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再次伟大!

作品:《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2011年,暑期档。


    正在忙碌《三体》拍摄的方元,收到了聚光灯影业传回的消息。


    如今的他,已经很少理会聚光灯影业的事。


    而汤姆·罗斯曼他们,如果不是太过重要的事,也不会打扰他。


    但这一次不同。


    关乎到《刺客信条》的上映。


    这部改编自游戏,纳入KCU世界观的大制作,已经定档今年暑期档。


    同时,也是方元在聚光灯影业拍的最后一部电影。


    《复仇者联盟》不算。


    “你是说,他们不愿意再提供更多的排片?”方元手中拿着电话,眉毛一挑。


    就在刚刚,汤姆·罗斯曼告知了他《刺客信条》在北美发行的问题。


    说实话,这倒是方元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因为在他看来。


    以现在六大和聚光灯影业的合作关系。


    应该会帮忙挡住他离开好莱坞造成的问题。


    可如今事实告诉他。


    他的推断有误。


    不过具体的缘由,方元也能猜到。


    聚光灯影业如今确实跟六大有很深的合作关系。


    但这并不包括,聚光灯影业自己的项目。


    很遗憾。


    KCU系列作品,就属于这个范畴。


    只要不涉及MCU、DC电影宇宙、怪兽电影宇宙,六大又怎么会帮忙呢?


    他们甚至乐于看到聚光灯影业陷入困境。


    这样一来。


    他们就能更好的进行控制。


    即便是间接控制。


    也足以摄取到更多的利益。


    “看来,还是我太天真了。”方元颇有些感慨。


    根据汤姆·罗斯曼诉说的情况。


    这次甚至连阿兰·霍恩都非常沉默。


    要知道,阿兰·霍恩可是一直都非常欣赏他。


    不过这也很合理。


    人家欣赏自己,又不代表欣赏聚光灯影业。


    所以,束手旁观并不奇怪。


    “方总,现在怎么办?《刺客信条》的开画排片都不足3000块银幕,后续各大院线说不准还会继续减少排片数量。”汤姆·罗斯曼略带忧虑的声音传来,“另外,我还担心后续我们公司的电影,会不会同样……”


    话未说完,但方元已经听明白了汤姆·罗斯曼的担忧。


    仅仅只是《刺客信条》一部影片出现问题,这个其实没什么。


    毕竟现在的聚光灯影业,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只靠一部电影的小制片厂了。


    关键是后续公司拍摄制作的电影,如果都会遇到《刺客信条》的情况,那才叫问题。


    并且,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毕竟各大院线做出这样的行为,或许并不是出自他们的本意。


    因为现在整个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行业,谁不知道。


    方导出品,必属精品。


    基本就没有亏的时候。


    票房有极大保证。


    可要是来自上面的压力,他们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做出些样子。


    或许,这也是为何《刺客信条》还能勉强有2000多块开画银幕的原因。


    赚钱嘛,不寒颤。


    好莱坞的胆子一直都非常大。


    有时候甚至连华尔街的投资都敢坑。


    他们或许会为一时的压力而做出妥协。


    但该赚的钱,还是得赚。


    最多就是维持低限量排片,将档期拉长。


    这就是好莱坞和国内电影市场的不同之处了。


    只要是签约的影片,随时随地都能再次上映。


    并且,根据阶梯分成规则,院线方反而能赚得更多。


    不过对于聚光灯影业而言。


    盈利周期拉得这么长,实际是亏的。


    并且对于营销宣传来说,也非常尴尬。


    “这样吧,你过段时间让《刺客信条》的主演来我这边。”方元完全看不出任何焦急的神色,十分平静地对汤姆·罗斯曼说道。


    “嗯?这……”汤姆·罗斯曼有点小懵。


    他不是傻子。


    很快便听懂了方元的意思。


    很简单。


    方元其实是让他们,放弃《刺客信条》在大漂亮的宣传。


    然后将宣传重心,放在东方。


    可这种方式,真的行吗?


