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财富三部曲

作品:《赶海1979,海洋成为我的后花园

    陈暮回到了渔民村。


    这一次的经历,对陈暮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


    虽然说,陈暮也是第一次进入真正的豪门望族的庄园,但是也并没有让陈暮有多少惊艳的。


    这个时代再牛逼的豪宅,也比不过2025年普通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家庭的现代智能化。


    在 1979年,贺家这庄园别墅,绝对堪称顶级奢华。


    两百十多平米的客厅,灰白色调尽显优雅,壁炉散发着温暖气息,无线电话在当时是稀罕物件,24寸彩色大电视更是令人称奇。


    餐厅五十多平,圆形玻璃桌上的鲜花布置温馨。


    卧室带有书房、化妆间以及配备浴缸、抽水马桶、冷热水龙头的超大浴室,这些设施在那时许多普通人听都没听过,都是从国外特意搬回。从客厅向外望去,是无死角的 360°绝美海景。


    然而,步入 2025年,即便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家庭,其智能化水平也已远超当年的顶级豪宅。


    如今,普通家庭的入户门配备智能门锁,指纹、APP多重开锁方式,还能设置临时密码,彻底告别忘带钥匙的尴尬。


    一踏入家门,客厅暖光灯带自动亮起,窗帘缓缓关合,新风系统迅速启动换气,这些场景联动依靠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轻松实现。


    厨房中,智能冰箱通过监测食材和体重推荐健康菜谱;智能油烟机吸力强劲且免清洁,还能与消毒柜联动,烹饪时自动消毒;智能控温燃气灶在烹饪完成后自动关火,防止干烧。


    卫生间里,智能热水器可通过智能音箱语音操控,预热的同时智能控温浴霸自动暖房,还能提前预约热水;智能浴霸在洗浴后自动换气排湿,时刻保持干爽。


    智能镜柜连接体脂秤,监测身体数据,甚至能指导正确刷牙。阳台也不再只是杂物间,洗衣机与烘干机组合、自动晾衣杆,还可语音控制定时消毒,腾出空间能秒变健身房。


    与 1979年的豪宅相比,2025年普通家庭的智能化,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体现在生活便利性与舒适度的全方位提升,真正让家成为懂主人需求的“智能空间”。


    至于说奢华,你能奢华的过紫禁城?


    何况,在2025年,曼哈顿数千万美元的豪宅,甚至上亿美元的豪宅,在网络上的视频比比皆是,早就见怪不怪了。


    再加上,这个时代的地表最强碳基生物,陈暮也见到了。


    对方还是过来取经的,看看渔民村怎么发展的那么好。


    这种底气加持,以及后世超世限的眼光下,陈暮对于贺家没有一点觉得惊奇的。


    也就那样。


    当然,回来后,渔民村众人却是惊奇的不已。


    哪怕是老村长也是问东问西。


    好在这些陈暮都不需要回答。


    一切有拍了大量照片的侯玉婷去解答。


    毕竟自己再怎么描述,也不如一张张照片来的清晰可见。


    老村长将烟袋锅子重重磕在石凳上,火星子溅落在他补丁摞补丁的裤脚。


    他眯起眼睛,枯枝般的手指摩挲着照片里别墅的鎏金窗框,浑浊的眼珠泛起涟漪:“这一扇窗,这搁在以前,怕是能换咱全村过冬的口粮……”话音未落,他忽然挺直佝偻的脊梁,布满老茧的手掌用力拍在陈暮肩头,“不过咱有哥哥仔村长领着,早晚能住上会说话的屋子,用得上比这还金贵的玩意儿!”


    曾阿牛铁塔般的身躯蹲在沙地上,粗糙的指节几乎要戳破照片里那台 24寸彩电。


    海风掀起他褪色的猎装,他却浑然不觉,喉咙里发出闷雷般的低吼:“这铁匣子比我以前捕鲸的网还大!不过哥哥仔村长说了,等我们的新公寓楼修建好了,每家每户都有大彩电,每家屋顶都得支上能收天下消息的天线,渔网换成会自己游的铁鱼!”说着,他猛地攥紧腰间警棍,双目炯炯有神。


    澳岛的那些生活,他们迟早也会有的。


    他们不稀罕。


    沈婉钧的钢笔“啪嗒”掉在账本上,墨水在密密麻麻的数字间晕开一朵蓝花。


    她盯着照片里带冷热水龙头的浴室,白皙的耳垂泛起红晕,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等我们公寓楼修好了,我家里也要这样装修,要有一个大浴缸,可以看海的大浴缸,还要有全自动的冷热水,还要有冰箱,嗯,有陈暮在,我们都会有的。澳岛,没什么好稀罕的。”


    她突然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我们一切都会有的。港澳,也没什么了不起!”


