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难处

作品:《只求速死

    “遵命!”


    众人轰然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叁~叶\屋+ ~唔+错*内,容′


    杨帆站在窗前,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杨选,这次看你怎么接招!”


    天光微亮,巡抚衙门后院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鸣锣声,惊起一群栖息的乌鸦。


    “怎么回事?”


    杨选从床榻上惊起,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他昨夜辗转难眠,直到天快亮才勉强合眼。


    一个仆役慌慌张张跑进来。


    “老爷,不好了!大堂里聚集了许多官员,街上巡城的兵丁在贴告示!”


    杨选心头一跳,强自镇定地披上大氅,快步走出房门。


    院中兵丁衙役乱作一团,十二卫的参将、副参将、传令兵,衙门属官、从事等都像无头苍蝇般四处奔走。


    “李宠呢?”


    杨选抓住一个慌不择路的衙役喝问。


    “李、李大人带着义勇几个把总刚到前院...”


    杨选大步流星穿过回廊,心中惊疑不定。


    他发现聚集的文官官员都衣衫不整,显然是被突如其来的鸣锣声惊醒的。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但他面上不显,只是眉头微皱,故作镇静地问道。


    “诸位一大早来巡抚衙门,所为何事?”


    吴瑛脸色苍白地挤上前来。


    “杨公,大事不好!满城都贴满了李文进、杨帆、代王署名的告示!”


    “什么?”


    杨选瞳孔骤缩。


    “李文进早就叛逃了,此刻应该在塞外!”


    话一出口,他自己先愣住了。葛缙确实说李文进带着三千人叛逃,可能是去跟马芳会合。


    俺答那边的信使也说在得胜堡、小石山一带曾遭遇明军,应该就是他们了...


    杨选越想越心惊,后背一阵寒凉。难道李文进根本没叛逃?


    那三千人去了哪里?马芳又在哪里?杨帆什么时候与代王搭上了线?


    “杨公?杨公?”


    吴瑛的呼唤将他拉回现实。


    杨选强压心中惊涛骇浪,沉声道。


    “先弄清楚告示内容。代王的情况是否属实?”


    就在这时,赵咨急匆匆地冲进院子,额头青筋暴起。


    “杨公!出大事了!昨夜饶阳郡王与娘娘在后山观音寺私会,被杨帆带着代王当场拿住了!”


    “啪”的一声,杨选手中的茶杯摔碎在地,热茶溅湿了他的靴子。


    他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一个衙役气喘吁吁地跑来,递上一张告示。


    “大人,这是街上贴的告示!”


    杨选颤抖着手接过,上面赫然写着:


    “代王朱廷埼、钦差杨帆、宣大总兵官李文进联合告示:全城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于即日巳时集结于北校场,老弱妇孺见告示后不可出城、聚集、抢粮、传谣,违者军法从事。”


    每一个字都像钉子般扎进杨选眼中。~齐.盛_晓,说*徃! .埂^新,罪+快,


    他忽然冷笑一声,将告示捏成一团。


    “好个快打慢!趁着月黑风高,把我们都蒙在鼓里!”


    “杨公,现在怎么办?”


    赵咨急得直搓手。


    “白莲教那边怕是已经...”


    “慌什么!”


    杨选厉声喝断,眼神狠厉。


    “他们能半夜动手,我们就没有翻盘的机会?”


    他猛地将纸团掷于地上。


    “去,把十二卫的参将都叫来!”


    待赵咨匆匆离去,杨选独自在厅中踱步。晨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


    他忽然停下脚步,盯着地上破碎的瓷片出神。


    “李文进...”


    他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个名字。


    “好个宣大总兵官,竟敢背着我...”


    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十二卫参将陆续赶到,为首的吴瑛面色凝重。


    “杨公,街上已经戒严,右卫的人马在四处巡逻。”


    杨选目光扫过众人,忽然拍案而起。


    “诸位!代王被奸人蒙蔽,竟与钦差勾结,意图掌控大同兵权!我等深受国恩,岂能坐视?”


    参将们面面相觑。


    殷尚质犹豫道。


    “可告示上有代王印信,还有总兵官的大印,这...”


    “糊涂!”


    杨选厉声打断。


    “正因如此才更可疑!代王深居简出多年,为何突然出面?必是受人胁迫!”