    汤姆·罗斯曼心中带着些许疑虑。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很多时候最重要的,其实并非电影本身的质量,或者卡司阵容。


    真正重要的,是档期和宣发。


    档期这方面就不用多说了。


    宣发的侧重,很大程度能影响一部影片的前期票房,乃至最终票房。


    就这么说吧。


    如果宣发投入够多,甚至能让一部超级大烂片拥有上亿美元票房,单位美刀。


    当然,成本和营收是否能平衡,那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所以,方元放弃《刺客信条》在大漂亮的宣发,某种程度是放弃了一部分票房。


    虽然可以将宣发重心,转移到东方。


    但真的能挽回损失吗?


    汤姆·罗斯曼对此很是怀疑。


    不过,方元也没解释太多。


    他很清楚,自己在电话里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很难改变汤姆·罗斯曼的固有印象。


    除非让汤姆·罗斯曼亲自来一趟。


    相信这位好莱坞资深从业者,会认识到华国电影市场超出想象的潜能。


    ……


    “继续!第35场开始!”


    《三体》片场,方元挂断电话后,举着对讲机大喊。


    话音落下,整个剧组上千人团队开始快速运转起来。


    相比于《流浪地球》这样的重工业电影。


    《三体》第一部稍微要好一些。


    只需要上千人,便足够了。


    需要特效的部分,也不是太多。


    “三体文明游戏”占大头。


    而这也是方元在将这部科幻经典影视化改编时,遇到的最大问题。


    本身《三体1》的故事,就需要进行双线叙事。


    再加上“三体文明游戏”,整体的节奏就更加复杂了。


    必须要把握好这其中的程度,才能真正将这部影片给拍好。


    但无论方元怎么压缩、精简剧本。


    预计最终片长,至少也得两个半小时。


    不过方元不愿意妥协。


    那就只能在制作上下功夫了。


    该片的整体质感,必须要和好莱坞大片对标,甚至在某些层面做出超越。


    为此,方元甚至不去管制作成本和各方面的预算。


    一切只为了能让这部电影做到更好!


    毕竟对于华语科幻来说,特别是华语科幻大片,第一部的票房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能打响名气,后续就会很轻松了。


    因为,从一开始方元的目标,就不是圈地自萌。


    而是让华语电影走向全世界。


    “同时,也要让大家认识到,国内电影市场的潜力。”方元心中默默想着。


    这也是为何,他要让汤姆·罗斯曼将《刺客信条》的宣发重心,放在国内的原因。


    很简单的道理。


    他想从这一刻开始,让全球电影人认识到,电影市场的重心将逐渐开始偏移。


    好莱坞现在是全球电影行业的核心,并不代表一直都是。


    如果没有大漂亮针对《刺客信条》,或许这个计划,方元会等两年再正式开启。


    但很可惜。


    人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逼着他只能这么做。


    不过,这也能算是一件好事。


    当初他成立聚光灯影业,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只是相比之下,提前了一些罢了。


    想到这里,方元变得更有激情,目光灼灼盯着监视器里开机后的这场戏。


    “把人类看做虫子的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镜头里,大史攥紧拳头,带着斩钉截铁的语气,眼神里满是笃定。


    ……


    米国,某座五星级酒店的高级套房。


    “你们做得很好,就是要这样。”


    “不要只看眼前一时的利益。”


    “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再次伟大!”


    史密斯专员满意地点点头,手中拿着电话不时说着什么。


    相比于其他专员,这位史密斯专员的级别更高。


    而这次针对《刺客信条》在北美发行的事宜,就是他负责进行处理。


    方元的“不告而别”,让上面的大老爷们几近暴怒。


    他们自认为,已经对这个外地人够好了。


    结果,依旧遭受了背叛。


    这就有点让人受不了了。


    主要还是面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