    围观的渔民挤得竹篱笆吱呀作响,孩童们踮着脚尖争抢照片,粗布衣裳摩擦出窸窣声响。


    突然,有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照片里的无线电话尖叫:“这黑匣子会自己说话!”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惊叹声、议论声混着咸腥的海风飘向天际。


    但最后都化为一句话,“有哥哥仔村长在,我们都会有的。”


    是的,他们坚信有陈暮在,他们就会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何况,如今的生活,他们就已经很满足,很幸福了。


    渔民村的基建,依然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学校,医院都已经起了两层楼了。


    公寓楼则要更快一点,毕竟相对来说,结构更为简单。


    陈暮的要求,就是按照后世第四代住宅去修的。


    大平层,然后家家户户有个大露台,并且,还是270度环绕阳台。


    至于说,为何不是360度环绕阳台,那是因为主卧那边有自己的小阳台。


    生活空间的阳台是隔离的,保持主卧的私密空间。


    框架式结构,房间造型任意搭配。


    毕竟,2400平方米的面积(不算阳台),框架式结构,修建起来,只需要用料扎实,速度是很快的。


    麻烦的是后续的装修,那个就需要个人去根据个人喜好去弄了。


    但是,全框架结构,却也保证了工期速度超快。


    尤其下面七层,都是车库。


    陈暮并没有打算修建地下车库。


    的确,地下车库,不占空间,更能充分利用空间。


    地下车库的好处就是不占用空间,然后安全性高。


    但劣势就是建筑成本高,同时还施工周期长。


    毕竟你要处理好地下的防水,坚固等等问题,施工周期是一定很长的。


    如果陈暮打算修建地下七层车库,那工期至少得延长半年以上。


    所以,陈暮完全放在地面上。


    公寓楼的下面七层,全部都是停车场。


    足够未来所有村民停车所用了。


    至于安全性,整栋楼都是村民在住,外来人,那压根进不来。


    至于车库进出,也不用考虑安全性。


    进出口都有保安亭看护,也根本就不担心安全性。


    而且陈暮考虑过,未来电车的流行是必然的。


    不说一定要买新能源车,买辆电动小摩托,那肯定会买。


    这个玩意,陈暮觉得太方便了。


    比烧油的摩托车方便太多了。


    基本上报废之前,不用做保养。


    买了后,只要记得充电就行,其余的一切不管。


    这玩意,一定是会存在电池燃爆风险的。


    放在地下停车场,那危险系数就太大了。


    放在地面上,燃爆了,也更好救火。


    所以,如今陈暮精心打造的这栋后现代第四代住宅风的大平层公寓楼,已经修到了第10层。


    速度极快。


    当然了,后续装修起来,所有村民就会头疼了。


    整个框架结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弄。


    那个就费时费力,还费钱。


    所幸,这年头,大家赚的工资高。


    村民们,基本上月薪都在1500元一个月。


    鹏城才四五百元。


    内地,才30元左右。


    这么高工资,用来支付装修费用,那是足够了。


    毕竟,村里还有那么多黄金还没处理。


    90箱黄金啊。


    整整90箱黄金。


    这处理后,村里的活动资金,那就富裕的不像一个村子了。


    放在这个时代,那足以和跨国集团相媲美了。


    “陈暮,听说那个贺小姐很是漂亮。”晚上,沈婉钧带着一股子醋意找到了陈暮。


    “呃...”


    “不是侯玉婷说的,是我看见了你们的合影。侯玉婷给你们拍了好些个合影,她让我将这个转交给你。”沈婉钧嘴巴嘟嘟地放下一叠照片。


    照片里,是陈暮和侯玉婷在贺超琼引领下,畅游澳岛的一些场景。


    里面也有侯玉婷,但更多的还是陈暮和贺超琼两人的身影。


    而照片里,傻子都能看出来,贺超琼望着陈暮的眼神都拉丝了。


    那股仰慕之情,透着照片都能传递出来。


    “婉钧,我...”陈暮想要解释一下。


    “陈暮,不要说这件事了。我会继续努力的,我会让你离不开我的...工作能力的...”说到最后,沈婉钧急匆匆补了几个字后,满脸羞红地仓皇逃离。


    呃,我是想要说,我和她目前,还是贺超琼单相思我啊。


    我是动了心,但是男人对于一个仰慕自己的美少女动心也很正常。


    但是,可没有到要生死相许的地步。


    自己的未来,就是星辰大海啊。


    儿女私情,那不过是调剂。


    自己可没许过给她。


    当然,这话陈暮都觉得自己说出来好渣。


    真是渣中渣。


    但是,沈婉钧却连让陈暮放渣话的机会都不给,就害羞地逃走了。


    这让陈暮颇为无语。


    不过这样也挺好。


    自己现在还那么年轻,就那么早步入婚姻殿堂,那不是开玩笑么!


