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作品:《七零随军,炮灰女配带崽逆袭赢麻了》 隔日夏卉到报社上班,文庆东焦急地在门口等着她。
“胶卷曝光了,洗不出有用的。”
文庆东把一沓照片给了夏卉,“新拍的都有问题,就剩下之前的照片能看,你挑挑,不要的我就拿去处理了。”
文庆东惋惜,照片洗出来基本上曝光的都是杨淑芬的头脸,可能当时拍摄环境紧张,没对好也不一定。
夏卉皱着眉,从廖家出来的时候她只看了外壳没事,没想到拍的照片还是曝光了。
胶片机拍照她用起来不太熟,还得多加练习才行。
一张张照片挑到最后,有一张魏司南的。
他迎光站在亮出,背后是火车卧铺打开的门。
夏卉记得这张照片,相机是火车上她修过的那台,当时她在测试修没修好随便按的快门,没想到照片还在。
她把这张照片拿走,其他的还给了文庆东。
“算了,不能用就处理了吧,要是有录音笔就好了,唉——”
文庆东不知道夏卉说的录音笔是什么,不过录音他知道,用磁带和录音机就能录。
“你要用录音机吗?社长办公室有一台,去小赵那里登记申请,社长批了就能借出来,我帮你去。”
夏卉摇头,“不是录音机,以后有机会再说。”
等她攒点钱,买点工具和零件回来,自己搓一个试试。
即便没了那些照片,但事情依旧发酵得很快。
翟主任得了消息,速度结束休假赶回报社,点了几个人临时组了跟踪这次新闻的小组。
夏卉和高荟珍都被选入小组,这是她第一次跟新闻,在外一跑一整天成了常事。
有时候半夜才回到家里,孩子们都睡着了,魏司南会在办公桌前看书报,她每次轻手轻脚开门,都有台灯暖黄的灯光在等她。
魏司南还会给她留宵夜,有时是粥,有时是包子,有时会等她回来了再去下一碗有鸡蛋的面条。
如果回来得太晚,他也会锁上门到大院门口等她。
夏卉一开始有些不太习惯,总是让魏司南不用刻意等自己,次数多了踩着夜色归家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看向大门有没有被路灯拉长的熟悉的影子。
偶尔收工早的时候,她也亲自去托儿所接城城朝朝和筱雨,买几样他们喜欢的菜下厨,这种时候就是三胞胎最高兴的时候,大老远在托儿所的教室里就扒着栏杆喊妈妈。
连日这么早出晚归,也引来很多好奇的目光和猜测,夏卉有一次还听到有人给魏司南出主意,说不能让她这么在外头“野”,连家和孩子都不顾了。
她本以为魏司南会介意,或者借着别人口中的话要来敲打敲打她。
没想到他照常等她下班,给她准备宵夜,那些不太悦耳的话一次都没给她提过。
夏卉的心也不是石头,渐渐的看魏司南越来越顺眼,其实他有一张阳刚帅气的脸,不过眉毛和额头跟徐英花长得像,之前她一直不喜欢来着,现在看着竟也觉得没那么讨厌。
她下班早回来给三胞胎做饭,也有人当面说些冒犯的话,只要廖嫂在,当场就帮着怼了回去。
“怎么的,你们都不看报啊?多大的事啊这都不知道!夏卉是记者,她不这么忙你们能看到那谁谁谁干了什么缺德事吗。”
说闲话的笑话廖嫂,“廖静楠,你字都认不全,知道报纸写了什么啊,反正我来随军,就是想着我家那口子在这儿能有人照顾,别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真要忙自己的,那我可不来这儿,老家一堆活儿干都干不完。”
“去去去,菜都糊锅了还在这闲聊,老爷们该你的吃这种黑黢黢的东西!”
廖嫂怼完了人又来开解夏卉。
“管她们呢,这男人又不是没手没脚的人棍,没人伺候还能饿死他们?”
“我就挺羡慕你的,我要是像你认识那么多字,我也上外头做事去,老廖父子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夏卉是才知道廖嫂的名字,她跟她的名字一点也不像,根本不静,嗓门大力气大义气更大。
但她喜欢,她头上还带着廖嫂做的发带,跟头发一起编了个侧麻花辫子,给身上的灰蓝衬衫增色不少。
廖嫂也满意得很,又暗地里给了她其他颜色的,让她挑着戴,夏卉以为廖嫂打发时间做着玩的,拿了一根粉蓝拼色的就说不要了。
廖嫂又扯了一把塞给她。
“没事,你戴着好看,多几根换着来。这小玩意儿碎布头做的不值钱,图个乐呵。”
夏卉拿了廖嫂的发带回家,魏司南一言不发选了两件新衬衫给她,夏卉的布票早用完了,用的他的布票份额,其中一件浅粉的配上深蓝布裤和粉蓝发带,一不小心就在大院里引领了阵子粉色风潮。
勇敢的就跟夏卉一样,直接套蓝布裤、蓝布裙,胆子没那么大的,就套在蓝色外套里,解开一颗扣子露出里面粉色的领子。
夏卉跟报社的同事的忙碌和付出很快有了回报。
在各界媒体的持续关注下,安城警方和特别行动小组的工作进展飞速,化工厂的遮羞布渐渐兜不住了。
自产量上来后,化工厂就使劲浑身解数,不是提供假的样品送检,就是各种偷排。
新闻越挖越有,继化工厂后,化肥厂、冶炼厂接连被爆存在同样严重的污水排放问题。
更可恶的是这三家还互相联手,为了将大量污水违规排入定江,手段层出不穷。
安城上下沸腾了,媒体联合集体声讨。
一篇篇犀利的报道从记者们的笔下孕生,加班加点刊印在各家头版头面,传递到家家户户老百姓的手中。
安城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家厂子的负责人陆续被传讯调查,杨淑芬也重新被公安局带走。
因为杨淑芬重新被调查,廖闵敏的大学名额随之被取消,她也一直没来报社上班,连面都不露。
三个月后,案件终于侦办结束,涉事人员一审判了两年到三年有期徒刑不等。
高荟珍从排版组调去采访组后,跟夏卉和文庆东三人结成小队,这姐的威力渐渐发挥出来,迅猛异常,小道消息像雪花片一样被她挖掘出来。
三家工厂除了污染定江事件,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多次违规操作,包括交换定向名额以及交易工作岗位等等等等,这些小道消息,硬是在结案后,让报社又把热度延续了半个月。
夏卉和文庆东都对她刮目相看,俨然都把她当成了他们这个小队的灵魂人物。
夏卉的小队工作出色,报社报纸销量猛增,从半冷门的普通报纸,一跃成了安城第三。
把原本稳坐第三的民生报一屁股挤了下去。
夏卉和高荟珍评优的时候,更是从不起眼的小角色,一跃排在了前三。
原本以为事情尘埃落定,在部队里遇到廖老,夏卉还看到他老人家白头发都多了许多。
廖老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关系去给大儿媳杨淑芬脱罪减刑,儿子廖正岩来了部队好几次都铩羽而归,脸上愁苦得堪比苦瓜。
但到了二审的时候,却依然出了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