    他环视众人,声音压低。


    “我已得严阁老密信,朝廷对杨帆早有不满。只要我等坚持数日,待阁老周旋...”


    话未说完,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众人脸色骤变,一个锦衣卫传令兵大步闯入,冷声道。


    “锦衣卫虞大人令:查巡抚佥事李宠,与白莲教赵全、饶阳郡王等勾结鞑靼,意图里应外合,着立即拿下。巡抚杨选、总兵吴瑛,参将殷尚质、田世威等人,停职待查!”


    厅内一片死寂。杨选只觉得天旋地转,扶住桌案才勉强站稳。


    他盯着传令兵腰间的绣春刀,忽然明白了什么。


    “好...好个杨帆!”


    他惨笑道。


    “原来审了王妃,拿到了铁证...”


    他猛地转向吴瑛。


    “快!去十二卫调兵!”


    传令兵冷笑一声。


    “杨大人,十二卫已被马芳、王崇古接管,您还是省省力气吧。”


    杨选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两步。


    他忽然想起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原来老天早就预示了他的败局。?兰!兰^蚊`穴, .追`罪,芯+璋,洁^


    与此同时,城南义勇大营内一片混乱。


    代王朱廷埼身着亲王常服,在李文进和重兵护卫下登上点将台。台下数千义勇交头接耳,有人高喊。


    “李大人被抓了!我们怎么办?”


    李文进厉声喝道。


    “肃静!”


    声如洪钟,震得众人一静。


    他展开手中文书。


    “奉钦差杨大人令,即日起整编义勇入卫军统辖!愿从军者,按卫军标准发放粮饷;不愿者,发放路费遣返回乡!”


    “放屁!”


    一个疤脸汉子跳出来。


    “老子跟着李大人吃香喝辣多年,凭什么听你们的?”


    “就是!”


    数十人跟着鼓噪起来,手已按在刀柄上。


    “大胆!”


    马芳一声暴喝,右卫精兵立刻张弓搭箭,寒光闪闪的箭簇对准了闹事者。


    就在剑拔弩张之际,代王忽然上前一步说道。


    “诸位义勇,本王知道你们多是迫于生计。如今朝廷开恩,既往不咎。若再执迷不悟...”


    他语气一沉。


    “按通敌论处!”


    这话如冷水泼入热油。义勇中几个头目交换眼色,张文相率先出列跪倒。


    “小人愿听代王殿下差遣!”


    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武器。


    那疤脸汉子还想反抗,却被身旁同伴按住。


    “老周,别犯傻!李宠勾结鞑子的事都坐实了,咱们何必陪葬?”


    日上三竿时,北校场已是人山人海。


    杨帆一身赤红铠甲,稳步登上点将台,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


    “诸位将士,父老乡亲。”


    杨帆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得胜堡急报,俺答八万马队已至三十里外。”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有妇人当场晕厥,被旁人扶住;几个老兵面色铁青,握刀的手发抖;更有甚者,已经悄悄往后退去,想要逃离这即将成为战场的地方。


    杨帆冷眼旁观这一切,心中早有计较。


    他抬手示意安静,继续道。


    “本官知道你们害怕。八万铁骑,足以踏平大同城。但...”


    他故意拖长声调。


    “马芳参将三日前已在小白海生擒俺答之孙把汉那吉,此刻就关在右卫城中!”


    “什么?”


    一个络腮胡将领失声叫道。


    “马将军竟有如此本事?”


    台下炸开了锅。


    这个消息让原本萎靡的士气为之一振。


    百姓们交头接耳,眼中重新燃起希望。


    “有了把汉那吉在手,俺答投鼠忌器,未必敢强攻。”


    一个白发老者抚须道。


    杨帆见效果达到,趁热打铁。


    “诸位不必直面鞑子马队,只需守住长城一线。大同城墙高池深,只要万众一心,必能化险为夷!”


    “誓死追随杨大人!”


    马芳适时高呼,右卫精兵齐声应和,声震云霄。


    杨帆暗自松了口气,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北门楼。


    那里,李文进等人应该正在研究沙盘。


    而在北门楼上,争吵声隔着老远就能听见。


    “必须加强得胜堡防御!”