    2025年的少年,谁会想结婚啊。


    当天晚上,陈暮原本是准备好好勾画一下未来渔民村的发展。


    现在每天和海鲜舫的合作,有条不紊。


    一天1500港币的收入,稳定之极。


    而罐头厂也在修建之中。


    这个预计一个月内就能投产了。


    未来预计第一年,罐头厂的产能可以达到50万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第二年就能达到100万罐。


    第三年,争取达到200万罐。


    未来,五年内,张厂长的计划是达到年产500万罐(水果罐或者海鲜罐)。


    而水果罐头和海鲜罐头的价格差不多。


    在港岛,这样的罐头出厂价能达到5港币一罐。


    当然,市场售价远不止这个价格,大概在8港币以上一个罐头。


    自然,罐头厂就只能按出厂价来计算。


    差不多就是年产值能达到2500万港币。


    至于要是卖到内地去,那也就1元一罐左右。


    那也就是500万人民币。


    差距直接达到了5倍。


    自然是要走出口生意。


    尤其,现在出口补税的政策,现在也出台了。


    每出口为国家赚1元外汇,就能获得相应的1元的各种补贴。


    这可不仅仅局限于现金补偿,也包括了土地,物质等等补偿。


    总之,这时代,出口是非常划算的。


    自己的钱赚了不说,还能获得个国家退税补贴,以及外汇补贴。


    这也是这个时代即将出现的一个乱象:出口转内销赚国家补贴。


    甚至一部分人,直接空箱子出境,捏造一份外销合同和收益。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乱象可是盛行过一段时期。


    屡禁不止。


    哪怕是抓了一批人,判了一批人,还是一样照样有人这样做。


    毕竟,财帛动人心,这样无本的买卖,谁不乐意做啊。


    一直到后来,国家外汇储备够多了,才没有这样的乱象了。


    而如今,陈暮并不打算去让国家补贴外汇。


    当然了,国家补贴的陈暮会拿着。


    然后用这笔钱去做慈善。


    例如,给许多地方修路。


    相对比过几年就要大肆宣传的希望小学,陈暮觉得,更重要的是修路。


    路通了,那些学生家里,自然会送孩子去上学。


    因为路通了,经济就能流通,那收入就会上涨。


    到时候,自然会送孩子去上学。


    不然,你修一所希望小学,然后建在了穷山沟里,有什么意义?


    还是得让一些老师去做出牺牲,去穷山沟里教书。


    愿意做出这种牺牲的人,陈暮很是钦佩。


    但陈暮绝不会做这样的人,也不会让亲朋好友去。


    因为,这样做,个人牺牲太大了。


    像陈暮这边的渔民村,也是因为没有学校,陈暮才会去修。


    同样的,一样会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甚至没有的困难。


    陈暮可不会去谈什么爱心,谈风险,陈暮要做的就是给愿意过来上课的老师,足够高的薪酬。


    在薪资上,让人满意,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点,陈暮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村子里有钱。


    这和海鲜舫的合作,陈暮相信未来30年内,这笔买卖,都不会断。


    而对于渔民村的村民来说,不管工资拿多高,1500也好,未来1万5也好,他们骨子里还是热爱打渔的。


    打渔的那种乐趣,不是渔民根本就不能体会。


    就如同旁人无法体会到城市里钓鱼佬风雨无阻钓鱼的乐趣一样。


    每天出去,结果是未知的。


    这种未知所带来的兴奋感,让渔民极为享受。


    而且,这种未知,是可以通过个人的技能提升去改变一点点的。


    所以,未来30年内,每天1500的收入不会少。


    这一年就是港币收益。


    然后,罐头厂一年最高能有2500万港币。


    整合起来,那就是3000万港币的收益了。


    但是,这不过是毛收益,不是净利润。


    算到净利润,陈暮估计最多也就500万左右了。


    这就到头了。


    500万净利润,现在渔民村这边负债都是1.2个亿。


    虽然现在政策是无息贷款,但是5年后,要还1.2个亿,怎么还?


