找上了门,知道了他们的目的后,两人纷纷傻眼。


    “啥?”


    “安排我们和知青一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