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方元的首部华语科幻大片!
作品:《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窗外暮色漫进半开的窗,键盘敲击声清脆利落。
方元盯着屏幕里闪烁的光,灵感如尿崩,手指就没停下来过。
早在几年前,他就有想过,等回国之后的选择发展。
动画只是其中之一。
真人电影方面,他决定从科幻入手!
当然,神鬼志异电影宇宙,也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仅凭神鬼志异电影宇宙还不够。
需要两条腿走路。
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
神鬼志异电影宇宙能够媲美好莱坞的大制作,投入还是有些让方元踌躇。
所以,他更多的是让“神鬼志异电影宇宙”用来激发国内市场的潜力。
出口海外,则不是那么着急。
相比之下。
科幻题材就好很多了。
理解门槛没有那么高,具备普世性。
这一点,从当初斯皮尔伯格导演名扬全球,就能看出。
斯皮尔伯格便是从科幻电影,真正走进全球观众的视野。
并且,票房同样非常不错。
算是创造了当时的小奇迹。
“接下来可不能放松了。”
“这部科幻经典想要改编成电影,可不容易啊。”
方元心中一个念头闪过。
但眼中完全没有任何犹豫。
有的只是兴奋。
没错,此刻他正在编写的剧本,是大刘的经典之作,《三体》。
其实稳妥起见,《流浪地球》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不过,方元不想这样做。
他在好莱坞的时候,抢外人的没关系。
但回到老家,自家人的还是算了。
更别说,郭凡如今已经是华星影视传媒的签约导演。
而且正在筹备的科幻题材项目,就是《流浪地球》。
所以,方元最终决定,自己回国之后的首部作品,就拍《三体》了。
而且根据他的安排,《三体》至少要拍五部,才能完全拍完拍好。
虽说《三体》原著只有三部……
《三体1》、《三体:黑暗森林》、《三体:死神永生》。
可按照方元的想法,《三体1》或许能用一部电影解决。
但《三体:黑暗森林》至少得两部才行。
而且这两部,每一部的时长,都得两个小时以上。
没办法,《三体:黑暗森林》的内容太多了。
即便是精简,也精简不到哪里去。
其他不说。
首先是面壁计划、面壁者、破壁人这些就足以撑起一部剧本。
另外,还得给其他角色做铺垫。
比如“三体”中的圣母白莲花程心、大脑捐赠给“阶梯计划”送往三体文明的云天明,极端理性主义者托马斯·维德、人类第五位面壁者“章北海”……
这些角色的重要性,完全不逊色于《三体:黑暗森林》的主要角色。
然后,还有行星防御理事会(PDC)的成立,未来史学派的“增援未来计划”,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法则,咒语实验等等。
反正,《三体:黑暗森林》没有两部电影,绝对不可能拍出来。
最后的《三体:死神永生》,倒是稍微好一点。
不过同样涉及到大量的设定与概念。
比如最核心的……降维打击!
高等文明的一种清理手段。
通过将目标区域从三维空间降至二维,彻底摧毁该区域内的所有文明。
书中“歌者文明”向太阳系投掷“二向箔”,最终导致太阳系化为一张二维平面,正是这一概念最震撼的呈现。
如书中角色所言,那种场面,就像是那一幅人类文明绘画史上的经典——《星空》。
想要制造出令人惊艳的特效效果,所需要的花费不会少。
而后,还有超光速航行技术“曲率引擎”,黑域概念,安全声明……
不过这三者是绑定在一起的。
通过曲率驱动技术制造的特殊区域,区域内的光速会被降至第三宇宙速度以下。
文明可将自身所在恒星系包裹在黑域中,使其成为宇宙中的“安全孤岛”,避免被高等文明发现,这便是所谓的“安全声明”。
然后,阶梯计划与云天明的“童话”,更是无比核心。
人类实施阶梯计划,将云天明的大脑送往三体文明。
多年后,云天明通过三个童话故事,《王国的新画师》、《饕餮海》、《深水王子》,向人类隐晦传递破解降维打击、实现安全生存的关键信息,如“曲率驱动”、“黑域”等核心方案。
另外,《三体:死神永生》的主角程心,更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她从罗辑手中接过“执剑人”的职责。
面对三体文明的威胁未能果断启动威慑系统,导致人类失去与三体文明的平衡。
在这段剧情下面,其实还有很多铺垫。
比如“威慑计划”,罗辑成为执剑人之后,三体文明看似跟人类文明友好相处,甚至是表现出对人类文化的仰慕。
但实际上,却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文化渗透等手段,向人类社会灌输“威慑无用论”、“共存即最优解”的观念。
让人类逐渐沉溺于虚假的和平,对潜在的生存威胁丧失了基本的警惕。
乃至于在新时代,女性化审美成为了主流。
罗辑这个人类文明的英雄,也成了最大的“罪犯”。
所以,《三体:死神永生》没有两部电影,同样无法拍好。
整体加起来,至少是五部数量。
