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刘家大妹的爆发

作品:《七零:我成了军婚女主的亲妹妹

    冯卫兵也跟着笑了:“我看要不是因为我们俩在,你姐说的会更直白一些。”


    “所以,小五,你还真不用担心太多!”


    姜采萱微微点了点头,她也知道这事可能是她太过于忧虑。


    可作为书中的男女主,一切有太多的可能性了。


    但这好似也不是她的担忧,就能解决问题的?


    挥着手与两人道别,姜采萱也顾不得想其它了。


    今天一天她真的累了!


    迷迷糊糊睡下前,她还在东想西想着……


    傍晚时分,先是已经跑了一趟长途回来的刘成良带着女儿过来了。


    看到姜语柔那受伤的手臂,他立刻连连追问了起来。


    等弄清楚了情况后,刘成良才格外不好意思的道:“妈,小四,早知道我今天就留家里了!”


    “都让你留下了,结果你却非要走!”柳菊华顺着刘成良的话接了一句。


    她倒不是埋怨女婿没能帮忙,她是埋怨这孩子太过于客气。


    知道他们家今天要待客,就早早的带着小哟哟离开了。


    说是家里正好有事要回去看看。


    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柳菊华也关心的问着:“那你家的事情呢?怎么样了?”


    刘成良微摇了摇头,他原本并不准备细说的。


    但看到丈母娘家母女三人都睁大眼睛等着他接下来的话,他才简单的提了提。


    原来,从暑假刚开始,姜听荷上次在娘家这边住着的时候。


    他家大妹就开始相亲了。


    前面相亲的两个没能成。


    但后面相亲的那个倒是成了。


    算算时间,处到现在也有好几个月了。


    所以两家最近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


    可原本还处的好好的两人,一开始讨论起婚事后,反倒闹崩了。


    今天刘成良回去后才知道。


    原来是他大妹要求对方一家人保证,绝对不会打她工作岗位的主意。


    男方原本还推脱,从说她不相信人,到后面的考虑到她结婚后怀孕生孩子。


    总之,就是说不出来保证的话。


    刘圆圆看到这种情况,自然不乐意再继续跟对方处下去。


    但刘圆圆年龄其实跟姜听荷差不多。


    要不是原本谈的那个对象下乡去了,这婚事也不能拖到那么久。


    所以刘家父母并不是很同意。


    却没想到一向在家里沉默低调的刘圆圆第一次爆发。


    就说出了格外扎心的话。


    她问父母:“是不是因为你们对嫂子有这样的想法,就觉得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话那可相当于把刘爸爸刘妈妈的脸皮往地上踩了。


    刘爸爸刘妈妈能乐意?


    更何况,刘妈妈一向觉得自己对两个女儿不错。


    毕竟谁家能像他们家一样,宁愿儿子去下乡,也要留女儿在家呢?


    今天被女儿这样一调,那不仅仅只是戳中了他们隐秘的心事。


    还让她彻底被伤了心。


    所以刘成良才被人通知父母身体不舒服,让赶紧回去。


    但这事,也算是当事人之一的刘成良无话可说。


    毕竟他虽然不能赞成大妹的态度。


    可她的话也确实不算错。


    眼看好不容易叫回来的儿子也是这种态度,刘妈妈这一次是彻底的伤了心。


    中午连饭都没能做给一家子吃。


    刘成良看着女儿连口热水都没能喝上,一到时间就干脆带着女儿出去了。


    反倒是刘圆圆,好似知道家里的气氛,连午饭也没有回来吃。


    还特意给刘妈妈打包回来后,被小妹叫住,让帮忙劝劝的刘成良也心情复杂。


    说起来,经过今年的这些事情后。


    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好儿子了。


    所以有些话,由他来说出口,好似格外没有说服力。


    刘秀秀却觉得大哥的这份沉默格外碍眼。


    想到这些日子家里的一团乱,她也不由得多了几分怨气。


    难道真的像她妈说的一样,大哥的心,是彻底的偏向了大嫂跟大嫂娘家吗?


    也不知道那姜家,到底是怎么把大哥哄成这样的。


    因为这样的想法,刘秀秀对刘成良的语气难免有些不好了。


    原本就有些不知道如何开口的刘成良,也就干脆的顺着她的埋怨,更不主动提这劝说的事情了。


    刘成良心中的想法虽然没有说出来。


    可姜采萱三人只听这事情的经过,就明白了这事情的复杂程度。


    毕竟刘圆圆今年已经二十二了。


    在这个时代,即使她有工作,也已经算是老姑娘了。


    家里会着急她的婚姻,也能理解。


    所以,姜采萱三人都知道这相亲对象的不靠谱,也不好直接说出来。


    特别是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姜听荷当初的工作岗位。


    但做为长辈,柳菊华还是开口劝了劝:“成良,你妹妹的想法虽然有些极端,可她也是难得的明白人。”


    “你……也不要太强求她。”特别是听那亲家母的话。


    那不就真的给那对象家里一个默认的印象了吗?


    “我也这么觉得!”刘成良肯定的点了点头:“圆圆的工作岗位,本来就与家里无关。”


    刘圆圆高中毕业时,正是下乡最严格的时候。


    她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也不会有机会留在城里。


    就算是如此,也是当初他妈豁出去闹过了。


    所以老三才刚毕业,街道那边才会追的那么紧。


    这不过是当初圆圆没下乡时,就已经埋下的根由罢了。


    他妈用这个来怪听荷,那其实很没有道理。


    但听荷那时刚嫁入他们家,刘成良又不能时时在家,也只能尽量不跟父母起冲突。


    没想到这一开始,后面就没个结束了。


    同时,也正因为如此,他妈今天才会把这些旧账都翻出来。


    刘成良听着,这一次好似连大妹也给怪上了。


    可那时,不说他们想不想留大妹在城里。


    谁家有个工作岗位,还愿意白白的让出去啊?


    而且大妹本身也没有想过,要当那些积极的知识青年去下乡。


    后来这些年来,也都完全证明了大妹的正确性。


    那时急匆匆赶着下乡的老三届,又有多少人这辈子都失去了回城的希望?


    原本他们紧抱着建设农村的想法,也早在一日又一日的辛苦劳作中,全都磨灭掉了。


    而真正因为他们到来而改变的农村,又有几个?


    当然,并不是刘成良否认这件事情的正确性。


    实际上,他经常能看到一些兵团开荒的成绩上报纸。


    他们这群知识青年的不怕苦,不怕累。


    还是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成绩的。


    就是,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的。