    马芳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震得几个小旗子倒下。


    “那里是门户,一旦失守,大同危矣!”


    李文进摇头。


    “兵力不足,分兵乃大忌。不如集中力量固守大同城。”


    “荒谬!”


    王崇古冷笑。


    “坐守孤城是取死之道。应当主动出击,趁俺答投鼠忌器之际,打他个措手不及!”


    杨帆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听着这些争论,嘴角上扬。


    这些方案他早在大半年前就推演过无数次,如今听来毫无新意。


    但他没有打断,只是静静观察每个人的表情。


    “杨大人来了!”


    一个亲兵发现了他,众人立刻停下争论。


    “继续,不必管我。”


    杨帆摆摆手,走到窗前眺望北方。


    那里,隐约可见烽火台的狼烟。


    李文进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


    “杨大人,下官以为...”


    “报!”


    一骑快马飞驰而至,打断了李文进的话。传令兵滚鞍下马,单膝跪地。


    “三边总督郭大人急报!”


    众人面面相觑。


    这个节骨眼上,三边总督的密报意味着什么?


    杨帆接过漆封的竹筒,指尖轻轻一挑,取出里面的信笺。


    他快速浏览。


    “出什么事了?”


    马芳性子急,忍不住问道。


    杨帆将信递给李文进。


    “宣大总督葛缙、蓟辽总督杨博,未经请示,已将外塞四万卫军撤回居庸关、古北口一线。”


    “什么?!”


    王崇古一把抢过信笺,脸色变得铁青。


    “这是要置我等于死地啊!”


    室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大同防线的兵力本就不足,如今又被抽走四万,面对俺答八万铁骑,无异于以卵击石。


    麻禄最先反应过来,他猛地站起身,椅子被撞得向后滑去。”


    外卫回撤,俺答的行动将更加迟缓!”


    他声音嘶哑。


    “原本互成掎角之势的防线出现了漏洞,大同十三卫完全暴露在敌军面前!”


    李文进也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


    回撤的卫军是大同防线的命脉!没有他们,我们拿什么抵挡俺答的铁骑?”


    “混账东西!”


    马芳怒骂一声,一拳砸在墙上,震得挂着的舆图摇晃不止。


    “朝廷这是要我们送死吗?”


    “送死?”


    杨帆冷笑一声,声音如冰刀般锋利。


    “这不过是严嵩给俺答的大礼罢了。”


    众人脸色更加难看。


    杨帆站起身,走到悬挂的边防地图前,手重重地点在大同的位置。


    “为了将我弄死,严嵩不惜勾结外敌,牺牲边防安全。”


    杨帆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愤怒。


    “他这是要借俺答的刀,取我杨帆的命!”


    王崇古猛地抬头。


    “你是说...严嵩与俺答有勾结?”


    “不然呢?”


    杨帆转身,眼中寒光一闪。


    “为何偏偏在俺答大军压境时撤回外卫?为何不经过兵部直接下令?这分明是要给俺答打开方便之门!”


    麻禄倒吸一口凉气。


    “严嵩竟敢如此...这是叛国啊!”


    杨帆突然感到一阵深深的悲哀涌上心头。


    他走回座位,坐下。


    “我只是稍微向老百姓倾斜立场...”


    杨帆的声音带着苦涩。


    “为何就会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甚至内外敌人都能联手对付我?”


    他抬头环视众人。


    “张居正、虞祯这些所谓的清流,此刻又在何处?他们可有为正义发声?”


    室内再次陷入沉默。火盆中的炭火渐渐暗淡,映照在每个人凝重的脸上。


    “大人...”


    李文进犹豫着开口。


    “或许他们也有难处...”


    “难处?”


    杨帆冷笑。


    “这就是历史的深层力量在作祟。面对好人时,人们反而能变得冷酷无情,放弃道德准则。这就是我们大明的官场!”


    王崇古突然想起什么。


    “三边总督郭乾给大人写信,说明他也急了。三边是大同的左翼,大同防线一旦被破,三边也难以安宁。”


    杨帆点点头。


    “这是皇上的意思。让郭乾随时准备救援大同。”


    他苦笑道。


    “但面对俺答的八万马队,这种救援能起多大作用?关键还是要靠我们原来的方略。”


    “可如今兵力悬殊...”


    麻禄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