因此,方元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即便《三体1》相比之下,要较为“简单”一点。
“红岸基地的剧情,得好好琢磨一下,最好通过回忆的方式来进行。”
“三体游戏倒是比较简单,不过这也是需要花费特效最多的地方。”
“古筝行动是个高潮,但不是整部电影的最高潮。”
“智子工程其实才是《三体1》中最核心关键的内容,也是全片最大的伏笔。”
“也正是因为智子的存在,才让人类在无法隐藏战略意图的背景下,开始构思面壁计划。”
“只是……”
方元忽然停了下来,若有所思。
所谓的“面壁计划”,看上去本质上非常荒诞。
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那就完全不同了。
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战略计划。
充分利用了三体人“思维透明”的特点。
用看似无逻辑的行动,给三体人布下一道猜不透的思维迷局。
即便是最坏的结果,也能大大消耗三体文明的资源与时间。
乃至于让地球三体组织(ETO)的行动,控制在一个大致的烈度之内。
就让敌人去破壁!
无所谓!
能成功自然更好,无法成功也不亏。
并且,还可以让大众视野,集中在面壁者身上。
大大实现了生存危机之下,文明的稳定性。
同时也给后续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存在一个大低谷时代。”
“罗辑根据资料,了解到那段时间,因为环境与资源的双重透支,地球人口大大降低。”
“无节制的工业扩张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加剧、耕地减少,进一步恶化了生存条件。”
“从而形成了资源短缺→争抢资源→秩序崩溃的恶性循环。”
“直至人类意识到为了对抗三体而毁灭当下文明毫无意义时,喊出了那一句——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
“于是,整体社会思潮转向理性,开始重新平衡备战与民生,文明状况大大转好,甚至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幸福时代。”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方元不禁想到了,原著中所没说出口的真相。
或者说,这段真相,一直隐藏在表面剧情之中。
对于“大低谷”那段历史的介绍,少之又少。
如果真要形成“反思”的话,怎么可能历史介绍这么少?
所以,很明显是有人故意隐藏了那一段“历史”。
因此,“大低谷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类真的在进行“无节制的工业扩张”吗?
或者说,大家只是在为应对三体文明,而进行备战呢?
“大低谷”结束后,为何这么快就恢复了过来?
还是那句话……
代价是什么?
集中资源备战,看似是一种极端化的激进策略。
可……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
所谓的“大低谷时代”,其实是全面共产的实现呢?
军事和民生领域的发展,不仅仅没有在这个时代陷入停滞,反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整体社会生产力大幅增长!
至于在资料之中,“大低谷时代”全球人口从80亿锐减至35亿……
其实,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ETO!”方元脑海中闪过了这个原著屡次搞事的组织。
由叶文洁发起,对人类文明失望的科学家、精英组成。
如果说,在“大低谷时代”的关键时刻,ETO再次搞事,甚至借用了三体文明提供的技术。
那么,其实确实很有希望,彻底颠覆这个时代。
甚至于,直接发动“岁月史书”,修改了历史纪录。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大低谷时代”全球人口突然锐减的原因。
毕竟想要修改历史,除了资料之外,人本身的记忆也非常重要。
老实说,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来解析,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或许,早在那个时候,三体文明就已经奠定了绝对的优势和胜利。
如果没有罗辑悟出“黑暗森林法则”的话……
还有第五位面壁者“章北海”做出的逃亡选择……
“啧,真是环环相扣啊。”
“缺少了一点,都不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或许,大刘老师真正想在三体中表达的,是人类文明在绝境之中永不放弃的精神。”
“无论如何,都会自己寻找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