    就这么点钱,还不了。


    当然,有那90箱黄金在,倒是不担心什么。


    但是陈暮是希望给渔民村找到三条致富路。


    第一条路,告别饥饿,每天的打渔,算是保证了基本生活费,可以让所有村民衣食无忧。


    但是发家致富,就不行了。


    第二条路,就是致富之路。


    罐头厂,可以让村民富裕起来。


    人人百万富翁,那是没问题的。


    但是彻底经济自由,这么点钱,还是不够的。


    还要找第三条路,就是经济自由之路。


    可以拥有说不的权利。


    这条路,陈暮也已经有了答案。


    实际上,想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实现财富自由,拥有说不的权利。


    其实路蛮多的。


    例如,高端水产养殖与渔业深加工。


    利用近海海域或滩涂发展高附加值水产(如石斑鱼、龙虾、鲍鱼、海参等),通过科学化养殖(如深水网箱、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升产量与品质。深加工环节可延伸产业链,如制成即食海鲜、鱼糜制品、海洋保健品(鱼油、胶原蛋白),附加值提升 5-10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像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的虾类养殖出口全球,单靠对虾养殖产业链年产值超百亿美元。


    一个小渔村,如果产业链年产值能有百亿美元,那怎么也能让人人实现财富自由了。


    不过这个很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对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而且,还是要有人管理,有人开工,不符合陈暮的定位。


    第二个,就是海盐及海洋化工产业。


    利用海水晒盐发展食用盐、工业盐,进一步延伸至纯碱、烧碱、溴素等化工产品。沿海盐田资源丰富,原料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


    例如美国犹他州大盐湖的盐化工产业,支撑周边化工企业年营收超 50亿美元。


    但这个,不仅仅破坏生态环境,对四周的生存环境破坏也严重。


    那绝不是陈暮愿意做的。


    第三个,就是国际物流与港口经济。


    依托天然良港发展集装箱运输、散货物流,成为区域贸易枢纽。港口经济可带动仓储、报关、航运代理、临港工业等上下游产业,形成“港口-产业-城市”联动效应。


    像新加坡港凭借自由港政策,成为全球集装箱枢纽,带动金融、贸易、航运服务业,人均 GDP超 7万美元。


    但这个港口,陈暮一个人可吞不下,那是属于鹏城市的。


    而且,那对环境破坏也大。


    陈暮如今绝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遭到各种破坏。


    第四个,跨境贸易与大宗商品交易。


    沿海地区便于开展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大宗商品(原油、煤炭、粮食、矿石)的中转、加工、交易。通过建立交易市场(如原油期货交易所),掌握定价权。


    例如迪拜依托港口发展石油贸易,建立迪拜商品交易所(DGCX),成为中东贸易中心。


    但这个,一次石油泄露,四周的海洋就彻底毁灭了。


    陈暮更不可能去做了。


    所以,陈暮给渔民村找到的第三条路,就是高端滨海旅游与度假地产。


    依托海滩、海岛、海洋生态景观发展旅游业,包括滨海度假村、潜水、游艇、邮轮、海洋主题乐园等。高端旅游客单价高(如私人海岛度假日均消费超万元),且可带动地产、餐饮、购物等消费。


    现在,陈暮已经开始打造了。


    将渔民村附近10.28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打造成为一个高端海滨度假旅游圣地。


    未来,渔民村只负责整个产业链的管理,起到一个市场监督作用,以及环境保护作用。


    其余的,全部由那些前来投资的商户负责。


    渔民村只需要负责收租金就行。


    那一年租金,可不得了。


    像马尔代夫,以“一岛一酒店”模式发展高端度假,旅游业占 GDP超 30%,人均旅游收入超 5000美元。


    自己这边打造好了,虽然比不上马尔代夫那么高端,但是一年下来的利润,陈暮保守估计也应该超过千亿人民币。


    当然,那是指整个度假社区的营收。


    陈暮这边只收营收5%的管理服务费,以及3%的环境保护费。


    加起来,就是营收8%的收益。


    如果一年营收千亿,渔民村就能拿到80亿的纯收益。


    投入的不过是日常的一个基本管理,负责解决商户自身解决不了的矛盾,以及督促商户爱护环境。


    这投入的人力,物力极少。


    一个亿的开支,都是顶天了算。


    剩余79亿,分给渔民村32户人家,按照渔民村股份来算,每户是1%的股份,那就是7900万。


    每户,每年什么都不做,就能在未来分到7900万的纯收益。


    不管这一户未来多少人,7900万的收益,足以实现财富自由,拥有说不的权利了。


    这就是陈暮给渔民村制定的财富三部曲。


    但此刻,一个电话打乱了陈暮的思绪。


    喜欢赶海1979,海洋成为我的后花园请大家收藏:()赶海1979,海洋成为我的后花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