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夜会长公主
作品:《大婚日,摄政王为救白月光抛下我》 他站在铜镜前,手指狠狠插入发间,猛地扯下那张精心制作的人皮面具。
"啪"的一声脆响,面具被用力摔在地上,在青石地砖上弹跳几下,最终静止不动,像一张被遗弃的脸皮。
铜镜中映出的那张脸俊美无俦,却阴沉得可怕。
君墨晗的眉峰如刀,眼中翻涌着骇人的风暴,薄唇紧抿成一条直线。
烛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更添几分森然戾气。
"卫九!"
他厉声喝道,声音里压抑着滔天怒火。
房门应声而开,一直守在门外的卫九快步走入,单膝跪地:
"属下在。"
"立刻集结暗卫,明日寅时行动。"
君墨晗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把王妃带回大盛!"
卫九身形一僵,却并未如往常般立即领命。
他抬头看向自家主子,只见君墨晗的右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青筋暴起,左手却死死攥着一枚女子用的玉簪——那正是王妃林清浅的贴身之物。
"王爷,此事不妥。"
卫九硬着头皮道。
"你说什么?"
君墨晗猛地转身,眼中寒光乍现,周身气势陡然凌厉起来。
他上前一步,玄色锦袍的下摆在烛光中划过一道凌厉的弧度。
卫九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威压,却仍坚持道:
"我们此次潜入北狄本就凶险万分,现在人手不足,若再带着王妃......"
"闭嘴!"
君墨晗暴喝一声,一把揪住卫九的衣领将他提起,
"她是本王的妻,现在却同别人卿卿我我,不要本王了!还谈什么大局!"
卫九被勒得呼吸不畅,却仍直视着君墨晗猩红的双眼:
"王爷明鉴,我们身处北狄腹地,情势危急。若贸然行动......"
"啪!"
君墨晗一拳砸在身旁的檀木桌上,桌面顿时裂开一道狰狞的缝隙。
他想起今日发现的真相,林清浅真的把自己交给了沈墨,同他有了肌肤之亲!
他只要一想到她在别的男人身下承欢,心就会痛到窒息!
"王妃必不会配合我们离开北狄,您若贸然行动,不但救不了王妃,反而会害了她。"
卫九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当头浇下。
君墨晗松开手,踉跄后退几步,跌坐在身后的太师椅上。
他抬手捂住眼睛,喉结艰难地滚动着。
是啊,他这次本就只带了十二名精锐暗卫。
北狄都城戒备森严,的确难以护她周全。
林清浅......他的阿浅......她看向自己的眼神里尽是冷漠疏离,若强行带她离开......
"王爷......"
卫九见他冷静下来,轻声道,
"属下已与长公主约好,今夜子时在东宫密会。北狄朝中主战派蠢蠢欲动,边关战事一触即发。请王爷以家国大义为重!"
君墨晗闭了闭眼,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巨石,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痛。
他挥手示意卫九退下,动作疲惫得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待房门关上,君墨晗从怀中取出那枚精致的玉簪。
簪头的海棠花雕工细腻,花瓣上仿佛还残留着淡淡的幽香——是林清浅的味道。
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美玉,他仿佛还能感受到她发间的温度,看到她在烛光下对他浅笑的模样。
"阿浅......"
他痛苦地闭上眼,将玉簪抵在眉心,
"我该拿你怎么办......"
窗外,北狄的都城灯火通明,远处传来悠扬的胡琴声。
君墨晗走到窗前,寒风吹散了他束起的长发。
在东边的天际,眸色幽深地望向林清浅居住的方向——那里住着他此生最爱,却也伤他最深的人。
子时的北狄王宫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微风掠过宫墙,卷起几片落叶,在青石板上打着旋儿。
君墨晗一袭玄色夜行衣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他贴着宫墙阴影处疾行,每一步都精准地避开巡逻侍卫的火把光亮。
月光如水,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冷冽的光影。
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时刻扫视着四周,耳廓微动,捕捉着方圆十丈内的任何异响。
有了君景宁提前给到的皇宫布置图,此行方便了许多——图上不仅标注了明哨暗岗的位置,甚至连侍卫换岗的间隙都写得一清二楚。
东宫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
君墨晗如鬼魅般翻过三重宫墙,轻巧地落在偏殿后的一株老梅树上。
树影婆娑间,他看见偏殿的窗棂内透出微弱的烛光,在寒风中轻轻摇曳。
"嗒、嗒、嗒——嗒、嗒"
他屈指轻叩窗棂,三长两短的暗号在静夜中格外清晰。
片刻沉寂后,窗户无声开启一条缝隙。一张与他有七分相似的脸出现在眼前——长公主君景宁。
月光下,她原本明艳的脸庞苍白了许多,眼下泛着淡淡的青影,唯有那双与君墨晗如出一辙的凤眼依然明亮如星。
"皇叔!"
君景宁一把将他拉进屋内,纤细的手指冰凉得惊人。
她眼眶瞬间红了,却强忍着没有落泪,只是声音里带着难以遏制的颤抖,
"你终于来了。"
君墨晗如从前一般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指尖触到她发间那支熟悉的碧玉簪——那是她十五岁生辰时他送的礼物。
记忆中那个曾经总爱拽着他衣袖撒娇的小女孩,如今已是北狄太子妃,而原本圆润的脸颊现在瘦得几乎能看见颧骨的轮廓。
"宁儿受苦了。"
他喉头发紧,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
君景宁摇摇头,迅速抹去眼角的水光:
"先谈正事。"
她转身从多宝阁的暗格中取出一卷密信,羊皮纸在烛光下泛着陈旧的光泽。
"北狄朝堂现在分为两派......"
随着她的叙述,君墨晗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北狄今年突遇天灾,很多地方的粮食颗粒无收,朝中商讨该如何度过此次危机。
主战派以太子拓跋珪为首,麾下聚集了北狄大半武将,主张趁大盛新君登基不稳之际,发动战争夺取边城十六州。
更阴险的是,他们同时索要巨额赔款以度过天灾,实则打算用这笔钱充作军费继续攻打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